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葛建胜

关键词:中西药, 灌肠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 左侧结肠, 临床资料, 甲硝唑液, 锡类散, 全结肠, 合并症, 重度, 直肠, 变位
摘要:我们采用甲硝唑液、米雅、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UC52例,男41例,女11例.病变位于左侧结肠14例,全结肠3例,仅累及直肠35例.轻度24例,中度26例,重度2例.无其他合并症.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肛周脓肿所致直肠穿孔6例

    对6例肛周脓肿所致直肠穿孔,均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简称细胞生长肽,bFGF)治疗获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27~48岁.5例为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合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为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合并直肠后脓肿.4例直肠穿孔2例位于在直肠左后侧方,1例位于右后侧方,1例位于正后方近肛管直肠环处.3例穿孔部可通过小指尖,余3例粗探针可自由通过.

    作者:郭桂玲;李永辉;孙新刚;孙寿昌;杨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274例

    1988~2000年,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27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4例,男141例,女133例;年龄71~107岁;病程长9年.其中非溃疡性结肠炎119例,溃疡性结肠炎155例;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腹泻、腹胀,呈不同程度持续性腹部胀痛,以左下腹为主,有明显压痛,腹泻每日4~20次,为黏液血便.

    作者:姜新霞;倪宝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单纯直肠前突

    为观察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单纯直肠前突的效果,对31例单纯直肠前突病人行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观察其对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31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均得到缓解,无切口感染、直肠瘘及肛门失禁.随访2~12个月,未见复发者.复查直肠排粪造影显示前突得到明显纠正或完全消失.结果表明,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直肠前突疗效可靠.

    作者:刘勇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痔性腹泻276例分析

    我科近3年来收治痔患者736例,其中并发腹泻症状者27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痔性腹泻276例,占736例痔病的37.5%.其中男168例,女108例;年龄17~68岁,平均28.9岁;病史0.5~20年.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内镜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32例

    经内镜高频电切结直肠息肉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6~57岁.腺瘤12例,多发性息肉病6例,单纯性息肉14例.有蒂14例,无蒂或亚有蒂18例.息肉直径0.2~3.0cm,距肛门15cm以下者21例,15cm以上者11例.伴贫血13例,肠炎12例,痔16例,结核性盆腔炎1例,肛门直肠鳞腺癌1例.

    作者:闫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用于肠镜检查术106例

    我院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术中,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进行镇静镇痛10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6例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34~66岁;体重38~74kg.肠镜检查指征:腹痛56例,腹泻35例,排便习惯改变40例,黏液及脓血便28例.合并高血压13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

    作者:陆卫升;杨维健;张发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

    我们采用自拟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8~64岁;病程1~6个月.发病于放疗后3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均有排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血便,黏液样便,部分患者消瘦,腹痛.方药组成及用法:白及20g,黄芪40g,苦参10g,丹参10g,炒蒲黄10g,水煎至120ml,加三七粉2g,锡类散1g.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作者:张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药配合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例

    采用口服西药、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5岁;病程3~7年.经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及粪常规、粪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海燕;卜荣贵;谢继庆;张旭;李华贵;爱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二联疗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04例

    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采用二联疗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0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04例均有放射治疗史.男48例,女56例;年龄43~78岁;病程50d至9年.

    作者:倪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辉力(磷酸钠)灌肠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为观察辉力灌肠剂配合口服甘露醇法进行肠道清洁的效果,对109例单纯口服甘露醇法进行肠道准备者,分为A(加服番泻叶组)、B(肥皂水灌肠法组)、C(辉力灌肠剂组)3组.由内镜医生盲法根据肠道清洁程度(Ⅰ~Ⅲ级)和清洁范围(0~3度)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显示:C组肠道清洁程度符合率显著高于A、B组,清洁范围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效果显著.结果表明:配合口服甘露醇法,辉力灌肠剂能安全、有效的用于那些习惯性便秘、心肾功能不全或不全肠梗阻等患者,能达到更好的肠道清洁效果.

    作者:杨蕾;李长锋;李丹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惠迪联合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

    笔者采用惠迪、固肠止泻丸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8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符合1987年全国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男33例,女35例;年龄21~72岁;病程3个月至29年.临床表现以左下腹隐痛及脓血便为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溃疡呈多发性散在分布者26例,溃疡较少局部有黏液或脓性渗出者37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无明显溃疡者5例.3次以上粪便培养均为阴性.

    作者:王国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

    我院采用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至7年.远端直肠型34例,左半结肠型27例,全结肠型3例.曾接受过治疗者59例.

    作者:王龙成;任绣玲;黄水旺;任绣稼;任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辨证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

    采用整体加局部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18~48岁;病程2.5~18年.

    作者:李建平;成玉明;胡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3例

    1995~2002年,我科共收治放射性直肠炎13例,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补益正气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临床表现为直肠黏膜水肿、充血或有出血点,灰色渗出物或直肠黏膜溃疡,排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直肠烧灼样疼痛,体乏无力,消瘦.

    作者:李荷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仙鹤败酱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8例

    自拟仙鹤败酱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9例;年龄24~50岁,病程6个月至11年.病变位于直肠15例,乙状结肠8例,左半结肠3例,右半结肠2例.治疗方法:仙鹤草20g、败酱草20g、土茯苓20g、重楼20g、木香10g、黄连10g、白花蛇舌草20g、地榆20g、秦皮20g、葛根30g、苍术20g、白芍20g、槐花20g、白头翁20g、黄芩20g.每日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3次服用,并留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30d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以便观察.

    作者:张天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我们采用自拟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病程3个月至20年.治疗方法:中药灌肠.方用大黄30g,白头翁20g,地榆30g,白及20g,乌梅20g,诃子20g,五倍子30g,白芍30g,黄芪30g,甘草15g等.腹胀者加川朴;发热者加公英、金银花;粘液多者加败酱草、炒苡仁.上药兑水1 500ml,浸泡30min,文火煎取汁400ml,再兑水1 000ml,文火煎取汁400ml;二煎混合,文火煎取汁500ml,放置沉淀虹吸清液400ml,装瓶消毒备用,每次取药液100ml灌肠,早晚各1次,15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d.

    作者:黄君敖;赵晓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黄润肠丸对216例肛门手术病人术后排便作用的影响

    为解决肛门病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观察胆黄润肠丸对肛门手术病人术后排便的影响,将216例病人分为两组观察,服用胆黄润肠丸可以显著的促进肛门手术病人在术后2d内顺利排便,并能显著减轻排便时的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胆黄润肠丸对肛门病术后顺利排便及减轻疼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玉祥;陶昕;陆新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耳穴压丸加芦荟胶外敷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56例

    采用耳穴压丸加芦荟胶创面外敷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20~63岁;病程1~20年43例,20年以上13例.痔31例,肛瘘9例,肛裂11例,肛周脓肿5例.均于术前1d行耳穴压丸,手术结束时行芦荟胶涂于创面.

    作者:丁炳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挂线结合留桥切开治疗后蹄铁型肛瘘158例

    我院采用挂线、留桥、切开术治疗后位蹄铁型肛瘘1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7例,女61例;年龄19~71岁;病程3~30年.2次以上手术者未愈65例.

    作者:申月霞;常洪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