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壮药上树虾的多糖含量

曾祥燕;颜萍花;唐玉荣;蔡毅

关键词:上树虾, 多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壮药上树虾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广西不同产地的11批上树虾样品中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以苯酚-浓硫酸为显色系统,检测波长为485 nm.结果:D-无水葡萄糖溶液浓度在0.0126~0.2516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 1.172X(r=0.9997),11批上树虾样品中的多糖含量在2.21%~5.29%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上树虾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因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的颈肩背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发病率为3.8%~17.6%,男女比例约为6∶1.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由于椎间孔处有致压物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该型发病率高,占60% ~70%,是临床常见的类型[1].

    作者:钟远鸣;苏正义;李兵;苏之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葛根汤临证新悟

    葛根汤源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方中葛根解肌生津,麻黄、桂枝、生姜散寒解表,芍药、大枣补血舒筋,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风寒、解肌表、生津液、舒筋脉之功效,原书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和“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二证.该方开中有合、散中能收、升中可降、动静相宜,笔者临证运用此方时将其中药物剂量进行变化,并随兼夹病机和病变部位适当加减,可使其具有升清、发散、收敛、润降之用,治疗头面五官、肢体疼痛、心脑胃肠等疾患,疗效满意,兹结合验案4则,以将其运用之要论述如下.

    作者:罗家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TGF-31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制备健脾益气方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以0%、5%、10%、15%、20%、30%含药血清浓度干预人肝癌细胞SMMC-7721 12 h、24 h、48 h、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健脾益气方对SMMC-7721 EM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含药血清浓度增高而递增,呈时间依赖性;12 h 10%含药血清,24 h 15%、20%、30%含药血清,48 h 15%含药血清与相对应浓度空白血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48 h 15%含药血清浓度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0%、15%、20%、30%浓度的含药血清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空白血清组相比,15%、20%、30%浓度的含药血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15%浓度的含药血清对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15%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作用48 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EMT模型增殖与侵袭的抑制效果好.

    作者:谢金玲;卓少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近年来中药方剂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方剂治疗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所收录的129篇文献中内服方121篇、外用方8篇;按颈椎病分型分类,治疗神经根型有47篇、椎动脉型34篇、交感型11篇和脊髓型8篇,未按颈椎病分型分类研究的有29篇;另外共报道治法75篇,其应用中成方43篇、自拟方24篇、中成药物8篇;在收集的文献中,用药种类达102种,分属10大类,功用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解肌止痛、滋补肝肾类药物使用较多.结论:本病的病因病机总体属于正虚,以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主;治法主要以补益肝肾、行气活血为主,这与中医历来对颈椎病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基本相符.

    作者:周红海;陆仕恒;田聪;陈曦;秦明芳;潘法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壮药上树虾的多糖含量

    目的:建立壮药上树虾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广西不同产地的11批上树虾样品中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以苯酚-浓硫酸为显色系统,检测波长为485 nm.结果:D-无水葡萄糖溶液浓度在0.0126~0.2516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 1.172X(r=0.9997),11批上树虾样品中的多糖含量在2.21%~5.29%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上树虾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曾祥燕;颜萍花;唐玉荣;蔡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韦氏脊柱整合手法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韦氏脊柱整合手法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韦氏脊柱整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38.0%,总有效率为6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韦氏脊柱整合手法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冰;邹俊峰;汪丽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2例,予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4%.结论: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孙世伟;陆岸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对382例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分布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互结型141例(36.91%)、阴虚阳亢型112例(29.32%)、肾气亏虚型62例(16.23%)、肝火亢盛型28例(7.33%)、其他证型28例(7.33%)、气滞血瘀型11例(2.88%);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作者:杨小英;马晓聪;贾微;岳桂华;郭超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自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IL-2、IFN-γ和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2、IFN-γ升高更明显,IL-4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钱红;阳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星毛冠盖藤中总黄酮超声乙醇浸提工艺的优化

    目的:优选星毛冠盖藤中总黄酮的超声乙醇浸提工艺.方法: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处理时间、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正交试验优选星毛冠盖藤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在40℃水浴,超声功率100W的条件下,加入20倍量65%乙醇,室温下浸泡星毛冠盖藤3h,超声提取50 min.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星毛冠盖藤中总黄酮的提取.

    作者:谢金攀;谢裕安;杨帆;毛赛兰;梁琼平;庞赵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厚朴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厚朴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肺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卵蛋白诱导大鼠建立迟发性哮喘反应模型.左肺肺泡灌洗行细胞计数,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ET-1和NO含量;右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较哮喘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NO、ET-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NO、ET-1水平都显著降低(P<0.01),但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间NO、ET-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厚朴麻黄汤能明显减轻气道炎症,此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机制.

    作者:张川林;陈志斌;李希;王春娥;王斌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0例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初步调查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冠心病相关临床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西医诊断、合并疾病、中医证候等,对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重点分析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总体证素分布以血瘀证常见,其次为气虚证和痰湿证,均在60%以上.其中,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证素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相同;心律失常患者以血瘀证、气滞证、热蕴证、气虚证居多,均在60%以上;心力衰竭患者以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水饮证居多,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结论: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随临床分类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以血瘀证、气虚证和痰湿证为主要证素,且各证素常交互出现,多表现为复合证型.

    作者:方显明;潘璠;陈远平;张以昆;莫云霄;张清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葛根30 g、桂枝10 g、白芍15 g、生姜3 g、大枣3 g、丹参15 g、川芎6 g、羌活10 g、甘草6 g)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麻杏石甘汤配合壮医竹罐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用麻杏石甘汤配合壮医竹罐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将120 CAP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40例.对照1组予采用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对照2组采用注射头孢呋辛钠配合麻杏石甘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竹罐疗法.各组治疗以7d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2个疗程,或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62.5%,3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而对照2组又优于对照1组(P<0.01).结论:CAP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麻杏石甘汤配合外用壮医竹罐疗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苏淑丹;黄丽文;潘肖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60例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60例均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联合威伐光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42例(70.00%),好转16例(26.67%),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甘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盆腔炎免疫抗炎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也有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

    作者:熊冰;王志萍;张波;米惠;梁草;叶美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辨证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法,联合运用电针;对照组采用脑复康、丹参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行静脉点滴;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辨证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作者:唐梁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消痈汤熏洗配合脓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痈汤配合脓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行前庭大腺脓肿造口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痈汤(苍术20 g,黄柏20 g,知母20 g,苦参20 g,蛇床子20 g,赤芍20 g)熏洗外阴;每日1次,共5d.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7.50%,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痈汤熏洗配合脓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徐文娟;王健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助孕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助孕汤联合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助孕汤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助孕汤联合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排卵率为95.56%(43/45),观察组排卵率为97.78%(44/4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妊娠率为44.44%(20/45),流产率为24.44%(11/45),观察组妊娠率为80.00%(36/45),流产率为8.89%(4/45),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而以观察组患者增加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而以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助孕汤口服联合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有效提高妊娠率,同时降低流产率,其机制可能是促进子宫内膜的增长和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

    作者:凌翠;莫小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梅丸加减治疗午后咳嗽1例

    中医认为经络气血流注都有其时辰规律,气血在不同时辰要流注于不同经络,尤其在子、午二时,子为由阴出阳之时,午为由阳入阴之际,故发病于此时的疾病多责之于阴阳气不相顺接,可通过顺接阴阳来调治.笔者跟诊期间发现导师用乌梅丸以顺接阴阳来治疗午后咳嗽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婷;任莉莎;孟凡征;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