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斌
经肠镜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采用不同方法均顺利止血.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7~64岁.大肠单发息肉3例,多发息肉2例,息肉大小0.8~3.5cm.全部病例均在术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女性为非月经期.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观察1~3min无出血后退镜,术后进流质饮食1~3d,常规应用止血敏2d,口服云南白药、氟哌酸7d.出血发生时间为息肉切除术后36h至7d,其中36h 1例,48h 1例,60h 1例,3d 1例,7d 1例.止血方法:除继续用云南白药外,4例中量出血,给予肌肉注射立止血1 000U2次,其中2例用生理盐水100ml加凝血酶1KU灌肠1次止血,1例少量出血,用2%的普鲁卡因合剂100ml加云南白药3g灌肠2次出血停止.
作者:荆巧玲;周力;朱素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治疗方法,针对混合痔的各种不同情况,用多种切口配合保留皮肤桥和粘膜桥、植皮、扩肛等综合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521例,临床疗效满意,治愈率达100%,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孙雯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采用改良的剥扎注射术治疗环状痔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28例;年龄32~90岁;病程6~50年.其中伴内痔脱出嵌顿10例,伴血栓性外痔8例,伴前列腺增生18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重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2例.
作者:吕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耳穴压丸加芦荟胶创面外敷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20~63岁;病程1~20年43例,20年以上13例.痔31例,肛瘘9例,肛裂11例,肛周脓肿5例.均于术前1d行耳穴压丸,手术结束时行芦荟胶涂于创面.
作者:丁炳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口服西药、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5岁;病程3~7年.经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及粪常规、粪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海燕;卜荣贵;谢继庆;张旭;李华贵;爱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采用自拟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病程3个月至20年.治疗方法:中药灌肠.方用大黄30g,白头翁20g,地榆30g,白及20g,乌梅20g,诃子20g,五倍子30g,白芍30g,黄芪30g,甘草15g等.腹胀者加川朴;发热者加公英、金银花;粘液多者加败酱草、炒苡仁.上药兑水1 500ml,浸泡30min,文火煎取汁400ml,再兑水1 000ml,文火煎取汁400ml;二煎混合,文火煎取汁500ml,放置沉淀虹吸清液400ml,装瓶消毒备用,每次取药液100ml灌肠,早晚各1次,15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d.
作者:黄君敖;赵晓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1988年采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5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85例,女151例;年龄3个月至78岁;皮下脓肿185例,粘膜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5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6例,肛门后脓肿112例,直肠后脓肿74例.
作者:李金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科近3年来收治痔患者736例,其中并发腹泻症状者27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痔性腹泻276例,占736例痔病的37.5%.其中男168例,女108例;年龄17~68岁,平均28.9岁;病史0.5~20年.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采用二联疗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0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04例均有放射治疗史.男48例,女56例;年龄43~78岁;病程50d至9年.
作者:倪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以民间治痔良药无花果、明矾为主药制成的果矾洗剂熏洗治疗肛肠疾病,具有清热祛湿、收敛止血、消肿固脱、缩痔止痛之功效.对1 544例内痔、肛裂、直肠粘膜脱垂患者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6.7%,经二十余年临床应用,无毒副作用.
作者:李树正;王卫平;侯玉华;鞠传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采用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至7年.远端直肠型34例,左半结肠型27例,全结肠型3例.曾接受过治疗者59例.
作者:王龙成;任绣玲;黄水旺;任绣稼;任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光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探讨3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g2+-ATP酶与G-6-P酶活性变化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关系.结果表明:(1)Mg2+-ATP酶定位在淋巴细胞膜下方,G-6-P酶定位在细胞质内,定位准确;(2)两种酶阳性率在大肠癌患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两种酶阳性率在低分化癌组低于高分化癌组(P<0.01);(4)两种酶阳性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有转移组(P<0.01,P<0.05).结果提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g2+-ATP酶与G-6-P酶活性下降可能是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光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酶活性变化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蔡玉文;梁栋洋;蔡朔;刘海兴;李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三黄金牛止痛膏外敷治疗肛门疾病28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4例,女121例;年龄15~82岁;病程12d至6年.混合痔并内痔嵌顿52例,外痔炎症水肿92例;血栓外痔45例,混合痔术后84例,肛周脓肿12例.
作者: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和西药氟哌酸合用治疗急性直肠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药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7~70岁;病程1~3d.西药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5~67岁;病程1~2d.中西药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4~68岁;病程1~2d.
作者:代英;饶鹏;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采用切开挂线加肛周皮下洞式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8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24例;年龄15~65岁;病程30d至25年.高位复杂性肛瘘29例,低位复杂性肛瘘53例.外口2~8个.
作者:吉善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观察益气宣肺通便法治疗老年肺肾气虚型便秘的疗效,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益气宣肺通便汤治疗,对照组用麻仁丸治疗,疗程均为1周,随访3个月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益气宣肺通便汤治疗老年便秘(气虚型)是较好方剂.
作者:韩文康;黄梅;张琼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5~2002年,我科共收治放射性直肠炎13例,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补益正气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临床表现为直肠黏膜水肿、充血或有出血点,灰色渗出物或直肠黏膜溃疡,排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直肠烧灼样疼痛,体乏无力,消瘦.
作者:李荷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分段外切内扎加痔下静脉丛剥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27~78岁;病程3~45年.伴便血者36例,脱出伴嵌顿者22例,伴血栓形成者43例.
作者:张学睿;邹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两组镇痛效果:试验组Ⅰ级94例,Ⅱ级6例;对照组Ⅰ级17例,Ⅱ级72例,Ⅲ级11例.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费立升;孟贤芳;秦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肛管部解剖学是肛管部疾患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介绍了许多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肛肠外科的发展.近年来在期刊上和几部权威性著作中有关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有些问题引人注意,值得重新认识.现列举如下.
作者:王玉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