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

刘金鹏;肖莉;凌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学, 基因检测
摘要:大肠癌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并未发现显性转移,因此推断微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转移方式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大肠癌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为探讨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结果90例大肠癌中CD44v6和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8例(75.6%)和46例(51.1%).CD44v6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中CD44v6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2,P<0.005).结果表明:CD44v6和P1 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者基因产物表达均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

    作者:谷化平;周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

    大肠癌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并未发现显性转移,因此推断微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转移方式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大肠癌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

    作者:刘金鹏;肖莉;凌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肠肿瘤12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121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1例中,恶性肿瘤81例,良性肿瘤40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大便性状改变、黄疸等.121例均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十二指肠13例,空肠62例,回肠46例,术前诊断符合率61.9%(75/121).恶性肿瘤81例,根治切除率为44.4%(36/81),其中71例获随访,已死亡38例,平均存活(36±18)个月,B超、CT、全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低,病人膝胸位腹部查体发现可移动性腹部包块是发现小肠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结果表明,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作者:徐永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接钳夹结扎皮桥在外痔剥离中的应用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外痔剥离后直接钳夹结扎松弛的皮桥治疗混合痔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51例

    近年来,笔者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门坠胀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8例;年龄31~75岁;病程5天至0.5年.

    作者:许建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肠癌细胞核DNA倍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直肠癌DNA倍体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对87例直肠癌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显示,DNA倍体增加与肿瘤生长、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肿瘤侵袭加深、病变范围扩大、转移,肿瘤细胞异倍体出现率及含量明显增加.DNA倍体主要出现在Dukes B,C,D期,异倍体出现率C期高于B期,D期高于B,C期.DNA异倍体增加,5年生存率降低.结果表明:直肠癌细胞DNA倍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术前综合治疗、确定手术范围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鲁明良;张士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空皮桥法在混合痔剥扎术中的临床应用

    采用外剥内扎法加中空皮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25例,同时与采用外剥内扎法加皮桥侧边修剪法治疗的25例对比观察.结果发现:中空皮桥法明显减少肛管皮桥的水肿、血栓痔和皮赘等并发症.

    作者:祝普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布比卡因加亚甲蓝用于痔术后止痛效果观察

    我院2000~2002年对36例痔手术采用0.5%布比卡因加亚甲蓝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止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 3例;年龄24~51岁.血栓性外痔6例,混合痔30例,其中Ⅲ期混合痔21例,Ⅳ期混合痔9例.痔并发出血、贫血8例.

    作者:刘勇峰;呼延清;张海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红外治疗仪治疗痔1216例临床观察

    自1992年以来,我院使用多功能医用红外治疗仪治疗各种类型痔1 2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袁向阳;刘春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便秘的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隔和阴道后壁向前突入阴道的一种疾病,该病占排便困难的30%~60%.我们选用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疗效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巩树研;石临红;管立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剥内扎加缝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54例

    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缝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天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癌中myc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为探讨myc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8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yc基因的表达.大肠癌组织myc基因阳性扩增率为53.6%(15/18),并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发生部位、体积大小、肿瘤中心坏死、病人年龄及性别关系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myc基因过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范伟;周峰;卢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0例

    采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立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结扎治疗混合痔400例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结扎治疗混合痔4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巨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多原发癌12例诊治分析

    为提高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治水平,对12例大肠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大肠多原发癌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表明,纤维结肠镜的应用及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大肠多原发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云杰;宋步昌;吴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肛门前方切开直肠前壁闭式缝合治疗直肠前突

    采用经肛门前方切开直肠前壁闭式缝合术治疗直肠前突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元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47例

    我们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峰;肖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肛门失禁8例

    我们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肛门失禁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局部麻醉行肛肠病手术320例临床观察

    自1998年以来,我科对32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行局部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映铃;邓仕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痔瘘术后大出血12例临床分析

    笔者1992~2001年共诊治痔瘘术后大出血1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蔡中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