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地丁治疗痔疮临床疗效观察

崔亚萍

关键词:苦地丁, 治疗痔疮, 药效学试验, 现报告如下, 湿热壅滞型, 平滑肌张力, 化瘀止痛, 清热解毒, 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 离体肠管, 止血, 消炎, 抗菌, 功效
摘要:苦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功效,药效学试验表明,其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血和增加离体肠管平滑肌张力等作用.通过对湿热壅滞型痔疮60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嵌顿性内痔

    1995~1998年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嵌顿性内痔69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振坤;张绍玲;吴又明;盛传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痔混合痔手术切除185例临床疗效观察

    对185例外痔环状混合痔采用多形切口,一期缝合治疗,男75例,女110例;年龄21~65岁;病程3~36年.其中伴有高血压Ⅱ期2例,严重贫血2例,便秘2例,肛裂5例.外痔65例,昆合痔120例.

    作者:蔡和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频电容场注扎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505例疗效观察

    采用高频电容场切除内外痔,母痔动脉区注射、缝扎、保留齿状线,放射状减张,内括约肌松解,长麻止痛的手术方法,治疗混合痔505例(环状混合痔26例),男317例,女188例;年龄22~75岁;病程13~35年.

    作者:付彦春;高杨;王国彬;高兴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元汤配合大成散膏治疗嵌顿性混合痔160例

    我们采用黄元汤配合大成散膏治疗嵌顿性混合痔16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武孝;郑少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3例混合痔术后严重出血临床分析

    33例混合痔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男27例,女6例.原发性出血5例,继发性出血28例.出血部位:左7例,右前7例,右后10例,多处渗血9例.显性出血19例,隐性出血14例.出血量<300ml 5例,300~600ml 18例,>600ml 10例.止血方法:缝扎24例,填压9例.

    作者:卢武;赵党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肛管结核误诊1例

    患者女,16岁.大便逐渐变细1年,伴排便困难6月余.便软,无脓血,无腹痛.曾被诊断为“习惯性便秘”、“肛裂”,治疗无效.查体:病人取胸膝位,于6点处见有一放射状手术瘢痕已愈合.直肠指诊进指困难,肛管狭窄,轻度充血、肿胀.钡灌肠检查未见异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及直肠未见异常.

    作者:张世岭;王铁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挤压法配合中药坐浴治疗血栓外痔的临床观察

    采用挤压法配合中药活血逐瘀液坐浴治疗血栓外痔35例,并与传统方法中药坐浴30例(对照1组)及手术剥离33例(对照2组)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1),且随访无复发.此法操作简便、痛苦小、愈合快、疗效显著.

    作者:吴宗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控镇痛技术在痔瘘手术后的应用

    我院自1999年以来,将自控镇痛(PCA)技术用于痔瘘术后镇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光;李殿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环状痔分段架桥悬吊改良术式的临床应用

    环状痔分叶分布的规律,采用融合分段架桥成形外剥内扎高位悬吊术于一体的改良术式,治疗环状痔361例,效果良好.

    作者:赵发;桂林;郭伶俐;卞红磊;张峰波;赵士彭;耿美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止血胶囊治疗内痔出血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民间验方自制止血胶囊治疗内痔出血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7~63岁;病程1~44年.Ⅰ期内痔出血39例,Ⅱ期14例,Ⅲ期4例,Ⅳ期2例.血管肿型23例,静脉瘤型24例,纤维瘤型13例.便时呈喷射状出血22例,大量滴血38例.

    作者:姜厚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冰紫痔疮膏的临床应用

    我科自1992年以来,用自制冰紫痔疮膏治疗内痔、外痔、肛裂、肛窦炎及肛肠术后病人10 000余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作慎;罗常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内节育器移位直肠引起周期性便血1例

    患者女,30岁.因周期性便血5个月来我院诊治.患者于5月前行经时大便带血,量多色鲜红,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经停时便血自止,如此反复不愈,平素经期及便次皆正常,无痛经史,已有一6岁男孩.追述病史,于5个月前行经期,与其子嬉闹时被蹬过小腹并引起腹痛.乙状结肠镜检查:

    作者:宋玉柱;何灵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整形手术一次性治疗环状混合痔

    我院采用皮下内括约肌挑出切断。充分扩肛。环状混合痔外剥内缝合术。

    作者:杨珍宝;董顺芳;冯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种术式治疗混合痔1484例疗效分析

    1484例混合痔,男973例,女511例;年龄16~70岁;病程2个月至45年.便血806例,便秘或排便时间延长845例.合并肛裂176例,肛乳头肥大或增生86例,肛瘘43例,结直肠炎16例,低位直肠息肉5例,肛门脓肿5例.86例曾有痔手术史.

    作者:乔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Klippel-Trenaunary综合征1例

    患者男,28岁.因间断性便血20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8岁时曾因便血在当地医院行内痔注射术,15岁时在当地医院做混合痔手术,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10岁和21岁时在外院行右侧大腿血管瘤手术.入院检查:肢端肥大症面容,右大腿前侧有手术瘢痕,右腿跛行,呈马蹄足内翻,右大腿和小腿周径比左大腿和小腿周径大3.0cm,四肢骨与软组织肥大.专科检查:可见环状混合痔,直肠指诊可触及粘膜有条索状感,指套染有粘液血迹.电子肠镜检查:进镜30cm以下直肠乙状结肠粘膜见有明显扩张突起、盘绕的曲张静脉,呈暗紫色或紫红色,进镜30~45cm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进镜45~55cm粘膜下仍可见曲张之静脉.该患者有血管瘤、静脉曲张和骨与软组织肥大三联征及马蹄足内翻,直肠出血,故诊为Klippel-Trenaunary综合征.

    作者:康立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肤痔清软膏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我院对痔术后病人创口用肤痔清软膏局部外敷促进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俞立民;郭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肛管固定装置的形态基础及其对排便控制功能的作用

    为从形态学上说明肛管固定装置存在的客观性,从功能上探讨它们在排便控制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对59具小儿尸体,3例成人盆部标本解剖观察,4例新鲜小儿盆部标本做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肛管上部前壁固定于会阴体,侧壁和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在3个水平固定于盆隔;盆隔参与构成联合纵肌的纤维主要沿肛管侧壁和后壁下降并保持一定的内、外分层关系,向外下穿插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并将其分隔为7~9束,再止于肛周皮肤;在会阴体以下的肛管前壁无来自盆隔的联合纵肌组织;汇聚于肛管下端侧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向后上转折止于肛尾中缝皮肤两侧及尾骨背面,参与肛尾韧带.会阴体、肛尾韧带及肛尾中缝的皮肤对肛管前壁的固定及肛管与直肠前壁夹角的形成和维持有关;联合纵肌将肛周结构串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排便控制机制的整体同步活动.

    作者:崔龙;姜文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肌注酚妥拉明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58例

    我科采用肌注酚妥拉明治疗肛门疾病手术后尿潴留58例,有效率86.2%.

    作者:卜荣贵;李华贵;爱勇;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肛门术后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

    患者男,59岁.肛门肿物便后出血、脱出肛外20余年,加剧3个月,以混合痔、肛乳头肥大入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肥大肛乳头切除术.术后第9天,体温37.5~38.4℃,白细胞10.7×109/L,肛门周围疼痛加剧,肛门指诊因病人不合作未能进行,肛周红肿不明显,有轻度压痛.术后第10天体温39.2℃,肛周压痛明显,肿胀不明显,抽出少量血性脓液.腰俞穴麻醉,见膝胸位10点,齿线上方6cm直肠壁肿胀约3cm×3cm,急行直肠壁脓肿切排术,在膝胸位8,12,6点作对口引流.术后体温38.1~39.2℃,肛门胀痛,小便困难.

    作者:李汉民;胡汉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