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

王大(王争);刘小文;白小玲

关键词:高压氧, 肛肠病, 创面修复, 疗效
摘要:为探讨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三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肛肠外科常规换药、TDP理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1组给予珍珠生肌散外用,对照2组无其他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 <0.05或P<0.01;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压氧可明显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腺癌1例

    患者女,24岁.因肛周肿痛半月入院.患者自诉半月前因食烧烤辛辣刺激食物引起肛周肿物,坠胀疼,大便排出费力,在当地诊所以“肛周脓肿”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肛门肿物渐增大,遂来本院就诊.入院证见:肛门肿胀隐疼,肛门及骶尾部坠胀不适,大便排出费力,无发热.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专科检查:患者取膝胸位,肛门右侧皮肤色暗,皮温较左侧略高,可触及5cm×10cm大小肿物,质韧硬,触疼轻,无波动感,左侧皮肤正常,未及肿物.指诊:肛门右侧可及一约10cm×10cm×10cm大小的肿物,质韧硬,无波动感,触疼轻;左侧未及异常;肛门齿状线处未及内口样凹陷,直肠下端未及可疑肿物.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较正常稍高;凝血四项、血生化、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肛周脓肿;(2)肛周囊肿合并感染.遂予抗生素静滴4d,4d后患者仍无发热症状,疼痛不明显,肛门及骶尾部坠胀感较前加重.专科检查:肛门右侧肿物未见明显变化,左侧指诊可及一约5cm×5cm×5cm大小肿物,质韧硬,无波动感,触痛轻,肛门齿状线处仍未见内口样凹陷.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囊性肿物合并感染,予手术治疗.

    作者:刘红霞;姜春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Fourni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57岁,农民.因肛旁、会阴部肿痛半个月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肿痛,疼痛未向他处放射,无发热,无局部流脓,自服通便药物,疼痛无缓解,前往当地诊所就诊,考虑“肛旁脓肿”,予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5d,疼痛无缓解,且疼痛较前逐渐加剧,并向会阴部放射,会阴部有少许脓液流出,恶臭,伴排尿不畅,无发热.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测空腹血糖17.24mmol/L.查体:急性面容,体温37.2℃,心率86次/min,血压148/84mmHg,坐位困难,会阴部至肛前位可见皮肤红肿隆起,可触及大约9cm×8cm肿块,压痛明显,中央可触及波动感,皮温增高,局部皮肤破溃、流脓,伴恶臭,阴囊区肿胀明显,局部皮肤色暗,见坏死改变.入院诊断“肛旁、会阴区脓肿”.急诊行肛旁、会阴区脓肿切开排脓、坏死组织清除术,术中见会阴至阴囊皮下筋膜广泛坏死,恶臭,阴囊部分皮肤及皮下筋膜组织坏死,充分排脓后予双氧水及稀碘伏溶液冲洗,会阴部、阴囊坏死皮肤及皮下筋膜组织清除,创口内置纱布条引流,固定加压包扎.术后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术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伴畏寒、寒战,多次脓液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下腹部CT提示肛旁、会阴部脓肿术后、左侧腰大肌前方脓肿形成.创面仍有较多脓性渗液.查体双侧腹股沟处可扪及捻发音.考虑患者为大肠埃希菌合并产气杆菌感染,且患者入院后查血糖明显偏高,感染不易控制,于距第一次术后半个月行第二次脓肿切开排脓、坏死组织清除术,于双侧腹股沟做斜形切口,清除皮下坏死组织,沿会阴浅筋膜区分离,将腹股沟及会阴区创口融合,清除全部皮下坏死筋膜,创口内置纱布条引流,会阴浅筋膜区置入28号硅胶管引流.10d后患者出现骶前感染,形成脓肿,予充分切开排脓、稀碘伏溶液冲洗骶前脓腔,置入两根28号硅胶引流管.每日换药1~2次.治愈出院.出院时患者阴囊皮肤无明显缺损,腹部创口愈合良好.

    作者: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

    我科采用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45例;年龄58~82岁;病程0.5~12年.

    作者:张文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选择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内痔减量减半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外痔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换药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兴东;丛樾;曾宪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排气管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

    为探讨排气管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20例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放置肛门排气管(试验组),观察术后腹胀、疼痛、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并与30例未放置排气管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均无明显腹胀;对照组12例轻度腹胀,18例明显腹胀.试验组术后4h、12h、24h疼痛评分、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肛门疾病术后放置排气管可有效预防腹胀,减轻疼痛,降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刘百羽;赵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肛周脓肿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导致的化脓性疾病.目前其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赵凤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子高清晰直肠镜在直肠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诊治直肠癌418例,其中在外院误诊为其他良性疾病309例,误诊率高达73.9%.此309例患者均经电子高清晰直肠镜检查确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樊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复方黄柏液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外用复方黄柏液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选取肛门瘙痒症患者181例,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用10%复方黄柏液坐浴患处(A组),一组用复方黄柏液原液涂抹患处(B组),另一组用冰磺洗剂涂抹患处(C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总显效率分别为74.6%、93.5%和71.7%.经统计学分析,B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A、C组,P<0.05;而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复方黄柏液原液外涂患处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显著.

    作者:叶浩波;吴庭;孙晓虹;乔子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药物治疗痔病的理论基础

    1 痔的本质20世纪后半期,痔的研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现已确认的有以下几点:(1)正常人既无痔的体征,又无肛门症状,但在肛管痔区均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肉赘,即血管垫(vascular cushions)或肛垫.其中,三分叶状肛垫(母痔区)仅占19%,而且与直肠上动脉的分支类型无关.(2)肛垫是胚胎期就已存在的解剖学实体.(3)痔不是曲张静脉.门脉高压患者痔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相比并不增高.晚期门脉高压患者可出现肛直肠静脉曲张(anorectal varices),但这种静脉曲张并不是“痔”(hemorrhoids),二者不可混淆.(4) Treitz肌是肛垫的悬吊器及痔静脉丛的压缩器.随着年龄增长,Treitz肌老化,肛垫下移,属正常退行性变.痔切除标本与痔龄期(18岁以后)正常肛垫的组织学表现(Treitz肌断裂、静脉扩张)相似,故“痔不是病而是年龄的标记”(hemorrhoids are not a disease but a sign of aging).(5)正常肛垫的基础静息压为10cmH2O,其略高于毛细血管压或静脉压,呈轻微充血状态,维持一定程度的膨胀度,有助于肛门自制.如果抽除肛垫内血液使其成为黏膜皱襞,则会导致肛门失禁.(6)肛垫提供15%~20%的肛管静息压参与肛管控便反射.当咳嗽、提重物或用力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将其收缩压升至10~180cmH2O,此时肛垫内压亦从10cmH2O(基础压)可迅速上升至30cmH2O(10~50cmH2O,咳嗽时)或55cmH2O(40~80cmH2O,用力排便时),表明肛垫在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自制中的重要性.(7)肛垫内动-静脉吻合管含大量特殊感觉神经末梢,两端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高,据信这些神经装置是一个复杂的压力调节系统,可自律反射性地调节肛垫血流量.(8)肛垫微循环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高.实验证明,刺激交感神经1秒钟,毛细血管网出现缺血现象;毛细血管关闭导致动-静脉吻合管反射性开放,肛垫血流量增加;反之,毛细血管开放,则动-静脉吻合管关闭,肛垫血流量减少.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对19例26枚大肠巨大息肉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7枚亚蒂或有蒂息肉一次性尼龙绳套扎并切除成功,9枚长蒂息肉金属钛夹阻断血流后切除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周后内镜复查显示,14例创面愈合仅留瘢痕;3例创面处形成浅溃疡;1例创面处留有息肉样组织,追加热探头灼除;1例残端过长,追加尼龙绳套扎切除.结果表明,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杨治中;王卫芬;吴秀萍;李金萍;潘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患者肾功能和术后镇痛舒芬太尼消耗量的影响

    为探讨帕瑞昔布钠短期应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和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5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即帕瑞昔布钠组(A组)、帕瑞昔布钠复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B组)和安慰剂复合PCIA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前即刻及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各相邻时间点之间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和12h VAS评分升高,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和6h VAS评分降低,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和36h舒芬太尼各时段消耗量减少.结果表明,短期、少量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肾功能正常的直肠癌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术后PCIA复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使镇痛更完善,并可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消耗量.

    作者:姜万维;王庆辉;张乙;隋成;周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大肠癌的防治

    中国古代的预防疾病思想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统计各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见Ⅰ期和Ⅱ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9%,Ⅲ期大肠癌患者为67%,Ⅳ期大肠癌患者仅为10%,此亦说明大肠癌不同时期给予干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对大肠癌的防治做一综述.

    作者:马丽;马俊彪;韩庆丰;边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及意义

    为探讨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配合要点,对2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察患者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是否顺利进行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显示,21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11d.围手术期均无肺部感染、创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果表明,做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减轻患者术前的忧虑和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钮丽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惠迪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67例临床研究

    为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片(惠迪)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湿热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惠迪口服,每次1.0g,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每次1.0g,4次/d.两组均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疗程均为6周.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3%)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及镜下肠黏膜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惠迪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UC安全有效.

    作者:席作武;王凯;刘文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外科治疗体会

    为探讨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手术处理方法及疗效,回顾分析56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病例的诊治资料.结果显示,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55例大肠癌患者中共发现并存大肠息肉者56例,其中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7例行术中结肠息肉切除,4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息肉切除部位无残留、恶变或癌种植转移.结果表明,术前应用内镜切除是治疗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不宜内镜切除者,尽量采用扩大切除术;远离大肠癌常规切除范围、较分散的息肉和不宜扩大切除的患者,可在内镜定位下行局部切除,如为恶性息肉则行结肠次全或全切除.双镜联合可提高大肠息肉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夏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

    为探讨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三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肛肠外科常规换药、TDP理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1组给予珍珠生肌散外用,对照2组无其他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 <0.05或P<0.01;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压氧可明显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

    作者:王大(王争);刘小文;白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直肠癌术后化疗期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体会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应遵循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原则.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直肠癌的辅助化疗均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而恶心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部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从而影响患者心理、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恶心呕吐反应使患者在身体、心理方面受到伤害,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甚至拒绝化疗.因此,减轻或消除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帮助患者建立较舒适的身心状态,对完成化疗的全过程十分重要.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2例化疗患者实行心理、饮食、中医药治疗护理,以减轻患者化疗期的胃肠道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美琴;王美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克隆抗体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为探讨单克隆抗体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MC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9%(233/265),其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M分期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侵犯肠壁程度越深、伴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时间越短者,其阳性表达率越高.结果表明,检测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进宝;马东旺;王涛;周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会阴前部囊肿1例

    患者男,36岁,教师.因“5个月前发现肛门前侧有囊包,时大时小,无疼痛”入院.术前检查:肛门前侧皮肤有明显长条形膨隆,长约4cm,宽约2cm,局部质软,触压时有囊性感,无触压痛.手术时切开皮肤表层约0.3cm时,随囊腔打开有气体溢出,囊腔随之缩小,溢出气体无明显异味,囊腔内无任何分泌物,内层被覆上皮样结构,毛细血管丛清晰可见.病理切片报告:纤维脂肪组织中大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壁见肉芽组织,局部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少量鳞状上皮下毛细血管簇状增生,间质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为会阴前部囊肿.

    作者:史仁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本研究选择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联合侧切、皮桥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8.7%,对照组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出血、肛缘水肿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