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明
采用传统术式与电容场结合治疗痔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40例;年龄25~64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单纯内痔20例,混合痔45例.不同程度的伴有便血、肿物脱出、疼痛、肛门不适等症状.
作者: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隔和阴道后壁向前突入阴道的一种疾病,该病占排便困难的30%~60%.我们选用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疗效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巩树研;石临红;管立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1例,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身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缝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天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采用外剥内扎法加中空皮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25例,同时与采用外剥内扎法加皮桥侧边修剪法治疗的25例对比观察.结果发现:中空皮桥法明显减少肛管皮桥的水肿、血栓痔和皮赘等并发症.
作者:祝普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98年以来,我科对32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行局部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映铃;邓仕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门坠胀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8例;年龄31~75岁;病程5天至0.5年.
作者:许建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探求更加完善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即在基本一次手术治愈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或减少肛门狭窄、控制排便功能下降、直肠粘膜外翻和结缔组织外痔等后遗症以及术后水肿、疼痛、大小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网状切扎法酌加侧切法,治疗环状混合痔512例,与传统的外切内扎法治疗的512例相对照,结果两组在疗效、疗程、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此法治疗环状混合痔实用有效.
作者:戴永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结扎治疗混合痔4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巨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内镜室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使用OlympusCF-140型电子结肠镜对1 128例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了检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龚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探讨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对60例晚期直肠癌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因特康(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和5-FU,对照组采用因特康,5-FU,CF静滴和口服,2~4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和30%(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至2年,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晚期直肠癌病人,行结肠镜下局部注射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王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治疗肛门坠胀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33例;年龄19~68岁;病程1周至3年.伴前阴坠胀、小便频数21例,伴排便时间延长7例,伴腹痛12例,伴大便干硬15例,伴焦虑9例.
作者:陈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我们对252例肛裂患者分别采用中药熏洗痔疮膏外敷法、维生素E注射肛管按摩法、潜行侧切手指扩肛法治疗,疗效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4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1)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4个微卫星位点D2S123,BAT 26,D17S261,D17S799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出率分别为12.5%(6/48),18.8%(9/48),10.4%(5/48),8.3%(4/48);(2)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的部位有关(P<0.05),与分化显著相关(P<0.01),而和肿瘤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果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新机制.
作者:林武华;孙念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基因诊断将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认为结直肠癌是多基因多步骤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
作者:杨丹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应用高频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辅助手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培霖;唐武;樊福珍;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92年以来,我院使用多功能医用红外治疗仪治疗各种类型痔1 2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袁向阳;刘春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吻合器的方法,大多数是采用双荷包缝合法.由于直肠残端的荷包缝合不满意或无法实施,往往导致直肠癌低位吻合失败.1999年起,我们对此作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霖;张建辰;宰守峰;谢振斌;李加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2000~2002年对36例痔手术采用0.5%布比卡因加亚甲蓝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止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 3例;年龄24~51岁.血栓性外痔6例,混合痔30例,其中Ⅲ期混合痔21例,Ⅳ期混合痔9例.痔并发出血、贫血8例.
作者:刘勇峰;呼延清;张海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及时发现并治疗大肠多原发癌,对836例大肠癌术前常规行结肠镜检查,533例(63.8%)可行全结肠检查,303例(36.2%)因病灶堵塞等原因未能行全结肠检查,其中192例行术中结肠镜检查.所有结肠镜检发现的病变均行处理,术后病人结肠镜随访18个月.192例行术中结肠镜检查者,发现3处同时原发癌1例(0.52%),同时第二原发癌5例(2.6%),腺瘤早期癌变2例(1.0%),同时存在腺瘤39例(20.3%),其中12例(30.8%)为多发腺瘤.未行全结肠镜检查的111例病人中,随访发现同时和异时第二原发癌7例(6.3%),腺瘤21例(18.9%),明显高于术前或术中行全结肠镜检查者.结果表明:术前不能行全结肠检查者,术中应补充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彻底治疗同时多原发癌病灶.大肠癌病人术后应常规行结肠镜随访.
作者:肖建安;李保中;沈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