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琴;肖石梅
近年来,我科诊治骶尾部藏毛窦17例,经过临床观察及随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春;周发金;张树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科自2003年12月采用TRM-Ⅲ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门坠胀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弋才剑;魏照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观察肛肠腔内导人复合能治疗仪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125例IBS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和药物进行治疗,20d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IBS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P<0.01).结果表明,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IBS,安全、无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远期效果较好.
作者:穆剑玲;侯振江;刘振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自1998年起使用小锋刀治疗内痔、肛裂佳新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丽娜;郝春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探讨不同位置切断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依据.将1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侧位与原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具体操作中应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王真权;王世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常规肛瘘切开、肛瘘低切高挂或主管切开开放支管缝合术等方法治疗各类肛瘘228例,其中有9例术后形成不同程度瘢痕沟,现结合临床对瘢痕沟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侯绪春;付佳颖;肖海燕;贺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探讨RECK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RECK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RECK基因在136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为36.8%,在20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阴性表达率为0(P<0.01);在Ⅰ+Ⅱ期与Ⅲ+Ⅳ期的低表达率为65.9%和88.0%(P<0.01);在Τ1+Τ2期与Τ3+Τ4期两组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8.3%和91.8%(P<0.01);在N0期与N1+N2期两组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1.4%和90.2%(P<0.01);在M0与M1两组的低表达率为77.8%和100%(P<0.05);RECK基因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37.3%)较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69.2%)预后差(P<0.01).结果表明,RECK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范伟;李先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笔者自2002年收治乙状结肠扭转13例,经治疗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顾国中;杜新刚;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笔者近年采用中药外用治疗肛周湿疹26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长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痔核不能一次性切除,常造成肛缘水肿.笔者采用内扎外剥V字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邱钢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binglixue bingyinxue病理学 病因学王洁等.结肠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1):100.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比较负压胶圈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Ⅰ,Ⅱ度内痔的近期临床疗效,将180例Ⅰ,Ⅱ度内痔患者行负压胶圈套扎术(治疗组90例)或硬化剂注射术(对照组90例)进行治疗,并对比的近期临床疗效,随访2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肿物脱出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需进一步的治疗.结果表明,负压胶圈套扎术治疗Ⅰ,Ⅱ度内痔简单、方便、并发症少,近期疗效优于硬化剂注射术.
作者:曹蓉;张大景;高启泰;张明道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探索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方法和技巧,以便在减少创伤的同时降低手术费用和提高手术疗效.采用下腹部正中辅助切口和强生弧形切割吻合器(凯途),开展改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50例,其中低位前切除术41例,超低位前切除术9例.结果显示,50例中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60(平均210)min,术中出血10~100(平均80)ml,清扫淋巴结数8~39(平均14.5)枚,术后住院8~11(平均9.2)d,术中、术后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可以达到与常规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一样的疗效.
作者:应晓江;沈毅;许国权;叶平江;潘伟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肛瘘癌变是一种罕见的肛门癌.我院2002~2003年收治了3例慢性肛瘘癌变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清波;章蓓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探讨PPH术后直肠狭窄的预防方法,将Ⅲ,Ⅳ度脱垂痔386例,分为甲组吻合器PPH 86例,乙组徒手PPH 80例,丙组220例在做徒手PPH的同时,视情况作吻合1:3的纵切横缝2~3处,使吻合口可顺利通过2横指大小.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显示,甲组直肠狭窄发生率1.16%(1/86),乙组为12.5%(10/80),丙组为0.结果表明,吻合器施行的PPH及吻合口的纵切横缝术可有效预防PPH术后的直肠狭窄.
作者:贾振理;朱子宜;宋伟;陈永胜;赵玉军;茅一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探讨建立符合肛瘘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制定肛瘘围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图,并采用相同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试验组100例依据路径图实施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试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1或P<0.05).结果表明,把健康教育引入临床路径,能系统地对肛瘘患者进行引导,利于疾病的转归,减少并发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良好.
作者:巩曼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探索肛门瘙痒症治疗方法,将300例肛门瘙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亚甲蓝加生理盐水局部封闭联合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加维生素B12于长强穴注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果表明,亚甲蓝局部封闭加中药熏洗法治疗肛周瘙痒疗效确切.
作者: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机抽取80支肠镜将其分成两组各40支,实验组使用含酶洗涤剂经四槽法清洗后消毒,对照组不使用含酶洗涤剂按常规以三槽法清洗、消毒,然后分别对其作细菌学监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细菌数分别为(3.5±2.5)cfu/件与(28.3±6.8)cfu/件.结果表明,含酶洗涤剂的四槽法消毒效果好,且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和保护肠镜镜面等方面也优于三槽法.
作者:郑华琴;肖石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2003~2007年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2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王正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探讨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对33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的原发性大肠癌患者1589例的2.1%,除1例漏诊外,其余32例均行一期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29例,姑息性切除3例;一并切除18例,分段切除14例.手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4.6%、46.3%.结果表明,手术前行全大肠纤维镜检查,手术中全大肠探查及仔细检查切除的大肠标本是提高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通过积极正确的手术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的预后与普通原发性大肠癌基本相同.
作者:孙哲;陈为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