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

黄炳辉;郭根玲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 灌肠
摘要: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并与西药灌肠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7.5%,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52.5%,90%,P<0.05),腹痛、腹泻等6项临床指标及1年后远期疗效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合研究结果,对中医中药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以及灌肠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探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滴注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重症溃结)的可行性,对同期确诊的50例重症溃结患者分为灌肠组26例,对照组24例.前者采用中西药复合液滴注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后者采用静脉及口服西药等方法治疗.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73.5%VS 58.3%,P<0.05),症状缓解时间缩短(7.4d VS 9.6d,P<0.05),治疗中不良反应减少.结果表明,中西药复合液滴注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溃结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李贵信;刘艳贞;王默非;管仲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高位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自拟溃结灌肠液为主的汤剂高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8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楼;王金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为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符合要求的患者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6周,治疗前后进行各项临床症状分级评分和化验检查.62例患者用药6周后的总改善率为72.0%.对各项症状缓解率为:腹痛96.5%,腹胀94.4%,排便频次异常91.5%,稀便94.4%,里急后重94.1%,排便不尽感90.4%,排便困难87.8%,硬便性状83.3%.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马来酸曲美布汀是治疗IBS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高志星;赵瑞莲;焦建新;原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分析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对68例溃疡性结肠炎和35例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以青、中年为主,男略多于女,病变主要侵犯直乙结肠,呈连续性分布,固有膜弥漫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异常和隐窝脓肿形成.结肠克罗恩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女略多于男,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呈节段性分布的裂隙样溃疡、息肉、肠腔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结节病样肉芽肿、淋巴细胞聚集等特点.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联合活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作者:杨丹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72例

    笔者经过多年探索,采用局部与全身用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荣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调肝实脾方对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为观察中药调肝实脾方对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夹尾法激怒建立肝郁证模型,以大剂量(26g/kg·d)和小剂量(13g/kg·d)的调肝实脾方进行干预,并设肝郁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采用大黄灌胃法建立脾虚型模型,以大、小剂量(同上)的调肝实脾方进行干预,并设脾虚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及结肠组织中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表明,实验性肝郁证和脾虚证均存在着胃肠激素的改变,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紊乱是肝郁证、脾虚证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药调肝实脾方能调节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出现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从而纠正其胃肠功能的紊乱.

    作者:严茂祥;陈芝芸;项柏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双氧水致急性直肠炎3例

    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常采用双氧水冲洗创面,若误注入直肠内,可引起急性直肠炎、直肠溃疡,今报告3例.

    作者:李永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按镜像辨证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采用电子肠镜下粘膜像辨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64例,并与用SASP混悬液灌肠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2.8%,总有效率98.4%,对照组分别为2.4%和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按镜像辨证中药灌肠治疗UC,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40例

    我科收治溃疡性结肠炎140例,用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自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灌肠加口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我们应用中西药联合灌肠加中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建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复方安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为观察复方安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活动期UC75例分为两组:复方安肠液组38例,采用复方安肠液150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4周;激素组37例,用强的松龙100mg、庆大霉素16万U加生理盐水150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4周.两组均配合全身治疗,肌注胸腺肽.结果,总有效率复方安肠液组92%,激素组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复方安肠液组20%,激素组40%(P<0.01).复方安肠液组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激素保留灌肠.

    作者:栾汝建;张林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与HLA相关性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亦可遍及整个结肠.

    作者:朱慧卿;崔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我科采用自拟升降汤保留灌肠,治疗5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惠琼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肠镜检查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穿孔1例

    患者女,60岁.腹痛、脓血便1个月,临床拟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清洁灌肠后应用OlympusCF-VI型电子结肠镜检查,进镜见直肠及乙状结肠近肛门端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不规则形糜烂及浅表溃疡,附着脓血性渗出物.

    作者:陶可胜;许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思密达甲硝唑灌肠加口服艾迪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将9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思密达、甲硝唑单纯保留灌肠和思密达、甲硝唑保留灌肠加艾迪萨口服综合治疗.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0%和85.4%(P<0.05);1年复发率分别为21.2%和4.9%(P<0.05).表明思密达、甲硝唑保留灌肠加艾迪萨口服综合治疗UC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何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20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0年3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合适术式的选择.

    作者:龚小军;韩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结肠镜检查216例分析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216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作简要分析.

    作者:刘铫;汪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

    中药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方法之一,近年来中药灌肠治疗UC的报道增多,现参考有关资料对中药灌肠治疗UC做一综述.

    作者:康立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脐疗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中药脐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柳氮磺吡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药物保留灌肠等,治疗组加用中药脐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3%(P>0.05),近期治愈率分别为63.3%和30.0%(P<0.05).结果表明,中药脐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较好,对患者的胃肠道、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璐;李克迪;谭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西瓜霜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

    我科1999~2002年,应用中成药西瓜霜灌肠治疗18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钱桂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