学术投稿

中药与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陆仙;郑翔云;谭红

关键词:中药, 前庭阵发症, 卡马西平
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价中药与卡马西平在前庭阵发症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门诊诊断的前庭阵发症患者40例,分别予中药及卡马西平进行干预后每月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及评价5个月.结果:分别予中药与卡马西平干预后患者头晕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较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均有效,但更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研究随访数据收集影响因素及收集方法总结

    因瓣膜退化性疾病有伴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全球有一亿人口患有心脏瓣膜病,目前每年大约有300000例瓣膜置换病例,且曾增长趋势[1].根据第四次人口统计推算我国成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近200万,均需终身抗凝治疗.在瓣膜置换术及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并发症相对突出,约占75%,每年治疗抗凝并发症的费用达上亿元.由此可见,正确的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人的生存率以及减轻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抗凝长期采用欧美国家的较高强度标准:及PTR=1.5-2.0、INR=2.0-3.0,由于国人与西方人群差异大,致使大量的出血病发症及较高的死亡率发生,占90%.目前我国采用低强度抗凝已达成共识,也取得了在栓塞与死亡率无明显改变的基础上出血病发症大幅度下降的疗效.通过对低强度抗凝治疗效果的观察分析,探索适合我国人群凝血特点的INR标准,建立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与检测随访数据库,为建立国人的个体化抗凝风险评估模型,及制定相应抗凝指南提供依据[2].

    作者:张巧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例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护理体会

    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尽管比较少见,但被认为是胸外科手术的一个潜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发生程度常与淋巴结清扫数量及范围呈正相关,其发生率约为0.1%-1.5%,通常是由于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1].国内报道肺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为0.17%至3.1%;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肺癌患者259例,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发生率为0.38%,由于本例患者引流量大,特征明显,受经济因素影响,采用保守治疗,时间较长,且未采用生长抑素,代表性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贺云红;陆秀娟;江小娟;沈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7月-2016年07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开颅组(n=45)给予开颅血胂清除术治疗,钻孔组(n=45)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56%,钻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78%,开颅组明显比钻孔组高.开颅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3.33%,钻孔组的治愈率为71.11%,钻孔组明显高于开颅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钻孔引流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不能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盲目的选用钻孔引流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廖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门诊西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问题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问题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门诊西药处方3412张,详细分析处方中是否存在选药、用量、用法、溶媒选择、联用药物等多方面用药不合理问题.结果:分析汇总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共有289张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其占有率为8.47%;而其中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1.49%,重复用药占21.45%,溶媒选择不合理占14.53%,药物选用不合理占8.30%,联用药物毒性增加占9.01%,联用药物疗效不足占15.22%.结论:在门诊西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存在着药物用法、用量、重复用药、溶媒、选药、联用药物等多方面问题,这就要求医院应重视提高医师与药师的药物正确认知水平,以确保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肾脏穿刺活检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2016年5月-2016年11月本科对72例肾穿刺术患者进行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5~78岁.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8例,膜性肾病10例,IgA肾病17例,紫癜性肾炎8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9例,狼疮性肾炎1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7例.全部患者均无肾活检禁忌证.

    作者:魏佳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泪道探通联合中药治疗泪管堵塞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中药治疗泪管堵塞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泪管堵塞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联合泪道探通+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泪道探通联合中药治疗,是治疗泪管堵塞的一种有效方法,所需要时间短,而且疗效确切,应该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索在临床异位妊娠患者的具体诊断中,经由阴道超声诊断的自身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经由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诊断两种方式干预,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经患者阴道超声诊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数据观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选择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可以得到保证,该诊断方法值得应用.

    作者:汪海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加压输注在康莱特注射液液体不滴时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输注过程中非穿刺及管路原因导致的液体不滴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9例病人在62次输注康莱特注射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尝试多种方法解决液体不滴.结果:运用给输注的康莱特注射液加压的方法,康莱特注射液顺利滴毕.结论:在血管痉挛收缩致康莱特注射液液体不滴的情况下,使用湿毛巾或33%硫酸镁外敷等物理化学疗法处理效果不明显,使用液体加压的方法可顺利完成康莱特注射液的输注.

    作者:陆春梅;赵艳;牛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中检测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35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老年患者设为分析组,于同期在我院体检显示健康的人群中选择35名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行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分析组TBIL、DBIL、IBIL水平明显较参照组低,LDL-C水平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冠状病变数量越多,TBIL水平越低,LDL-C水平越高.结论:血清胆红素、LDL-C异常与老年冠心病有紧密联系性,对血清胆红素、LDL-C进行检测能够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吴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全面配合与护理,观察、记录患者行无痛内镜诊疗中的不良反应,调查、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结论: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检查安全性.

    作者:邓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开展院前急诊急救的临床有效性及住院时间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开展院前急诊急救的临床有效性及住院时间.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03月我院救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一比一纳入,即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各50例,第一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第二组进行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结果:第一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22%、56%,第二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0%、40%,第二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 0±0.7)h、(24.8±3.0)d,第二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2)h、(15.7±2.2)d,第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急诊院前急救措施,可有助于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双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性训练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收集我院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尿残余量下降(P<0.01),差异具存显著性;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吉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析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更不容易.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用真心、真情、真诚去感化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征服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平等尊重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念去管理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得到学生理解支持,才能让学生喜欢你,才能有一个和谐友爱、团结向前的班集体.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6年8月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0.7%),2组疗效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速发性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是从牛胰腺中提取的生物制剂,辅料为甘露醇,具有抗原性,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肿瘤作用,临床上适用于肝癌、胃癌、胰腺癌、肺癌、软组织肉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也适用于免疫机能低下引起的其它疾病[1].有关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道很少,近期我科1例病人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后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陆春梅;牛秀峰;赵艳;吕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ERCP检查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ERCP术前患者焦虑状态及心理干预对ERCP检查效果.方法:对60例拟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前及术中采用交谈、介绍、参观、现身说教、指导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对两组患者ERCP检查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ERCP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中心理干预能提高ERCP检查成功率.

    作者:秦相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缬草提取物片剂的制备与稳定性初步评价

    制备缬草提取物片剂,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含有一定比例缬草提取物和缬草挥发油的片剂,挥发油的加入采用β-环糊精包合加入或直接喷入.评价缬草片剂的质量,比较不同挥发油加入法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缬草片剂的质量符合要求,缬草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显著提高其高温和强光照射条件下的稳定性.由于缬草提取物吸湿性较强强,缬草片剂有必要进行防湿措施.

    作者:赵兴娟;李言;仲婷婷;李桂凤;吴丹;崔京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容忽视的心电图检查

    本人在市级综合性三级医院心电图室工作近十年,心电图这项检查看似简单又容易操作,以至于临床工作中碰到好多患者拒绝查心电图,他们认为心电图检查可有可无,因为心电图检查大多时候都正常,查不出什么毛病,做了也是浪费钱,后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而延误了病情的治疗.所以在这里,我要把这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告知广大患者朋友,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检查之一,它看似简单,却作用巨大.

    作者:薛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新进展探析

    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来说,长期、反复发病会使其健康成长受到影响.由于支气管哮喘是容易反复发作的,患儿又比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工作难度增加.而且支气管哮喘病程长,护理工作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家属、医生共同关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加强护理工作.根据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特点,护理工作可以大致分为日常护理和发作期的护理.本文主要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新进展作一综述,为小儿支气管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韦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后,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水颜;林凯丹;黄燕刁;蔡昊;方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