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黄金牛止痛膏外敷治疗肛门疾病的临床观察

刘敏

关键词:金牛, 止痛膏, 外敷治疗, 肛门疾病, 混合痔术后, 现报告如下, 炎症水肿, 血栓外痔, 内痔嵌顿, 临床资料, 肛周脓肿, 年龄
摘要:自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三黄金牛止痛膏外敷治疗肛门疾病28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4例,女121例;年龄15~82岁;病程12d至6年.混合痔并内痔嵌顿52例,外痔炎症水肿92例;血栓外痔45例,混合痔术后84例,肛周脓肿12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痔瘘术后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

    我院自2001年以来,术后用镇痛泵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5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基本相似,两组相同疾病采取相同术式,术后用药相同.治疗组104例,男65例,女39例;年龄19~65岁.混合痔61例,陈旧性肛裂30例,肛瘘13例.对照组101例,男61例,女40例;年龄20~61岁.混合痔59例,陈旧性肛裂27例,肛瘘15例.

    作者:刘子会;崔玉芝;李西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亚甲蓝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

    为探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两组镇痛效果:试验组Ⅰ级94例,Ⅱ级6例;对照组Ⅰ级17例,Ⅱ级72例,Ⅲ级11例.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费立升;孟贤芳;秦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单纯直肠前突

    为观察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单纯直肠前突的效果,对31例单纯直肠前突病人行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观察其对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31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均得到缓解,无切口感染、直肠瘘及肛门失禁.随访2~12个月,未见复发者.复查直肠排粪造影显示前突得到明显纠正或完全消失.结果表明,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直肠前突疗效可靠.

    作者:刘勇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536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88年采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5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85例,女151例;年龄3个月至78岁;皮下脓肿185例,粘膜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5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6例,肛门后脓肿112例,直肠后脓肿74例.

    作者:李金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挂线结合留桥切开治疗后蹄铁型肛瘘158例

    我院采用挂线、留桥、切开术治疗后位蹄铁型肛瘘1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7例,女61例;年龄19~71岁;病程3~30年.2次以上手术者未愈65例.

    作者:申月霞;常洪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大黄胶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90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根据本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点,通过乙状结肠镜将复方大黄胶囊置入结肠黏膜病变部位治疗19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0例中,男130例,女60例;年龄18~70岁;病程4个月至30年.

    作者:郭金生;李忠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改良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痔的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改良的剥扎注射术治疗环状痔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28例;年龄32~90岁;病程6~50年.其中伴内痔脱出嵌顿10例,伴血栓性外痔8例,伴前列腺增生18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重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2例.

    作者:吕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果矾洗剂熏洗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观察

    以民间治痔良药无花果、明矾为主药制成的果矾洗剂熏洗治疗肛肠疾病,具有清热祛湿、收敛止血、消肿固脱、缩痔止痛之功效.对1 544例内痔、肛裂、直肠粘膜脱垂患者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6.7%,经二十余年临床应用,无毒副作用.

    作者:李树正;王卫平;侯玉华;鞠传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内镜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32例

    经内镜高频电切结直肠息肉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6~57岁.腺瘤12例,多发性息肉病6例,单纯性息肉14例.有蒂14例,无蒂或亚有蒂18例.息肉直径0.2~3.0cm,距肛门15cm以下者21例,15cm以上者11例.伴贫血13例,肠炎12例,痔16例,结核性盆腔炎1例,肛门直肠鳞腺癌1例.

    作者:闫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黄润肠丸对216例肛门手术病人术后排便作用的影响

    为解决肛门病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观察胆黄润肠丸对肛门手术病人术后排便的影响,将216例病人分为两组观察,服用胆黄润肠丸可以显著的促进肛门手术病人在术后2d内顺利排便,并能显著减轻排便时的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胆黄润肠丸对肛门病术后顺利排便及减轻疼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玉祥;陶昕;陆新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习惯性便秘276例

    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6例,男183例,女93例;年龄38~67岁;病程8个月至18年,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药物组成及用法: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生甘草10g,麦冬15g,生地15g,火麻仁30g,玄参15g,腹胀者加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d为1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

    作者:李殿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愈额鼻瘘1例

    患者男,39岁,患溃疡性结肠炎(UC)10年,合并脑部神经胶质瘤.1997年于北京某院行脑瘤切除后,额部骨缺损残留额鼻瘘,经多家医院治疗包括局部植骨均无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笔者建议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生长肽,bFGF),200~400U加生理盐水30ml,从额部骨缺损处滴注,冲洗额鼻瘘;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煎液口服并加bFGF300~500U早晚保留灌肠.额鼻瘘13d治愈,UC15d后症状消失.停中药保留灌肠及bFGF滴注,参苓白术散加减续服1周后,治愈出院.追访至今,额鼻瘘、UC均未复发.

    作者:孙寿昌;郭桂玲;李永辉;孙新刚;王久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辉力(磷酸钠)灌肠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为观察辉力灌肠剂配合口服甘露醇法进行肠道清洁的效果,对109例单纯口服甘露醇法进行肠道准备者,分为A(加服番泻叶组)、B(肥皂水灌肠法组)、C(辉力灌肠剂组)3组.由内镜医生盲法根据肠道清洁程度(Ⅰ~Ⅲ级)和清洁范围(0~3度)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显示:C组肠道清洁程度符合率显著高于A、B组,清洁范围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效果显著.结果表明:配合口服甘露醇法,辉力灌肠剂能安全、有效的用于那些习惯性便秘、心肾功能不全或不全肠梗阻等患者,能达到更好的肠道清洁效果.

    作者:杨蕾;李长锋;李丹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我们采用甲硝唑液、米雅、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UC52例,男41例,女11例.病变位于左侧结肠14例,全结肠3例,仅累及直肠35例.轻度24例,中度26例,重度2例.无其他合并症.

    作者:葛建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剥缝内扎注法治疗混合痔1982例

    采用外剥缝内扎注法一次性治疗混合痔1 98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 028例,女954例;年龄19~78岁.环状混合痔219例,合并肛裂203例(10.2%),肛乳头肥大197例(9.9%),痔嵌顿炎性水肿293例(14.8%),贫血35例(1.8%).

    作者:于俊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防治

    为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对332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发现诱发和加重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及伴发病等.主要伴发病的发生率为冠心病60.54%,糖尿病28.61%,脑血管疾病16.87%,帕金森病6.93%,原发病或伴发病并发3种以上(包括3种)分别为65.66%和59.34%.分析结果表明:慢性功能性便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深入探讨其特点及规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伟森;杨绍勃;金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改良括约肌保留术治疗高位肛瘘30例临床分析

    采用肛门外切口间断全层缝合,内切口开放引流,保留括约肌治疗高位肛瘘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18~60岁;病程3周至15年.高位单纯性肛瘘2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

    作者:何德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

    我院采用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至7年.远端直肠型34例,左半结肠型27例,全结肠型3例.曾接受过治疗者59例.

    作者:王龙成;任绣玲;黄水旺;任绣稼;任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

    我们采用自拟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8~64岁;病程1~6个月.发病于放疗后3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均有排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血便,黏液样便,部分患者消瘦,腹痛.方药组成及用法:白及20g,黄芪40g,苦参10g,丹参10g,炒蒲黄10g,水煎至120ml,加三七粉2g,锡类散1g.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作者:张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安肠胶囊、叶酸片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

    采用安肠胶囊、叶酸片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参照1993年全国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确诊UC 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6例;病程3~10年.

    作者:梁碧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