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内B超对直肠下段癌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价值初探

刘贵生;姜锡丽;程军;王元通

关键词:直肠肿瘤, 超声检查, 诊断
摘要:直肠下段癌如何合理选择术式,需术前对肿瘤局部浸润和周围淋巴结扩散情况有正确判断,而直肠腔内B超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结71例直肠下段癌术前直肠腔内B超检查与术后病理比较资料,认为腔内B超作为一项术前辅助诊断措施,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大肠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我院近10年收治早期大肠癌32例,现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平;詹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腔镜技术在大肠癌手术中应用现状

    1991年腹腔镜辅助切除在Royal Brisbane医院首次应用于结肠癌患者,随着技术的发展,经验的提高,手术时间缩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白景珍;关竟红;邱辉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孟氏液用于直肠肿块活检术后止血

    我们采用30%孟氏液(Monsell's solution)用于直肠肿块活检术后局部止血8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剑;任翔英;潘爱秀;饶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切剥扎吊法治疗混合痔649例

    我院采用外切、内剥、8字缝扎将痔蒂残端向内吊入的切剥扎吊法治疗混合痔64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升;任彦朋;丁晓玲;张辉;宋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保留灌肠法治疗痔术后再出血36例

    1995~2002年,我们采用保留灌肠法治疗痔术后再出血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国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外剥内扎结合切除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结合切除缝合法治疗环状昆合痔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大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肠癌手术后肠外漏8例

    我院1988~2002年共收治大肠癌术后肠外漏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运;付淑琴;夏学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直肠癌根治术并发腹膜后淋巴管瘘2例

    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247例,发生2例腹膜后淋巴管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进强;高增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外剥内扎缝合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68例

    近年来,我科对68例环状混合痔嵌顿进行外剥内扎缝合注射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亚星;李慈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

    为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其中Dixon术后复发17例,Miles术后复发8例,经腹直肠切除结肠拉出术后复发2例,经肛局部切除术后复发2例,再手术中行Dixon术3例,Miles术14例,Hartmann术5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1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2例,局部姑息治疗4例.结果表明:为了减少术后复发,保肛手术指征不能过度放宽,注重直肠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对局部复发病例应采取积极的再手术治疗.

    作者:尉继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补解毒汤在肛肠病术后的临床应用

    对常见肛肠病术后应用双补解毒汤1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多功能肛门牵开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为介绍多功能肛门牵开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在3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时,在低位直肠癌切除,套叠式直肠翻出,肛门外吻合术中,用多功能肛门牵开器扩肛和做结肠肛门吻合缝线牵引架,术中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效果好.用结肠肛门吻合缝线牵引架,术野清楚,吻合口对合良好,缝线均匀整齐,操作方便,不需助手扶持.结果表明:多功能肛门牵开器可做直肠肛门手术拉勾,扩肛器和结肠肛门吻合缝线牵引架,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者的劳动强度.

    作者:张殿忠;王文忠;杨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位混合痔Deng-H切除术100例

    我院自2000年起设计了前位混合痔的Deng-H切除,缩短了愈合时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德昌;居海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分段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临床观察

    我科1988~1999年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志明;张力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23例Miles术临床分析

    对1995年5月以来收治的23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病例进行分析,其中4例结肠造口肠管发生缺血性坏死,均经再次手术切除,其余1 9例痊愈出院.肠管血运障碍是造成造口肠管坏死的主要因素,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必要时应立即进行再手术.保护和保持造口肠管血运对预防结肠造口肠管坏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盲肠造口置管用于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术

    我院对左半结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20例,均采用盲肠造口置管一期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长辉;孙家君;王金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17例

    1988~2002年,我院施行大肠癌肝转移手术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生;刘庆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拟肛痛消在肛门病术后的临床应用

    1998年以来,我们自拟肛痛消用于各种痔、肛裂术后创面坐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增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为分析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161例,发生吻合口漏8例(4.9%),吻合口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准备不充分、吻合口有张力、结肠断端血供不足、骶前感染、吻合器使用不当.为预防吻合口漏,术前要充分肠道准备,注意一般情况的调整;近端结肠要有足够长度,使吻合口无张力;要保证两侧肠切缘血供充分;正确熟练使用吻合器;术后常规骶前引流经肛旁拉出,防止积液、感染.应用自行设计简易引流管引流、冲洗保守治疗吻合口漏,漏口平均愈合时间8d,无二次手术.

    作者:吴文艺;朱世泽;王朝阳;苏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腔内B超对直肠下段癌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价值初探

    直肠下段癌如何合理选择术式,需术前对肿瘤局部浸润和周围淋巴结扩散情况有正确判断,而直肠腔内B超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结71例直肠下段癌术前直肠腔内B超检查与术后病理比较资料,认为腔内B超作为一项术前辅助诊断措施,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贵生;姜锡丽;程军;王元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