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腹症诊治分析

肖思兵

关键词:老年急腹症, 并发症, 疗效, 手术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疾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2014.11月-2015.9月间收治的69例急腹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分析其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结果:本次收治患者均采用手术及用药治疗等方式,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及用药干预1周后发现6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5例(50.72%),无患者死亡,其中存在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20.29%).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送入医院就诊时,由于疾病特征不明显、经相关检查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确诊,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期间加强药物治疗及体征监测手段,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测定(Cys C)在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肾功能损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的病情分为观察组1组(高血压)、观察2组(糖尿病)以及观察3组(肾病),选取肾功能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试剂盒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1组、2组、3组的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组的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2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测定(Cys C)是作为肾功能损害测定较为可靠的指标,可以直观的反应肾小球过滤的情况,为临床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杨云敏;左方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试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及其临床保健指导

    目的:分析幼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和临床保健的指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2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常规组和保健组,各组41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保健组儿应用保健方法保健,同时予以家属临床的保健指导,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保健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患儿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幼儿营养不良应用皮肤保健与饮食保健方法,同时配合保健指导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作者:刘奕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比分析医院药学管理中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在的可行性

    目的:分析将不同管理方式应用于医院的药学管理可行性与效果.方法:统计2014年09月份到2015年09月份(实施现代管理方法前)与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11月份(实施现代管理方法后)我院药学质量提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药学管理的工作质量与管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药学管理的工作中应用各种现代管理方式,可以提高药学管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终关怀护理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临终关怀护理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临终关怀护理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痞”的临床辩证应用心得

    《伤寒杂病论》对胃痞的认识,胃痞是以心下胃脘痞塞,满闷不适为主症,按之柔软,触之无形,且常伴有疼痛,胸膈满闷,纳少,大便不调的病症,胃痞辨证论治错综复杂,寻求病机、证候辨证,决定了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多样性,结合胃痞病机、证侯特点,做到脾胃兼顾、脏腑同治,疏肝、养心、补肺并施,防患于未然,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常常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李贵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加压输注在康莱特注射液液体不滴时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输注过程中非穿刺及管路原因导致的液体不滴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9例病人在62次输注康莱特注射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尝试多种方法解决液体不滴.结果:运用给输注的康莱特注射液加压的方法,康莱特注射液顺利滴毕.结论:在血管痉挛收缩致康莱特注射液液体不滴的情况下,使用湿毛巾或33%硫酸镁外敷等物理化学疗法处理效果不明显,使用液体加压的方法可顺利完成康莱特注射液的输注.

    作者:陆春梅;赵艳;牛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普外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从事两年以上工作时间的护理工作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名,观察组护理人员予以专业护理培训,对照组护理人员不接受专业护理培训,对比经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工作者在各项护理质量内容方面发生失误人数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通过培养护理工作者专业素养,提高其技能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等干预对策,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失误.

    作者:李小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成分,它们主要是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在肝脏内代谢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浓度很低,一般不超过1.0毫克/分升,尿中也测不到酮体.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体内缺乏糖分,脂肪分解过多时,酮体浓度增高,一部分酮体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酮尿.酮体是酸性物质,在血液中积蓄过多时,可使血液变酸而引起酸中毒,称为酮症酸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1].

    作者:唐瑞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应用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应用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到2016年我院收洽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40例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第二组40例行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均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该手术安全性高,且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锡山;卜延志;郑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研究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治疗颞叶癫痫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评估对颞叶癫痫施予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分析两组,各有52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分析组予以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情况.结果:分析组共有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7.69%(4/52),对照组共有1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25.00%(13/52).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程度都优越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用奥卡西平对颞叶癫痫实施治疗的不良反应出现率、症状程度都优越于卡马西平的治疗情况.

    作者:宗晓敏;陈晓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祛铁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恢复的作用

    目的:讨论再生障碍性患者在进行祛铁治疗后对造血恢复产生的作用.方法: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在免疫抑制疗法上,根据随时产生变化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进行实施的祛铁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免疫抑制疗法.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98%、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8%、3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时刻监测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及时进行祛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体内铁的含量,对于患者的造血功能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王胜;陈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用Person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的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药物滴速过快、药物剂量过大、药物没有及时停用、未做皮试及其他因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消化系统等;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等.结论:临床用药中,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安全、规范、有效、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避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预后的关键.

    作者:戴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缺铁性贫血(IDA)形态学诊断探讨及临床意义

    1前言缺铁性贫血(IDA)是有各种因素造成体内铁的缺乏,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红细胞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一类小细胞、低色素性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粒红比升高,红系增生比较活跃,以中、晚幼为主,幼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小红细胞多见,中心淡染区扩大,幼红细胞边缘不齐,有时呈绒毛状突起,核浆发育及不平衡,呈老核幼浆现象,裸的碳核比较常见.白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及各个阶段比例基本正常.所以多年来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一直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首要依据[2].

    作者:薛学锋;季沈杰;龚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急腹症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疾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2014.11月-2015.9月间收治的69例急腹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分析其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结果:本次收治患者均采用手术及用药治疗等方式,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及用药干预1周后发现6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5例(50.72%),无患者死亡,其中存在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20.29%).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送入医院就诊时,由于疾病特征不明显、经相关检查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确诊,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期间加强药物治疗及体征监测手段,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肖思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性训练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收集我院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尿残余量下降(P<0.01),差异具存显著性;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吉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中,鼻内镜下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嗅觉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嗅觉恢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中,鼻内镜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值得应用.

    作者:闵晓燕;王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与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及评价中药与卡马西平在前庭阵发症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门诊诊断的前庭阵发症患者40例,分别予中药及卡马西平进行干预后每月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及评价5个月.结果:分别予中药与卡马西平干预后患者头晕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较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均有效,但更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陆仙;郑翔云;谭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运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运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开通率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运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罗海龙;祁小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经盆腔塑形术后的人工授精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0~ 15%,而且约有30 ~ 40%的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1].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上亦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经盆腔塑形术、腹腔镜以及免疫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对于术后患者无法自然妊娠,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宫腔内人工受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初级的助孕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们共对1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盆腔塑形术后合并不孕患者行夫精IUI,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李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NP对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本院心脏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血浆BNP的含量,分别分为小于1000pg/ml组,1000~2000pg/ml组和大于2000pg/ml组.每组按照随机数的方法抽取患者35例,对比三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一周内所出现的心血管事件.结果:1000~2000pg/ml组各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小于1000pg/ml组(P<0.05),而大于2000pg/ml组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2例,急性心力衰竭7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源性猝死4例,均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

    作者:金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