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志坚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硝苯地平控释片
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6年8月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0.7%),2组疗效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探讨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血容量下降、透析液因素、药物因素、进食过多/过快、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等等因素,实验组患者对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实施针对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透析治疗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月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痞”的临床辩证应用心得

    《伤寒杂病论》对胃痞的认识,胃痞是以心下胃脘痞塞,满闷不适为主症,按之柔软,触之无形,且常伴有疼痛,胸膈满闷,纳少,大便不调的病症,胃痞辨证论治错综复杂,寻求病机、证候辨证,决定了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多样性,结合胃痞病机、证侯特点,做到脾胃兼顾、脏腑同治,疏肝、养心、补肺并施,防患于未然,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常常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李贵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普外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从事两年以上工作时间的护理工作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名,观察组护理人员予以专业护理培训,对照组护理人员不接受专业护理培训,对比经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工作者在各项护理质量内容方面发生失误人数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通过培养护理工作者专业素养,提高其技能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等干预对策,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失误.

    作者:李小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治疗于与非手术治疗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各30例,非手术组给予保守治疗,手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节区血肿体积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节区血肿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治疗后手术组患者基底节区血肿体积明显小于非手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其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治疗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孔海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形势下高职护士就业情况分析及展望

    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阐述高职院校护士就业相关的学生综合素质、择业观、就业领域等因素,展望高职护士就业前景,对高职院校护生培养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使其更加契合社会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同时,引导高职护士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定位,为其择业提供帮助.

    作者:唐富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应用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应用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到2016年我院收洽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40例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第二组40例行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均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该手术安全性高,且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锡山;卜延志;郑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等;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

    作者:汪雅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肠内营养腹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腹泻发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室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操作规范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结果: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几率减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朱啟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后,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水颜;林凯丹;黄燕刁;蔡昊;方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论性伦理道德教育在性传播疾病综合防控措施中的主导作用

    性传播疾病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受多种性传播疾病尤其是艾滋病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性传播疾病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医学问题.多年来,我国在性传播疾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给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伦理道德教育在性传播疾病综合防控措施中的主导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杨兆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局部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6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应用改良方法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9.23%,重度出血率是8.33%;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17.69%,重度出血率是26.09%,观察组局部出血率与重度出血率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用改良注射方法相比于常规注射方法疗效更为显著,患者局部出血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春;杜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较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许映宇;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的感染因素,提出合理的临床治疗干预对策.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档案资料,将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定义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年龄、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菌素、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切口引流管、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比较有差异(P<0.05).结果手术持续时间久、患者体重指数高、备皮时间久、Ⅱ类手术、病房人数等为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减少备皮和手术时间,净化手术室空气,加强Ⅱ类手术的管理,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琚梦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猩红热样皮疹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泪道探通联合中药治疗泪管堵塞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中药治疗泪管堵塞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泪管堵塞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联合泪道探通+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泪道探通联合中药治疗,是治疗泪管堵塞的一种有效方法,所需要时间短,而且疗效确切,应该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全面配合与护理,观察、记录患者行无痛内镜诊疗中的不良反应,调查、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结论: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检查安全性.

    作者:邓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用Person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的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药物滴速过快、药物剂量过大、药物没有及时停用、未做皮试及其他因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消化系统等;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等.结论:临床用药中,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安全、规范、有效、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避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预后的关键.

    作者:戴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讨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治疗儿室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在遂宁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女,23人),对照组(48例,女,23人),两组患儿均进行静滴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后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对症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1周后的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非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27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23例治愈,16例有效,9例无效,两组比较,X2=5.36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中出现食欲下降2例,腹痛1例,呕吐1例,对照组食欲下降7例,腹痛1例,呕吐4例,两组比较X2=4.99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与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及评价中药与卡马西平在前庭阵发症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门诊诊断的前庭阵发症患者40例,分别予中药及卡马西平进行干预后每月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及评价5个月.结果:分别予中药与卡马西平干预后患者头晕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较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均有效,但更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陆仙;郑翔云;谭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研究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治疗颞叶癫痫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评估对颞叶癫痫施予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分析两组,各有52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分析组予以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情况.结果:分析组共有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7.69%(4/52),对照组共有1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25.00%(13/52).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程度都优越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用奥卡西平对颞叶癫痫实施治疗的不良反应出现率、症状程度都优越于卡马西平的治疗情况.

    作者:宗晓敏;陈晓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