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辣木是辣木科辣木属的热带落叶木本蔬菜及油料作物,是一种营养极其丰富、功能神奇的植物资源,其根、茎、叶、花、种子、枝和树皮等均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以辣木为基础的食品、保健品等产品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些年辣木(叶)的食用营养价值、保健功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为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方向和与依据.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本次研究的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了解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9月的在本院进行检验的50例贫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巨幼贫组18例,缺铁组32例,并另选同期的健康人员50例作健康组,对比三组的血成分.结果:健康组红细胞体积比巨幼贫组小,健康组红细胞体积比缺铁组大(P<0.05).健康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巨幼贫组和缺铁组低(P<0.05).健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比巨幼贫组和缺铁组高(P<0.05).健康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比巨幼贫组低,健康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比缺铁组高(P<0.05).结论:不同的贫血类型其血液成分变化有所差异,血液检验可以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贫血类型.
作者:潘艳;孙会;肖海娟;吴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49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的患者49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情况和术后疼痛程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S和HDS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程度均比对照组轻(P均<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改善不良情绪,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莫翠葵;吕淑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究消化内科患者的休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间前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分为休克组和费休克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生化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来分析休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患者的性别以及血清中的谷丙转氧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氯(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问(PT)高于非休克组.白蛋白含量低于非休克组(P<O 05);高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PT> 16s、白蛋白含量<30g/L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性别以及血清中ALT,AST、BUN含量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休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龄、凝血功能障碍、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全身情况较差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针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应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补充白蛋白.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送检的40例凝血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健康状况的不同,分为DIC组(n=20)和健康组(n=20),并对两组成员的PT(外源性凝血状态)、APTT(内源性凝血状态)、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成员相比,DIC组成员的纤维蛋白的含量较低,凝血时间比较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较长,两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当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要提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方面的障碍,以免在手术中发生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凝血检验指标,可以有效地判断需要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缺陷,防治手术出现意外,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
作者:金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8月81例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血常规检验均出现质量问题,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导致81例血常规检验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采血量、采血时间、检验时间及运输贮存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8.40%、25.93%、23.45%、22.22%.结论:加强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检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检测数据,促进疾病诊断及治疗.
作者:覃新颖;杨志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提高冠脉图像质量,我和同学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三级甲等医院亲临调查研究与分析,消除或减弱各种干扰因素后行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得到的图像效果.方法:248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常规冠脉检查与286例接受消除干扰各种因素的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的两组患者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结果:常规冠脉检查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84.27%,消除干扰各种因素的冠脉检查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90.90%,相比Ⅰ级图像图像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项目以中学生为视角,研究科学合理的降低各个影响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杨昊璇;张婉泽;谷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康妇消炎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妇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为;俞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6年8月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0.7%),2组疗效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宫炎平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效果探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66例,随机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3例)与观察组(83例),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奥硝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炎平胶囊治疗.对比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3%,与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相比,观察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宫炎平胶囊治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疗效,对患者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陆建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抗凝治疗是心血管领域药物治疗中极为常见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因其疗效显著和院外使用方便[1],但长期服用易引起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做好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指导,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郁志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一年(对照组)、后一年(观察组)的结核病患者各110例,比较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服药护理、巡视病房、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结核病患者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又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护理模式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李英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腺肽α1用于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均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胸腺肽α1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胸腺肽α1联合常规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使用.
作者:胡男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参加健康体检的77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登记健康体检者的一般资料,测定血脂水平,筛选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脂血症检出率为47.9%,50-60岁人群高脂血症检出率较高(P<0.05),男性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高甘油三脂血症检出率高(P<0.05),各型高脂血症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年龄50-60岁、体质指数≥25kg/m2、饮酒、吸烟是高脂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脂血症检出率较高,应采取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恽景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来说,长期、反复发病会使其健康成长受到影响.由于支气管哮喘是容易反复发作的,患儿又比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工作难度增加.而且支气管哮喘病程长,护理工作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家属、医生共同关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加强护理工作.根据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特点,护理工作可以大致分为日常护理和发作期的护理.本文主要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新进展作一综述,为小儿支气管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韦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二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患者服用每晚睡前服用米非司酮,每次10mg,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患者的内分泌6项功能、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服药后3个月后PRL、E2、P明显降低,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8、6.349、8.233,P<0.05),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小,血红蛋白值明显升高,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1、9.023,P<0.05).患者治疗3个月后,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6例、8例,2例,有效率为94.4%其中1例患者出现皮疹.36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并无明显异常.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于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疗效良好,可以发挥止血、闭经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加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1前言缺铁性贫血(IDA)是有各种因素造成体内铁的缺乏,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红细胞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一类小细胞、低色素性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粒红比升高,红系增生比较活跃,以中、晚幼为主,幼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小红细胞多见,中心淡染区扩大,幼红细胞边缘不齐,有时呈绒毛状突起,核浆发育及不平衡,呈老核幼浆现象,裸的碳核比较常见.白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及各个阶段比例基本正常.所以多年来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一直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首要依据[2].
作者:薛学锋;季沈杰;龚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方法对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术的患者产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术后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腹腔镜术病人采取舒适护理措施,能够使其舒适度过整个围手术期,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梅大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的感染因素,提出合理的临床治疗干预对策.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档案资料,将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定义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年龄、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菌素、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切口引流管、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比较有差异(P<0.05).结果手术持续时间久、患者体重指数高、备皮时间久、Ⅱ类手术、病房人数等为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减少备皮和手术时间,净化手术室空气,加强Ⅱ类手术的管理,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琚梦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863例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86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