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结康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8例

孙玉玲

关键词:溃结康, 保留灌肠治疗,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口服, 病程
摘要:笔者自拟溃结康汤口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23~69岁,平均41.3岁;病程6个月至21年,平均9年.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湿润烧伤膏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笔者应用湿润烧伤膏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1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2例,女26例;年龄18~62岁;病程4d至12年.

    作者:黄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太宁乳膏治疗肛裂43例临床观察

    笔者采用太宁乳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肛裂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沈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肛管直肠松解加肛门成形术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2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肛管松解加肛门成形术在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中的应用,对20例肛门狭窄患者均行肛管松解术,根据肛门狭窄程度选择性加V-Y成形术和挂线术,20例一次性治愈.结果表明,肛管松解加肛门成形术是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丽梅;王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肛肠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肛肠病患者容易出现不利于疾病诊治的心理活动,希望能引起肛肠科医生对患者心理因素足够的重视,对诊治疾病起到有益的作用.

    作者:王兴治;顾国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

    为观察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效果,将120例择期行肛肠病手术病人按骶管阻滞麻醉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合并咪哒唑仑(0.05mg/kg)组(ML组),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组(SL组).观察术中镇痛、镇静效果,扩肛牵拉反射(下腹痛)以及术后24h对术中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显示,ML组术中均无恐惧感,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梦幻及呼吸不畅等并发症;SL组术毕及术后24h对术中操作和医务人员的对话均可清楚回忆.ML组和SL组相比,术中镇静评分、扩肛牵拉反射及术后遗忘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眯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优于单纯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作者:隋成;姜万维;张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在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

    为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在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将300例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即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组和局麻组.结果显示,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镇痛完全,明显降低了麻醉及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是适用于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曹永;范从海;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后位内口高位肛瘘126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对肛门组织特别是括约肌功能影响小、痛苦轻、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对126例后位内口高位肛瘘患者,根据其瘘道走向采用切开挂线、切开加双挂线和切开挂线加改良留桥方法,一次治愈115例,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敏峰;吴光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线拖线法与瘘管切开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

    为评价药线拖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将9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别采用药线拖线法(治疗组)和瘘管切开法(对照组)治疗.以愈合时间、临床症状等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7.3±6.3)d,平均支管愈合时间为(16.4±4.6)d;对照组分别为(37.0±7.2)d和(23.0±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46例均未出现肛门畸形、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或后遗症.对照组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周围凹陷性瘢痕,肛门对肠气、肠液、稀便不能控制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药线拖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能保护肛管括约肌功能,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一多;王明华;唐海明;陆彩忠;张军;孔芳怡;曹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外剥内扎加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女性前位痔5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女性前位痔的手术方式,将100例女性前位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外剥内扎加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12.5±2.3)d,术后发生肛门水肿8例,残留皮赘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21.7±3.9)d,术后发生肛门水肿38例,残留皮赘23例,术后1年复发1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孤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女性前位痔具有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残留皮赘及水肿,降低痔复发率、肛门整齐等优点.

    作者:李敏;唐学贵;吴至久;杜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多发性肛瘘临床观察

    为观察Parks分类对多发性肛瘘一次性根治手术的指导意义,对32例多发性肛瘘根据Parks分类采用不同手术方式.3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对于多发性肛瘘其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做好瘘管的解剖定位,即了解肛瘘穿经外括约肌不同平面是正确处理肛瘘的前提,它可以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对括约肌的损害.同时正确的处理中央间隙和内口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张波;叶盛勤;李文平;安洪达;毛宽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肛瘘为表现的克隆病1例

    患者男,23岁.因肛旁间断流脓半年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行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术后切口经久不愈,反复流脓.

    作者:周红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综合镇痛疗法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为探讨综合镇痛疗法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止痛效果,将458例行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综合镇痛组、自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对术后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尿潴留等副作用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综合镇痛疗法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自控镇痛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尿潴留、失眠、嗜睡、晕厥、乏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低(P<0.01),较传统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尿潴留及失眠等发生率低(P<0.01).结果表明,综合镇痛疗法具有可靠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涛;唐春蓉;范军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肛肠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5mg/贴)对肛肠病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选择住院接受开腹结肠手术、痔外剥内扎术及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各20例患者,将每类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观察实验组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后,术后疼痛是否较对照组有所减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镇痛,是一种方便、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梁建华;杨余沙;蒋祖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肛管直肠测压的临床应用

    肛管直肠测压是检测直肠肛门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诊断直肠肛门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测定直肠肛门在不同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直肠的感觉功能及顺应性,直肠肛门反射,排便的协调性等.

    作者:蒋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的观察

    近年来,我们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肛瘘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排便后用中药熏洗坐浴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

    作者:王奂生;王佳;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口切开远端敞开中间保留皮桥术治疗肛瘘和肛周脓肿

    尽可能防止复发,术中损伤小,保持肛门外观正常成为目前临床医师治疗肛瘘和肛周脓肿共同追求的目标.我科从2000~2007年采取内口切开引流、远端敞开、中间保留皮桥的方法治疗肛瘘、肛周脓肿5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缪东初;苏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裂136例疗效观察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结合扩肛术并配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裂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英;徐迎涛;牛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扎悬吊修切法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结扎悬吊修切法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结扎悬吊修切法,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法,以术后7d、14d和3个月临床症状及有无并发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术后7d、14d,观察组在减少术后出血、疼痛、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结扎悬吊修切法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沈德海;朱远航;王崇鹤;曹瑀;江宁东;张倩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Ⅲ、Ⅳ度脱垂性内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改良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Ⅲ、Ⅳ度脱垂性内痔的I临床疗效.选择Ⅲ、Ⅳ度脱垂性内痔住院病人112例分为改良组与PPH组,改良组60例采用改良肛挚悬吊固定术;PPH组52例采用PPH.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等)、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的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住院费用低于PPH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Ⅲ、Ⅳ度脱垂性内痔能达到PPH的治疗效果,具有针对性强、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作者:武文静;廖秀军;杨关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晚孕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晚孕合并肛周脓肿并不多见,但治疗比较棘手,任何处置不当,不仅对母体而且对胎儿均有危险.

    作者:胡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