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静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用Person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的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药物滴速过快、药物剂量过大、药物没有及时停用、未做皮试及其他因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消化系统等;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等.结论:临床用药中,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安全、规范、有效、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避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预后的关键.
作者:戴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人在市级综合性三级医院心电图室工作近十年,心电图这项检查看似简单又容易操作,以至于临床工作中碰到好多患者拒绝查心电图,他们认为心电图检查可有可无,因为心电图检查大多时候都正常,查不出什么毛病,做了也是浪费钱,后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而延误了病情的治疗.所以在这里,我要把这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告知广大患者朋友,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检查之一,它看似简单,却作用巨大.
作者:薛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开展院前急诊急救的临床有效性及住院时间.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03月我院救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一比一纳入,即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各50例,第一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第二组进行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结果:第一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22%、56%,第二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0%、40%,第二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 0±0.7)h、(24.8±3.0)d,第二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2)h、(15.7±2.2)d,第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急诊院前急救措施,可有助于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双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达克宁栓与制霉菌素片治疗霉菌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07至2016.07我院门诊查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制霉菌素片阴道给药治疗,研究组应用达克宁栓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
作者:马以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输注过程中非穿刺及管路原因导致的液体不滴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9例病人在62次输注康莱特注射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尝试多种方法解决液体不滴.结果:运用给输注的康莱特注射液加压的方法,康莱特注射液顺利滴毕.结论:在血管痉挛收缩致康莱特注射液液体不滴的情况下,使用湿毛巾或33%硫酸镁外敷等物理化学疗法处理效果不明显,使用液体加压的方法可顺利完成康莱特注射液的输注.
作者:陆春梅;赵艳;牛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监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不同的监测方式后,各组间的效果均相同,其中观察组的监测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效果显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倪胜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猩红热样皮疹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性传播疾病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受多种性传播疾病尤其是艾滋病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性传播疾病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医学问题.多年来,我国在性传播疾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给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伦理道德教育在性传播疾病综合防控措施中的主导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杨兆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康妇消炎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妇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为;俞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1前言缺铁性贫血(IDA)是有各种因素造成体内铁的缺乏,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红细胞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一类小细胞、低色素性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粒红比升高,红系增生比较活跃,以中、晚幼为主,幼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小红细胞多见,中心淡染区扩大,幼红细胞边缘不齐,有时呈绒毛状突起,核浆发育及不平衡,呈老核幼浆现象,裸的碳核比较常见.白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及各个阶段比例基本正常.所以多年来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一直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首要依据[2].
作者:薛学锋;季沈杰;龚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腹泻发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室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操作规范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结果: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几率减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朱啟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临床初步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女生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观察100例女性患者临床初步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方法:本文选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根据年龄40岁为界限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全部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及对比.结果:动态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诊疗过程中针对于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时要慎重,必要时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薛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手段对结肠镜检查效果.方法:对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个体化护理干预组术前及术中采用饮食药物准备、交谈、介绍、指导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以及成功实施结肠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组肠道清洁程度以及结肠镜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中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提高肠道清洁程度以及结肠镜检查成功率.
作者:秦相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RCP术前患者焦虑状态及心理干预对ERCP检查效果.方法:对60例拟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前及术中采用交谈、介绍、参观、现身说教、指导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对两组患者ERCP检查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ERCP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中心理干预能提高ERCP检查成功率.
作者:秦相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送检的40例凝血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健康状况的不同,分为DIC组(n=20)和健康组(n=20),并对两组成员的PT(外源性凝血状态)、APTT(内源性凝血状态)、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成员相比,DIC组成员的纤维蛋白的含量较低,凝血时间比较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较长,两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当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要提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方面的障碍,以免在手术中发生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凝血检验指标,可以有效地判断需要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缺陷,防治手术出现意外,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
作者:金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拾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80,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5-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是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治疗儿室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在遂宁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女,23人),对照组(48例,女,23人),两组患儿均进行静滴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后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对症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1周后的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非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27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23例治愈,16例有效,9例无效,两组比较,X2=5.36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中出现食欲下降2例,腹痛1例,呕吐1例,对照组食欲下降7例,腹痛1例,呕吐4例,两组比较X2=4.99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疾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2014.11月-2015.9月间收治的69例急腹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分析其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结果:本次收治患者均采用手术及用药治疗等方式,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及用药干预1周后发现6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5例(50.72%),无患者死亡,其中存在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20.29%).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送入医院就诊时,由于疾病特征不明显、经相关检查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确诊,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期间加强药物治疗及体征监测手段,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肖思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台疗高血压对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疗程均为30d.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出院前1d、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患者的血压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的血压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时,两组患者较出院前收缩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确切,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远期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的影响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84%,并发症发病率10.20%,不同阶段临床症状VAS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通过鼻内镜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效果与术后预后治疗、病情病程有关,应在治疗过程中重视上述问题.
作者:陈华湘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