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沈玉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5mg/贴)对肛肠病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选择住院接受开腹结肠手术、痔外剥内扎术及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各20例患者,将每类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观察实验组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后,术后疼痛是否较对照组有所减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镇痛,是一种方便、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梁建华;杨余沙;蒋祖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南社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用于肛门会阴和直肠下段手术较理想的穴位麻醉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组系统观察了腰奇穴麻醉试验组100例,腰俞穴麻醉(对照1组)与局部麻醉(对照2组)各100例,应用于肛肠科手术麻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在同等用药剂量下其麻醉效果前者优于后者,与对照2组比较则局部麻醉痛苦大(多次穿刺),且不宜用于高位脓肿和肛瘘根治术的麻醉.结果表明,腰奇穴麻醉具有选穴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用药量少,麻醉时间长,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的优点,是用于肛肠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毛红;唐平;李薇;赵强;田霞;唐学贵;何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缺点,提高后位蹄铁型肛痿的疗效,采用主窦道切开、支窦道剔管封闭治疗后位蹄铁型肛瘘80例,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无并发症、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损伤小、保留正常组织多、术后疼痛轻、易清洗、愈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作者:许向彤;任洪宁;王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观察肛管松解加肛门成形术在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中的应用,对20例肛门狭窄患者均行肛管松解术,根据肛门狭窄程度选择性加V-Y成形术和挂线术,20例一次性治愈.结果表明,肛管松解加肛门成形术是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丽梅;王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自拟溃结康汤口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23~69岁,平均41.3岁;病程6个月至21年,平均9年.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5~65岁;病程5个月至8年.
作者:王明春;邓慧敏;吕春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研究肽核酸(PNA)对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大肠癌治疗新方法.(1)检测不同浓度PNA对大肠癌LS-174T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2)应用脂质体LipfectamineTM介导不同浓度PNA-DNA杂交混合物转染LS-174T细胞,观察细胞克隆生长抑制结果,确定PNA对细胞生长的佳抑制剂量;(3)选用佳抑制剂量PNA转染LS-174T细胞、LipfectamineTM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观察其克隆形成率、细胞形态及群体生长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PNA对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与PNA浓度呈正相关;(2)细胞克隆形成抑制实验中PNA对LS-174T细胞佳抑制浓度为200nmol/L;(3)PNA实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脂质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PNA抑制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大肠癌LS-174T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开辟新途径.
作者:蔡国军;鲁明良;张士铭;胡扶农;林富林;洪宇;骆波;杨铁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评价药线拖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将9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别采用药线拖线法(治疗组)和瘘管切开法(对照组)治疗.以愈合时间、临床症状等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7.3±6.3)d,平均支管愈合时间为(16.4±4.6)d;对照组分别为(37.0±7.2)d和(23.0±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46例均未出现肛门畸形、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或后遗症.对照组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周围凹陷性瘢痕,肛门对肠气、肠液、稀便不能控制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药线拖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能保护肛管括约肌功能,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一多;王明华;唐海明;陆彩忠;张军;孔芳怡;曹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讨综合镇痛疗法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止痛效果,将458例行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综合镇痛组、自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对术后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尿潴留等副作用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综合镇痛疗法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自控镇痛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尿潴留、失眠、嗜睡、晕厥、乏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低(P<0.01),较传统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尿潴留及失眠等发生率低(P<0.01).结果表明,综合镇痛疗法具有可靠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涛;唐春蓉;范军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结合扩肛术并配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裂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英;徐迎涛;牛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采用手术切开法治疗肛窦炎2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4例,女112例;年龄18~60岁;病程1个月至10年.
作者:王军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观察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效果,将120例择期行肛肠病手术病人按骶管阻滞麻醉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合并咪哒唑仑(0.05mg/kg)组(ML组),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组(SL组).观察术中镇痛、镇静效果,扩肛牵拉反射(下腹痛)以及术后24h对术中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显示,ML组术中均无恐惧感,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梦幻及呼吸不畅等并发症;SL组术毕及术后24h对术中操作和医务人员的对话均可清楚回忆.ML组和SL组相比,术中镇静评分、扩肛牵拉反射及术后遗忘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眯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优于单纯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作者:隋成;姜万维;张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采用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1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68例;年龄17~69岁;病程3个月至23年.
作者:李玉森;尤正义;李兆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自拟止痒粉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肛门湿疹3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清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23岁.因肛旁间断流脓半年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行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术后切口经久不愈,反复流脓.
作者:周红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我们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肛瘘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排便后用中药熏洗坐浴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
作者:王奂生;王佳;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讨对肛门组织特别是括约肌功能影响小、痛苦轻、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对126例后位内口高位肛瘘患者,根据其瘘道走向采用切开挂线、切开加双挂线和切开挂线加改良留桥方法,一次治愈115例,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敏峰;吴光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将140例中、重度痔患者分成两组,71例(电脑组)采用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69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中、重度痔比传统外剥内扎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大出血发生率低,术后患者疼痛轻,尿潴留少,医疗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伟;郭淑华;姜爱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科采用原位括约肌松解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0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7例.女62例;年龄15~69岁;病程3个月至26年.
作者:柳著;刘丽娟;尹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