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单直肠双肛门畸形1例

常峨;辛英;薛珂

关键词:先天性, 直肠, 肛门, 混合痔嵌顿, 排便, 患者, 突出物, 诊断, 疼痛, 环状
摘要:患者男,28岁,因3d前排便后肛门突出物无法还纳肛内,且伴有肛门剧烈疼痛就诊.入院诊断:环状混合痔嵌顿.患者自述既往每次排便均在0.5h以上,且有不尽感.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长强穴封闭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长强穴封闭方法用于100例肛肠病术后镇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京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七叶皂苷钠治疗PPH术后吻合口周围淤血118例临床报道

    为评价七叶皂苷钠治疗PPH术后吻合口周围淤血的效果,将PPH术后吻合口周围淤血患者2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8例.治疗组口服七叶皂苷钠(迈之灵)300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槐花散20ml,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2.0%(P<0.05).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在改善PPH术后吻合口淤血方面疗效突出,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鞠应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穿刺导丝在寻找肛瘘内口中的应用

    为探讨寻找肛瘘内口的新方法,对38例肛瘘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导丝替代探针寻找肛瘘内口,分析其可行性、成功率、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显示,38例患者除1例寻找失败外,其余均获成功.结果表明,在寻找肛瘘内口中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导丝,具有经济、方便、避免形成假瘘道或假内口、节约资源等优点.

    作者:岳江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扇叶形外切内扎皮瓣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为减少痔术后并发症及保护肛门功能,探讨用扇叶形外切内扎结合皮瓣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13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扇叶形外切内扎结合皮瓣整形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均治愈,治疗组术后并发水肿、肛门狭窄、皮赘残留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扇叶形外切内扎结合皮瓣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缩短.

    作者:周慧珍;刘长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结肠套式拖出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8例

    为探讨结肠套式拖出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48例低位直肠癌应用结肠套式拖出肛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肿瘤切除后使直肠远端外翻,近端结肠经外翻的直肠拖出,于肛门外行结直肠一期吻合,并立即送回盆腔.随访3~10年,随访率100%.肛门功能正常及良好46例,较差2例.无大便失禁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率16%.5年生存率65%,10年生存率38%.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应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结肠套式拖出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永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切口加挂线治疗肛周脓肿82例

    肛周脓肿病变范围较大时临床治疗非常困难,笔者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加内口挂线及脓腔悬浮挂线治疗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月波;厉宝书;刘国成;王宇;刘彬;刘国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奥沙拉嗪钠口服加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奥沙拉嗪钠口服加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复发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进行临床试验,分为奥沙拉嗪钠组、复方黄柏液组和复合组.奥沙拉嗪钠组27例,500mg/次,3次/d,口服;复方黄柏液组29例,每晚1次,每次100ml,保留灌肠;复合组30例,用奥沙拉嗪钠口服和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同时进行,剂量和方法同前两组.三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显示,奥沙拉嗪钠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7.8%,复发7例(25.9%);复方黄柏液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9%,复发12例(41.4%);复合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复发1例(3.3%).经统计学处理,三组间交叉对比分别为χ2=0.014、χ2=3.92、χ2=4.68.前两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拉嗪钠组和复方黄柏液组与复合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奥沙拉嗪钠配合复方黄柏液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艾卫民;黄培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热敏化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

    肛门坠胀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热敏化艾灸加补中益气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门坠胀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栩新;安明伟;皮云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痔术后水肿87例原因分析

    为分析痔术后出现水肿的原因,减少或杜绝术后发生水肿,对87例痔术后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引发术后水肿的14种因素,4种病理分型,女性多于男性;并较详细地论述了出现术后水肿的病理过程.

    作者:耿少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早期肛裂228例

    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早期肛裂,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8例,男98例,女130例;年龄15~52岁,其中20~40岁205例,占89.9%;病程1~3个月.

    作者:黄艳;何国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直肠内畸胎瘤1例

    患者女,44岁.自觉肛门坠胀不适1年余,于2007年3月6日就诊.指检发现距肛缘约9cm处肠壁有一5cm×4cm带蒂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指套无染血.给予局麻下结扎摘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畸胎瘤.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后复查痊愈.

    作者:魏红兵;石贺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骶管麻醉局麻药中毒1例

    患者男,44岁.因便后肛门肿物反复脱出8年加重并出血2年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ECG示窦性心律,HCT 36%,HGB 120g/L,PT 10.1s,TT19.7s,RBC 4.39×1012/L.入手术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胸膝卧位.

    作者:赵萍;蒋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PH治疗环状混合痔23例临床观察

    为评价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用吻合器对23例环状混合痔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结果显示,22例痊愈,1例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有效率95.6%.8例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的疼痛,1例术后出现肛内坠胀.术前有便秘症状者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德禄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切除5例

    我院2001~2007年对5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行全部结肠切除、回肠贮袋直肠吻合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伟;江志先;周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改进根治手术治疗婴幼儿肛瘘19例临床观察

    探讨婴幼儿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2001~2007年收治婴幼儿肛瘘19例,其中先天性肛瘘5例,后天性肛瘘14例.19例患儿均试探性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肛瘘改进根治疗法,即准确寻找肛瘘内口、管道切开塞入九一丹药条化管.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黄早秀;陈荣光;张周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腰俞穴麻醉在5000例肛肠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为判断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痫手术中的应川效果,回顾性分忻我院20年来肛肠病手术行腰俞穴麻醉5 000例结果.麻醉总有效率98.0%,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0.8%.经分析,麻醉方法采用腰俞穴垂直进针法,成功率高.腰俞穴麻醉是肛肠科常用的麻醉方法,易于掌握,效果好且安全.

    作者:许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妈咪爱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31例

    我院儿科收治轮状病毒感染者26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川妈咪爱治疗,扶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52例,女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男70例,女61例;年龄10~26个月,平均21个月;病程3.5~5d.B组(对照组)男82例,女49例;年龄6~28个月,平均17个月;病程4.5~7d.

    作者:杨静;王圣美;王开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肠镜下热极治疗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我院2007年6~12月采用肠镜下热极治疗肠息肉50例,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获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76岁,平均54岁;病程2个月至8年.本组50例肠息肉患者经治疗均当即脱落或变白,全部清除成功,息肉清除率为100%,无不良反应及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4周后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

    作者:于爱英;王大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136例

    我院1986~2007年以消痔灵黏膜点状注射加肛门周围注射治疗136例直肠脱垂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仇春良;陈晓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扩肛疗法治疗肛裂150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扩肛疗法治疗肛裂150例,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18例;年龄10~60岁.Ⅰ期肛裂36例,Ⅱ期肛裂96例,Ⅲ期肛裂18例.

    作者:符发年;张立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