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便秘的疗效观察

巩树研;石临红;管立云

关键词:滋阴, 中药治疗, 直肠前突, 便秘, 直肠阴道隔, 排便困难, 疗效, 理想, 疾病, 后壁, 报告
摘要: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隔和阴道后壁向前突入阴道的一种疾病,该病占排便困难的30%~60%.我们选用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疗效理想,报告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镜检查在诊断大肠多原发癌中的应用(附836例分析)

    为及时发现并治疗大肠多原发癌,对836例大肠癌术前常规行结肠镜检查,533例(63.8%)可行全结肠检查,303例(36.2%)因病灶堵塞等原因未能行全结肠检查,其中192例行术中结肠镜检查.所有结肠镜检发现的病变均行处理,术后病人结肠镜随访18个月.192例行术中结肠镜检查者,发现3处同时原发癌1例(0.52%),同时第二原发癌5例(2.6%),腺瘤早期癌变2例(1.0%),同时存在腺瘤39例(20.3%),其中12例(30.8%)为多发腺瘤.未行全结肠镜检查的111例病人中,随访发现同时和异时第二原发癌7例(6.3%),腺瘤21例(18.9%),明显高于术前或术中行全结肠镜检查者.结果表明:术前不能行全结肠检查者,术中应补充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彻底治疗同时多原发癌病灶.大肠癌病人术后应常规行结肠镜随访.

    作者:肖建安;李保中;沈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痔剥扎术后1000例肛门节制功能观察

    近5年来笔者用剥扎术治疗痔1 000例,对患者术后肛门节制功能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际中医美容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服痔瘘汤预防肛肠病术后并发症80例观察

    感染、出血、疼痛、水肿及便秘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笔者采用口服痔瘘汤术后,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

    大肠癌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并未发现显性转移,因此推断微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转移方式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大肠癌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

    作者:刘金鹏;肖莉;凌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空皮桥法在混合痔剥扎术中的临床应用

    采用外剥内扎法加中空皮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25例,同时与采用外剥内扎法加皮桥侧边修剪法治疗的25例对比观察.结果发现:中空皮桥法明显减少肛管皮桥的水肿、血栓痔和皮赘等并发症.

    作者:祝普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接钳夹结扎皮桥在外痔剥离中的应用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外痔剥离后直接钳夹结扎松弛的皮桥治疗混合痔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止痛促愈膏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换药210例

    自1999年以来,我们将自拟止痛促愈膏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换药210例,并与九华膏换药的120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金庭;孙英;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肠肿瘤12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121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1例中,恶性肿瘤81例,良性肿瘤40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大便性状改变、黄疸等.121例均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十二指肠13例,空肠62例,回肠46例,术前诊断符合率61.9%(75/121).恶性肿瘤81例,根治切除率为44.4%(36/81),其中71例获随访,已死亡38例,平均存活(36±18)个月,B超、CT、全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低,病人膝胸位腹部查体发现可移动性腹部包块是发现小肠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结果表明,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作者:徐永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为探讨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结果90例大肠癌中CD44v6和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8例(75.6%)和46例(51.1%).CD44v6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中CD44v6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2,P<0.005).结果表明:CD44v6和P1 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者基因产物表达均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

    作者:谷化平;周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方法的改进

    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吻合器的方法,大多数是采用双荷包缝合法.由于直肠残端的荷包缝合不满意或无法实施,往往导致直肠癌低位吻合失败.1999年起,我们对此作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霖;张建辰;宰守峰;谢振斌;李加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润肠通便汤治疗便秘40例

    笔者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便秘40例,并与服用通便灵胶囊的对照组40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0例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7~60岁;病程2个月至10年.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1~65岁;病程1个月至12年.均排除肛门狭窄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便秘.

    作者:雍玉玺;热西提;董兴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肛门失禁8例

    我们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肛门失禁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51例

    近年来,笔者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门坠胀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8例;年龄31~75岁;病程5天至0.5年.

    作者:许建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1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1例,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身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肠癌细胞核DNA倍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直肠癌DNA倍体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对87例直肠癌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显示,DNA倍体增加与肿瘤生长、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肿瘤侵袭加深、病变范围扩大、转移,肿瘤细胞异倍体出现率及含量明显增加.DNA倍体主要出现在Dukes B,C,D期,异倍体出现率C期高于B期,D期高于B,C期.DNA异倍体增加,5年生存率降低.结果表明:直肠癌细胞DNA倍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术前综合治疗、确定手术范围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鲁明良;张士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0例

    采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立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痔瘘术后大出血12例临床分析

    笔者1992~2001年共诊治痔瘘术后大出血1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蔡中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2~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胡献国.怎样选择外治法治疗便秘.中医杂志,2002,43(12):947.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布比卡因在肛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1998~2001年,我科采用布比卡因局部麻醉用于痔、瘘、肛裂手术,术中麻醉镇痛好,术后创口镇痛时效长,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华;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