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瘘管剥除保留皮桥治疗复杂性肛瘘75例

邵志伟;黄其根;傅翼东;史桂宝

关键词:瘘管, 剥除, 保留皮桥, 治疗方法, 高位复杂性肛瘘, 低位复杂性肛瘘, 腰硬联合麻醉, 橡皮筋, 肛瘘内口, 现报告如下, 蹄铁型肛瘘, 合并糖尿病, 支管, 肉芽组织, 临床资料, 疗效满意, 加压固定, 常规消毒, 小切口, 截石位
摘要:我们采用肛瘘剥除瘘管、旷置创面使皮桥改良治疗复杂性肛瘘7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17例;年龄23~76岁.75例中,49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26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5例合并糖尿病.外口距肛缘3~7cm,平均5cm.外口数目多4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硬联合麻醉.查清内口及主管、支管走向、数目和位置.高位肛瘘内口采取挂线,低位内口直接切开;外口较远者,则在支管处开窗留桥,以保护肛门外形,而皮桥下多为隧道;对于蹄铁型肛瘘,则开2~3个窗,窗与窗之间留有皮桥,在皮桥上作数个1~2mm小切口以利引流,在皮桥下虚挂橡皮筋,待术后2周皮桥下肉芽组织长满后剪去橡皮筋,用塔形纱布加压固定.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瘘管剥除保留皮桥治疗复杂性肛瘘75例

    我们采用肛瘘剥除瘘管、旷置创面使皮桥改良治疗复杂性肛瘘7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17例;年龄23~76岁.75例中,49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26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5例合并糖尿病.外口距肛缘3~7cm,平均5cm.外口数目多4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硬联合麻醉.查清内口及主管、支管走向、数目和位置.高位肛瘘内口采取挂线,低位内口直接切开;外口较远者,则在支管处开窗留桥,以保护肛门外形,而皮桥下多为隧道;对于蹄铁型肛瘘,则开2~3个窗,窗与窗之间留有皮桥,在皮桥上作数个1~2mm小切口以利引流,在皮桥下虚挂橡皮筋,待术后2周皮桥下肉芽组织长满后剪去橡皮筋,用塔形纱布加压固定.

    作者:邵志伟;黄其根;傅翼东;史桂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肛周脓肿142例临床观察

    回顾142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探讨肛周脓肿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注意要点及挂线的价值.对低位肛周脓肿采用一期根治术,对半蹄铁型肛周脓肿和高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或加挂线术治疗.术后常规换药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3~5d.结果显示,142例平均住院时间11.1d.半蹄铁型肛周脓肿和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3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形成肛瘘1例.挂线17例术后均无大便失禁,少数患者短期内有轻微的肛门漏气及内裤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对高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或加挂线术,即使形成肛瘘后二次手术,也无肛门失禁的风险.合理应用挂线疗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利华;王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PPH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3例临床护理体会

    我科采用双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3例,手术顺利,配合手术前后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46~67岁;病程15~30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手术步骤:(1)缝第一个荷包行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2)缝第二个荷包行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3)直肠周围注射法;(4)缩肛术.肛内以纱条填压,橡胶管引流,纱布包扎固定.结果:本组3例平均手术时间90min,黏膜切除上、下两个吻合口平均宽度3cm.平均住院时间10d.

    作者:郭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痔行PPH后破伤风局限型发作2例

    [例1]男,27岁.因内痔行PPH后,肛门间断紧缩感10d,于2009年9月7日门诊收入院.12d前行内痔PPH,术后第5天出现便急感,无肛门疼痛及便后滴血,予消炎、灌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出院后仍有肛门部坠胀不适,时有肛门紧缩、便急感,发作时坐立不安,1~2h后平息,每天发作2~3次,缓解后如常,无便后滴血及排黏液脓血便,无发热.门诊以“PPH后吻合口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7℃,P 80次/min,R 20次/min,BP12.0/8.5kPa.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陈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周脓肿继发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54岁.10d前因肛旁肿痛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在当地医院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患者术后创口开始红肿变黑,波及到会阴,阴囊肿胀溃破流脓明显,创面不愈合,后来院治疗.入院时患者痛苦面容,强迫体位,体温38.5℃,精神不振.肛门检查:取胸膝位,见3、9点位肛旁各有一2.0cm×2.0cm红肿区,3点位红肿区向阴囊皮下漫延,切口处及阴囊与肛门之间有一溃口,有黑色坏死组织并恶臭脓液流出,脓腔呈黑色,表面部分筋膜已坏死,触之有捻发音,味臭秽明显.直肠指诊:肛门收缩力差,肛周、阴囊触痛明显.术前常规检查:白细胞14.6×109/L、中性粒细胞88.7%、血糖13.4mmol/L,其他相关检查均正常.

    作者:魏洪亮;张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挂线治疗慢性肛裂79例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挂线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并与部分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比较,将肛裂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组79例采用挂线术,两种术式术后均采用亚甲蓝行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形态和功能良好,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疼痛、住院时间、治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挂线治疗慢性肛裂尤其对难治性肛裂及肛门病术后引起肛裂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操作简单.

    作者:唐云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改善晚期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对肿瘤巨大,年龄大,各器官功能差,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行直肠癌切除术,只要求改善肠梗阻症状的24例患者,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1~86岁.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作一约4cm的直切口,分开腹壁各层入腹,找到乙状结肠,提出腹壁外,将乙状结肠与腹壁各层组织缝合固定,后将肠腔开放,吸引器吸净肠内容物,后将开放口与皮肤缝合,放置固定人工肛门袋.术后抗生素治疗3d,进常规饮食,5d后出院.

    作者:范月波;刘雨帆;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外痔皮瓣整形结合PPH治疗环状混合痔38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外痔皮瓣整形结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7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外痔皮瓣整形结合PPH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痔皮瓣整形结合PPH治疗环状混合痔,对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景彦;张存;吴伟;李恒;邓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丁义江辨治功能性便秘的特色

    便秘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类疾病.丁义江教授对该类疾病的诊治造诣较深,现将其辨证论治特色,撷要如下.1脾肺同治,重脾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气血津液的生化输布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气为生命的原动力,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津液不行而秘涩.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宣肃与脾的运化功能,后者尤为重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则纳物正常,而谷入气满,津气生化有源,大肠传导有序,而肠中无滓.丁义江教授认为,劳倦饮食内伤,病后产后,年老体虚及久服泻剂,特别是久服刺激性泻剂的患者,常致气阴两伤,脾胃功能受损.证见:大便干结如栗,便意缺乏或虽有便意,临厕无力努责,努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腹无胀痛,舌体胖大,质嫩尖红少苔,边有齿痕,脉细弱.治宜补益脾肺,润肠通便.方宜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减.常用太子参、生白术、黄芪、当归、陈皮、玄参、麦冬、升麻、柴胡、生地、熟地、炙甘草.

    作者:赵宝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挂线疗法是治疗肛裂的佳手术方式吗——与刘仍海同志商榷

    有幸拜读刘仍海同志大作《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12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0年第5期,以下简称“刘文”)[1],颇有收获,但对论文中有关肛裂的治疗方法及研究结果心存疑虑,冒昧提出一些看法,与同道商榷.1对肛裂病因病理的再认识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浅表性溃疡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内括约肌痉挛,引起疼痛等一系列症状[2].患者常出现排便→疼痛→缓解→剧痛→缓解这样一条症状链.其内因是人体存在解剖生理的弱点,在排出干硬粪块或其他扩张肛管的外因作用下,引起肛管皮肤撕裂,同时伴有局部感染而形成肛裂.由于炎症及分泌物的刺激,导致内括约肌痉挛,在创面修复时形成瘢痕狭窄,故临床反复发作,难以自愈.同时,由于内括约肌痉挛,肛裂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比正常人高2倍[3],所以,肛裂的治疗重点是解除内括约肌痉挛[4],从而降低肛管静息压,缓解疼痛.如果采取挂线“慢性勒割”治疗肛裂,必然导致内括约肌长时间痉挛,加重患者疼痛,无法达到以上治疗目的.

    作者:刘剑;马慧萍;任宏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21例

    2001年8月至2010年9月,我们共施行直肠癌前切术1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2岁.21例中吻合口距肛缘5cm以下者16例,5cm以上者5例.吻合口漏发生在术后4~ 13d.出现吻合口漏的早期1周内给予肠外营养,1周后给予肠内营养或进食低渣或无渣饮食,2周后进食高营养高纤维饮食,以软化大便并保持排便通畅,同时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和反复骶前引流冲洗,在治疗期间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王成君;刘继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5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1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50例一期治愈146例(97.3%),假性愈合4例(2.7%),经二次手术后均治愈,治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5±2.3)d;随访3个月至半年,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复杂性肛瘘处理难度大,临床医师需掌握内口及瘘管的处理方法,采用一期根治术并积极做好术后处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建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阴道一期修补治疗急性产伤性直肠阴道瘘6例

    我们采用经阴道一期修补术治疗急性产伤性直肠阴道瘘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年龄25~35岁.瘘孔直径2~5cm,阴道后壁瘘孔位于阴道中下1/3处,直肠侧瘘孔下缘距肛门齿状线1~3cm,全部为中低位瘘.6例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产前均已行阴道及肠道准备.治疗方法:局部麻醉,术者将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作引导,右手用2-0可吸收线作间断缝合,由助手打结.先缝合直肠黏膜层及肌层,一层缝合或分层缝合,缝合面呈纵形排列,如果瘘孔较小,也可不缝合直肠黏膜层,仅缝合肌层即可.但无论采用何种缝合,均不可将直肠黏膜内卷缝合在内.再缝合阴道黏膜层,缝合面可根据撕裂口的形状考虑作横形或纵行间断缝合.术后直肠内放置肛管并固定于肛周.

    作者:简弄根;龚光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门病术后的饮食及排便护理

    由于肛门病术后多存在排便时疼痛,所以有些病人通过控制饮食量而减少排便甚至不排便.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临床上给予正确的饮食及排便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创口疼痛是一种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生理反应.由于肛门部位周围神经丰富,痛觉敏感,所以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病人,多与其交流,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介绍有关知识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并且向病人介绍镇痛知识,如术后5d排便前口服依柯片,也可以坐浴以解除括约肌痉挛再排便.

    作者:李桂芝;孟海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肠病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肛肠科患者手术及麻醉方法的改进,其术后护理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不同的手术方式后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使患者更好地感受到护理关怀,同时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的关键,是减少术后复发,保障患者痊愈出院的根本.现就我院治疗痔、肛裂、肛周脓肿7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痔消痔灵注射致迟发性大出血休克1例

    患者男,28岁.于2011年5月15日在我院因内痔行消痔灵注射治疗,注射前规范肛门内消毒,术中严格按照内痔4步注射法注射,剂量适中,术后排便如常,于17日痊愈出院.6月3日凌晨2时左右自觉便后肛门出血不止、头晕不适来院就诊.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感口渴,四肢稍凉,心率110次/min,血压16.8/10.0kPa,呈休克貌.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92g/L,红细胞压积25.5%.术中见6点位齿状线上Icm处原内痔病灶注射后遗留下0.2cm×0.2cm大小凹陷型溃疡灶,有活动性渗血,未见血管破裂出血,未见周围感染征象.经输血、吸氧、止血、大量补液、急诊缝扎止血等处理,于6月8日身体完全恢复,痊愈出院.

    作者:戢运俊;周毅锋;吴锦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为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大限度地减轻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将12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68例一次性手术治愈66例,2例行二次手术后治愈,一次性治愈率97%;对照组60例一次性手术治愈55例,经二次手术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率91.7%.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平均疗程28.6d,对照组平均疗程39.5d(P<0.01).治疗组术后出血3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无肛门功能障碍,对照组有肛门功能障碍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出血少、疗程短,无肛门功能障碍等优点.

    作者:韩喜;朱晓秋;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反复应用抗生素1例肛瘘患者引发的思考

    患者男,68岁.反复肛门坠胀疼痛不适16年,每年发作7~8次,每次静脉滴注抗生素10d左右肿痛逐渐消失,已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此次发作肿痛加重,脓肿范围蔓延至右侧肛周及臀部,静脉滴注抗生素无效.查体:膝胸位,肛周外观未见异常,无溃破口及红肿.指诊12点肛管直肠环纤维化,弹性差.12~1点肛管直肠环上方可触及1cm× 1cm大小硬结.手术中探查见肛门后位及右侧整个臀部下方布满脓腔及瘘管,内有大量胶冻状腐败坏死组织.给予肛门后位切开,右侧臀部开窗4个,各窗口之间挂橡皮筋引流.

    作者:张伟先;柳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部运气绕脐按摩法治疗慢性顽固性便秘1例

    患者男,78岁.反复排便困难30余年,平素便质干硬,3~4d排便1次,伴明显腹胀及排便后劳累、不适感.自行服用通便茶及其他泻剂帮助排便,服药后便质稍软,症状缓解,自诉服用泻剂数年后疗效渐差,排便仍觉不畅,需用手法辅助排便,便后劳累.目前须常规服通便茶等帮助排便.专科检查:肛缘结缔组织增生,肛周无触压痛;指诊肛管张力高,直肠黏膜松弛、堆积肠腔,肛管直肠环不硬,指套退出有少许便屑,无血染.肠镜检查:齿状线上3、7、11点位痔核充盈,直肠黏膜松弛,肠腔内少许透明黏液,未见出血点.

    作者:贾英田;贾维宁;龚文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