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林;郑雪华;郭晓白;喻德暄
我院采用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至7年.远端直肠型34例,左半结肠型27例,全结肠型3例.曾接受过治疗者59例.
作者:王龙成;任绣玲;黄水旺;任绣稼;任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痔病因有肛垫下移学说及循环障碍学说.循环障碍首先出现,因循环障碍导致Treitz肌变性,继而发生肛垫下移出现痔脱垂.因而研究肛垫微循环及其调节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解决肛门病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观察胆黄润肠丸对肛门手术病人术后排便的影响,将216例病人分为两组观察,服用胆黄润肠丸可以显著的促进肛门手术病人在术后2d内顺利排便,并能显著减轻排便时的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胆黄润肠丸对肛门病术后顺利排便及减轻疼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玉祥;陶昕;陆新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术后用镇痛泵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5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基本相似,两组相同疾病采取相同术式,术后用药相同.治疗组104例,男65例,女39例;年龄19~65岁.混合痔61例,陈旧性肛裂30例,肛瘘13例.对照组101例,男61例,女40例;年龄20~61岁.混合痔59例,陈旧性肛裂27例,肛瘘15例.
作者:刘子会;崔玉芝;李西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6例,男183例,女93例;年龄38~67岁;病程8个月至18年,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药物组成及用法: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生甘草10g,麦冬15g,生地15g,火麻仁30g,玄参15g,腹胀者加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d为1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
作者:李殿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对332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发现诱发和加重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及伴发病等.主要伴发病的发生率为冠心病60.54%,糖尿病28.61%,脑血管疾病16.87%,帕金森病6.93%,原发病或伴发病并发3种以上(包括3种)分别为65.66%和59.34%.分析结果表明:慢性功能性便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深入探讨其特点及规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伟森;杨绍勃;金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根据本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点,通过乙状结肠镜将复方大黄胶囊置入结肠黏膜病变部位治疗19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0例中,男130例,女60例;年龄18~70岁;病程4个月至30年.
作者:郭金生;李忠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观察辉力灌肠剂配合口服甘露醇法进行肠道清洁的效果,对109例单纯口服甘露醇法进行肠道准备者,分为A(加服番泻叶组)、B(肥皂水灌肠法组)、C(辉力灌肠剂组)3组.由内镜医生盲法根据肠道清洁程度(Ⅰ~Ⅲ级)和清洁范围(0~3度)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显示:C组肠道清洁程度符合率显著高于A、B组,清洁范围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效果显著.结果表明:配合口服甘露醇法,辉力灌肠剂能安全、有效的用于那些习惯性便秘、心肾功能不全或不全肠梗阻等患者,能达到更好的肠道清洁效果.
作者:杨蕾;李长锋;李丹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分段外切内扎加痔下静脉丛剥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27~78岁;病程3~45年.伴便血者36例,脱出伴嵌顿者22例,伴血栓形成者43例.
作者:张学睿;邹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三黄金牛止痛膏外敷治疗肛门疾病28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4例,女121例;年龄15~82岁;病程12d至6年.混合痔并内痔嵌顿52例,外痔炎症水肿92例;血栓外痔45例,混合痔术后84例,肛周脓肿12例.
作者: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和西药氟哌酸合用治疗急性直肠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药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7~70岁;病程1~3d.西药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5~67岁;病程1~2d.中西药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4~68岁;病程1~2d.
作者:代英;饶鹏;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蹲位与坐位两种排便姿势对排粪造影结果的影响,给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对130例长期取蹲位排便有不同程度排便障碍者,同时进行坐位与蹲位排粪造影检查.两种排便姿势检查结果:长期取蹲位排便的病人取蹲位检查较坐位检查会阴下降、直肠前突、内套叠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坐、提肛力排时,两种排便姿势肛直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静坐、力排时耻尾线肛上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直肠前突、内套叠、耻骨直肠肌压迹所测数据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长期取蹲位排便习惯的病人在进行该项检查时应取蹲位.
作者:于书增;隋振忠;李学章;盛延兴;郑芳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采用二联疗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0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04例均有放射治疗史.男48例,女56例;年龄43~78岁;病程50d至9年.
作者:倪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5~2002年,我科共收治放射性直肠炎13例,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补益正气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临床表现为直肠黏膜水肿、充血或有出血点,灰色渗出物或直肠黏膜溃疡,排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直肠烧灼样疼痛,体乏无力,消瘦.
作者:李荷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口服西药、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5岁;病程3~7年.经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及粪常规、粪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海燕;卜荣贵;谢继庆;张旭;李华贵;爱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采用自拟白及黄芪汤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8~64岁;病程1~6个月.发病于放疗后3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均有排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血便,黏液样便,部分患者消瘦,腹痛.方药组成及用法:白及20g,黄芪40g,苦参10g,丹参10g,炒蒲黄10g,水煎至120ml,加三七粉2g,锡类散1g.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作者:张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1988年采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5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85例,女151例;年龄3个月至78岁;皮下脓肿185例,粘膜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5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6例,肛门后脓肿112例,直肠后脓肿74例.
作者:李金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采用改良的剥扎注射术治疗环状痔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28例;年龄32~90岁;病程6~50年.其中伴内痔脱出嵌顿10例,伴血栓性外痔8例,伴前列腺增生18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重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2例.
作者:吕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