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范从海;刘静
为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用于肛门会阴和直肠下段手术较理想的穴位麻醉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组系统观察了腰奇穴麻醉试验组100例,腰俞穴麻醉(对照1组)与局部麻醉(对照2组)各100例,应用于肛肠科手术麻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在同等用药剂量下其麻醉效果前者优于后者,与对照2组比较则局部麻醉痛苦大(多次穿刺),且不宜用于高位脓肿和肛瘘根治术的麻醉.结果表明,腰奇穴麻醉具有选穴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用药量少,麻醉时间长,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的优点,是用于肛肠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毛红;唐平;李薇;赵强;田霞;唐学贵;何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科采用手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丙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根据异物的种类和来源,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异物可以分为口源性异物、肛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近年来有关肛门直肠异物的报道逐渐增多,并成为肛肠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杨妍;王晓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讨运用肛肠病治疗仪配合外洗方对痔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将痔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采用肛肠病治疗仪配合外洗方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配合1 :5 000PP液坐浴.结果显示,治疗组8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80例,治愈68例,好转12例.治疗组术后出现便血15例(18.8%),持续时间平均(11±2)h;对照组术后出现便血52例(65.0%),持续时间平均(29±3)h;治疗组术后出现肛门疼痛59例(73.8%),持续时间平均1.5h;对照组术后出现肛门疼痛76例(95.0%),持续时间平均3h,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5±2)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8.4±3)d;两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肠病治疗仪配合外洗方对痔病患者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术后便血、肛门疼痛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既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又可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作者:黄宝佳;周国荣;朱树康;彭祖乔;潘利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讨高位肛周脓肿的更佳治疗方法,将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切开挂线同时脓腔内留置梅花头导尿管引流术治疔50例为观察组,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50例为对照组.对术后疼痛、换药时疼痛、体温改善、疗程、遗留肛门锁眼畸形、肛门松弛、后遗肛瘘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的同时,脓腔内留置梅花头导尿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提高一次性根治效果,该法既缩短了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又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作者:于海鹰;丛中利;罗玲;杨松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采用太宁乳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肛裂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沈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采用手术切开法治疗肛窦炎2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4例,女112例;年龄18~60岁;病程1个月至10年.
作者:王军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讨综合镇痛疗法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止痛效果,将458例行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综合镇痛组、自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对术后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尿潴留等副作用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综合镇痛疗法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自控镇痛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尿潴留、失眠、嗜睡、晕厥、乏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低(P<0.01),较传统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尿潴留及失眠等发生率低(P<0.01).结果表明,综合镇痛疗法具有可靠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涛;唐春蓉;范军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前采用结肠水疗法与常规泻药两种肠道准备的效果.将90例需电子结肠镜检查的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采用Hydro-San Model-A结肠水疗仪洗肠.对照组45例按常规方法使用泻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肠道准备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肠道准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肠道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肠道准备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果表明,结肠水疗仪洗肠提高了肠道清洁度,减轻了患者痛苦,安全方便.
作者:郁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5~65岁;病程5个月至8年.
作者:王明春;邓慧敏;吕春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自拟止痒粉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肛门湿疹3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清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观察Parks分类对多发性肛瘘一次性根治手术的指导意义,对32例多发性肛瘘根据Parks分类采用不同手术方式.3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对于多发性肛瘘其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做好瘘管的解剖定位,即了解肛瘘穿经外括约肌不同平面是正确处理肛瘘的前提,它可以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对括约肌的损害.同时正确的处理中央间隙和内口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张波;叶盛勤;李文平;安洪达;毛宽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23岁.因肛旁间断流脓半年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行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术后切口经久不愈,反复流脓.
作者:周红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自拟溃结康汤口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23~69岁,平均41.3岁;病程6个月至21年,平均9年.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科2002~2007年采用黏膜造口挂线术治疗外盲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14~58岁;病程16d至20年.
作者:那云朗;郭纯艳;刘春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我科共收治肛瘘患者215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无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南社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尽可能防止复发,术中损伤小,保持肛门外观正常成为目前临床医师治疗肛瘘和肛周脓肿共同追求的目标.我科从2000~2007年采取内口切开引流、远端敞开、中间保留皮桥的方法治疗肛瘘、肛周脓肿5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缪东初;苏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缺点,提高后位蹄铁型肛痿的疗效,采用主窦道切开、支窦道剔管封闭治疗后位蹄铁型肛瘘80例,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无并发症、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损伤小、保留正常组织多、术后疼痛轻、易清洗、愈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作者:许向彤;任洪宁;王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在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将300例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即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组和局麻组.结果显示,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镇痛完全,明显降低了麻醉及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是适用于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曹永;范从海;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