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方法的改进

刘家霖;张建辰;宰守峰;谢振斌;李加夫

关键词:直肠癌, 前切除术, 术中应用, 吻合器, 荷包缝合, 现报告如下, 无法实施, 低位吻合, 缝合法, 方法
摘要: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吻合器的方法,大多数是采用双荷包缝合法.由于直肠残端的荷包缝合不满意或无法实施,往往导致直肠癌低位吻合失败.1999年起,我们对此作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布比卡因加亚甲蓝用于痔术后止痛效果观察

    我院2000~2002年对36例痔手术采用0.5%布比卡因加亚甲蓝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止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 3例;年龄24~51岁.血栓性外痔6例,混合痔30例,其中Ⅲ期混合痔21例,Ⅳ期混合痔9例.痔并发出血、贫血8例.

    作者:刘勇峰;呼延清;张海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际中医美容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多原发癌12例诊治分析

    为提高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治水平,对12例大肠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大肠多原发癌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表明,纤维结肠镜的应用及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大肠多原发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云杰;宋步昌;吴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局部麻醉行肛肠病手术320例临床观察

    自1998年以来,我科对32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行局部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映铃;邓仕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网状外切内扎酌加侧切法治疗环状混合痔512例

    为了探求更加完善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即在基本一次手术治愈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或减少肛门狭窄、控制排便功能下降、直肠粘膜外翻和结缔组织外痔等后遗症以及术后水肿、疼痛、大小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网状切扎法酌加侧切法,治疗环状混合痔512例,与传统的外切内扎法治疗的512例相对照,结果两组在疗效、疗程、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此法治疗环状混合痔实用有效.

    作者:戴永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镇痛泵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为解决痔瘘手术后疼痛问题,对108例痔瘘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有效地缓解了患者术后48h内的疼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无痛或基本无痛82例(75.9%),轻微疼痛22例(20.4%).对镇痛泵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作用机制、镇痛效果、注意事项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作者:顾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外洗方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临床观察

    为观察用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的疗效,肛门病术后312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以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另两组以PP液和温水熏洗.治疗组总有效率95.2%,PP液组总有效率73.5%,温水组总有效率69.2%,治疗组与PP液组和温水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温水组与PP液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药外洗方治疗肛门病术后肛缘水肿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晨;夏峰;朱菊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镜下局部注射因特康和5-FU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对60例晚期直肠癌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因特康(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和5-FU,对照组采用因特康,5-FU,CF静滴和口服,2~4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和30%(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至2年,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晚期直肠癌病人,行结肠镜下局部注射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王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

    大肠癌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并未发现显性转移,因此推断微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转移方式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大肠癌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

    作者:刘金鹏;肖莉;凌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波辅助手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60例

    我院应用高频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辅助手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培霖;唐武;樊福珍;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花瓣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50例

    我科采用花瓣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50例,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药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便秘的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隔和阴道后壁向前突入阴道的一种疾病,该病占排便困难的30%~60%.我们选用滋阴通便中药治疗,疗效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巩树研;石临红;管立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传统术式与电容场结合治疗痔65例

    采用传统术式与电容场结合治疗痔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40例;年龄25~64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单纯内痔20例,混合痔45例.不同程度的伴有便血、肿物脱出、疼痛、肛门不适等症状.

    作者: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为探讨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结果90例大肠癌中CD44v6和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8例(75.6%)和46例(51.1%).CD44v6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中CD44v6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2,P<0.005).结果表明:CD44v6和P1 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者基因产物表达均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

    作者:谷化平;周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肠肿瘤12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121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1例中,恶性肿瘤81例,良性肿瘤40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大便性状改变、黄疸等.121例均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十二指肠13例,空肠62例,回肠46例,术前诊断符合率61.9%(75/121).恶性肿瘤81例,根治切除率为44.4%(36/81),其中71例获随访,已死亡38例,平均存活(36±18)个月,B超、CT、全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低,病人膝胸位腹部查体发现可移动性腹部包块是发现小肠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结果表明,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作者:徐永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2~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胡献国.怎样选择外治法治疗便秘.中医杂志,2002,43(12):947.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肠舒通栓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电子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较多,本院采用肠舒通栓加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肠舒通栓准备组137例,男68例,女69例;年龄13~77岁,平均47.8岁.对照组147例,男89例,女58例;年龄8~85岁,平均48.4岁.

    作者:张九皋;曹晨曦;李森娟;俞丽英;林筱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痔瘘术后大出血12例临床分析

    笔者1992~2001年共诊治痔瘘术后大出血1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蔡中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接钳夹结扎皮桥在外痔剥离中的应用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外痔剥离后直接钳夹结扎松弛的皮桥治疗混合痔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服痔瘘汤预防肛肠病术后并发症80例观察

    感染、出血、疼痛、水肿及便秘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笔者采用口服痔瘘汤术后,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