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

荆巧玲;周力;朱素华

关键词:大肠息肉, 高频电, 切除术后, 迟发性, 云南白药, 出血, 止血方法, 血常规, 电凝电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生理盐水, 普鲁卡因, 临床资料, 肌肉注射, 灌肠, 发生时间, 止血敏, 月经期, 凝血酶, 内镜下
摘要:经肠镜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采用不同方法均顺利止血.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7~64岁.大肠单发息肉3例,多发息肉2例,息肉大小0.8~3.5cm.全部病例均在术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女性为非月经期.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观察1~3min无出血后退镜,术后进流质饮食1~3d,常规应用止血敏2d,口服云南白药、氟哌酸7d.出血发生时间为息肉切除术后36h至7d,其中36h 1例,48h 1例,60h 1例,3d 1例,7d 1例.止血方法:除继续用云南白药外,4例中量出血,给予肌肉注射立止血1 000U2次,其中2例用生理盐水100ml加凝血酶1KU灌肠1次止血,1例少量出血,用2%的普鲁卡因合剂100ml加云南白药3g灌肠2次出血停止.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肛周脓肿所致直肠穿孔6例

    对6例肛周脓肿所致直肠穿孔,均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简称细胞生长肽,bFGF)治疗获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27~48岁.5例为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合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为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合并直肠后脓肿.4例直肠穿孔2例位于在直肠左后侧方,1例位于右后侧方,1例位于正后方近肛管直肠环处.3例穿孔部可通过小指尖,余3例粗探针可自由通过.

    作者:郭桂玲;李永辉;孙新刚;孙寿昌;杨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药配合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例

    采用口服西药、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5岁;病程3~7年.经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及粪常规、粪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海燕;卜荣贵;谢继庆;张旭;李华贵;爱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针刀闭合性切断肛管内括约肌治疗内括约肌失弛缓性便秘20例

    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内括约肌失弛缓性便秘2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内括约肌肌电图放电频率均超过9.4周/min,肛管压力测定静息压和直肠大耐受量MTV均高于正常.患者无痛性粪便困难,排大便淡漠或无便意.排便多次仍感排出困难,有一半患者大便干结.

    作者:田淇第;石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改良括约肌保留术治疗高位肛瘘30例临床分析

    采用肛门外切口间断全层缝合,内切口开放引流,保留括约肌治疗高位肛瘘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18~60岁;病程3周至15年.高位单纯性肛瘘2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

    作者:何德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痔瘘术后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

    我院自2001年以来,术后用镇痛泵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5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基本相似,两组相同疾病采取相同术式,术后用药相同.治疗组104例,男65例,女39例;年龄19~65岁.混合痔61例,陈旧性肛裂30例,肛瘘13例.对照组101例,男61例,女40例;年龄20~61岁.混合痔59例,陈旧性肛裂27例,肛瘘15例.

    作者:刘子会;崔玉芝;李西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我们采用甲硝唑液、米雅、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UC52例,男41例,女11例.病变位于左侧结肠14例,全结肠3例,仅累及直肠35例.轻度24例,中度26例,重度2例.无其他合并症.

    作者:葛建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切口直切法治疗肛瘘57例

    我科采用小切口直切法治疗肛瘘5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15~72岁.病程1年内37例,1年以上至5年16例,5年以上4例.单纯性肛瘘43例,复杂性肛瘘14例.

    作者:李启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274例

    1988~2000年,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27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4例,男141例,女133例;年龄71~107岁;病程长9年.其中非溃疡性结肠炎119例,溃疡性结肠炎155例;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腹泻、腹胀,呈不同程度持续性腹部胀痛,以左下腹为主,有明显压痛,腹泻每日4~20次,为黏液血便.

    作者:姜新霞;倪宝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我们采用自拟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病程3个月至20年.治疗方法:中药灌肠.方用大黄30g,白头翁20g,地榆30g,白及20g,乌梅20g,诃子20g,五倍子30g,白芍30g,黄芪30g,甘草15g等.腹胀者加川朴;发热者加公英、金银花;粘液多者加败酱草、炒苡仁.上药兑水1 500ml,浸泡30min,文火煎取汁400ml,再兑水1 000ml,文火煎取汁400ml;二煎混合,文火煎取汁500ml,放置沉淀虹吸清液400ml,装瓶消毒备用,每次取药液100ml灌肠,早晚各1次,15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d.

    作者:黄君敖;赵晓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直肠炎

    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和西药氟哌酸合用治疗急性直肠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药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7~70岁;病程1~3d.西药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5~67岁;病程1~2d.中西药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4~68岁;病程1~2d.

    作者:代英;饶鹏;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辨证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

    采用整体加局部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18~48岁;病程2.5~18年.

    作者:李建平;成玉明;胡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耳穴压丸加芦荟胶外敷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56例

    采用耳穴压丸加芦荟胶创面外敷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20~63岁;病程1~20年43例,20年以上13例.痔31例,肛瘘9例,肛裂11例,肛周脓肿5例.均于术前1d行耳穴压丸,手术结束时行芦荟胶涂于创面.

    作者:丁炳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

    我们采用自拟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8~64岁;病程1~6个月.发病于放疗后3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均有排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血便,黏液样便,部分患者消瘦,腹痛.方药组成及用法:白及20g,黄芪40g,苦参10g,丹参10g,炒蒲黄10g,水煎至120ml,加三七粉2g,锡类散1g.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作者:张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安肠胶囊、叶酸片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

    采用安肠胶囊、叶酸片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参照1993年全国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确诊UC 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6例;病程3~10年.

    作者:梁碧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单纯直肠前突

    为观察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单纯直肠前突的效果,对31例单纯直肠前突病人行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观察其对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31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均得到缓解,无切口感染、直肠瘘及肛门失禁.随访2~12个月,未见复发者.复查直肠排粪造影显示前突得到明显纠正或完全消失.结果表明,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直肠前突疗效可靠.

    作者:刘勇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愈额鼻瘘1例

    患者男,39岁,患溃疡性结肠炎(UC)10年,合并脑部神经胶质瘤.1997年于北京某院行脑瘤切除后,额部骨缺损残留额鼻瘘,经多家医院治疗包括局部植骨均无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笔者建议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生长肽,bFGF),200~400U加生理盐水30ml,从额部骨缺损处滴注,冲洗额鼻瘘;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煎液口服并加bFGF300~500U早晚保留灌肠.额鼻瘘13d治愈,UC15d后症状消失.停中药保留灌肠及bFGF滴注,参苓白术散加减续服1周后,治愈出院.追访至今,额鼻瘘、UC均未复发.

    作者:孙寿昌;郭桂玲;李永辉;孙新刚;王久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正常青年学生肛管直肠动力学研究

    测定正常青年学生肛管直肠压力参数,研究肛门直肠生理功能,为一些病理状态下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使用BioLAB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及8通道水灌注式导管,测量21名正常青年大学生肛管及直肠静息压、肛管长度、大收缩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肛管松弛压以及直肠容量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高于直肠静息压,在距肛缘1.7cm处压力高;肛管长度(2.95±0.83)cm;用力收缩肛门和咳嗽时肛管压力分别提高(3.4±2.1)倍和70.3%±20.9%;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升高(2.24±1.47)倍,肛门括约肌松弛率49.1%±7.8%;男性大收缩压高于女性(P<0.05);引起RAIR的小松弛容量(MRV)(26.0± 5.0)ml;身高与体重对大收缩压有影响(r=0.8,P<0.05).肛门直肠测压,对肛管直肠的病理生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东林;郑雪华;郭晓白;喻德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习惯性便秘276例

    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6例,男183例,女93例;年龄38~67岁;病程8个月至18年,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药物组成及用法: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生甘草10g,麦冬15g,生地15g,火麻仁30g,玄参15g,腹胀者加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d为1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

    作者:李殿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