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中;王卫芬;吴秀萍;李金萍;潘玉
硝酸甘油为硝酸酯类药物,可解除平滑肌的痉挛,近年来在肛肠科的应用十分广泛,对肛裂、肛窦炎、痔术后疼痛等的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肛肠科收治肛管直肠下端异物嵌顿致肛周脓肿5例,经临床治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72岁.嵌顿物为鸭骨头2例,鸡骨头1例,鱼骨头1例,牙签1例.均为经口误食,长3.2cm.就诊时间10d至3个月.
作者:杜士梅;吉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利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的183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15例,其中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结果表明,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小的瘘口可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治愈,大的瘘口则需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作者:杨军;于周满;王奂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观察黄连甘乳膏在肛肠病术后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将24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加用黄连甘乳膏,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连甘乳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促愈合作用.
作者:秦尧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类癌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8例患者中,除1例多发类癌患者外,其余肿瘤均距肛缘7cm以内;肿瘤直径<1cm者7例,≥1cm者1例.术后定期复查,均无复发.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类癌早期肿瘤局限,瘤体小,行局部切除术预后较好;对于瘤体较大者需要谨慎对待.术后应定期复查.
作者:杨峰;陈小岚;刘民生;盛光;马翔;刘安文;陈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10年1~10月,我科对254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4例患者中,男102例,女152例;年龄22~68岁,平均48.5岁;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210例,外切内扎术加肛门括约肌松解术后32例,外切内扎术加断桥缝合术后12例.
作者:郭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比较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不同坐浴时间对水肿程度的影响,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熏洗一号坐浴,一组每次坐浴15min(试验组),另一组每次坐浴30min(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口水肿程度.结果显示,用药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和第7天试验组水肿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创口水肿消退时间为(5.83±1.83)d,对照组为(9.50±2.43)d,试验组创口水肿消退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坐浴时间(15min为宜)可减轻术后创口水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观察和评价自动痔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治疗混合痔60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60例混合痔(对照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3%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栩丞;王婴;刘燕;李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复杂性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回顾分析2005~2009年收治的900例复杂性肛瘘中20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口遗漏和处理不当,挂线方法不正确,支管遗漏和引流不畅为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可提高复杂性肛瘘的诊疗水平.
作者:邹振培;张微微;王业辉;高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诊治直肠癌418例,其中在外院误诊为其他良性疾病309例,误诊率高达73.9%.此309例患者均经电子高清晰直肠镜检查确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樊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应遵循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原则.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直肠癌的辅助化疗均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而恶心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部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从而影响患者心理、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恶心呕吐反应使患者在身体、心理方面受到伤害,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甚至拒绝化疗.因此,减轻或消除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帮助患者建立较舒适的身心状态,对完成化疗的全过程十分重要.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2例化疗患者实行心理、饮食、中医药治疗护理,以减轻患者化疗期的胃肠道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美琴;王美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急诊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2006~2010年使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5例急诊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全组术中吻合过程均顺利,无手术死亡,创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结果表明,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行肠梗阻手术可提高吻合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安全、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景泉;朱锡元;蒋清平;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回顾分析10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资料,按止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一组术时注射复方长效止痛剂止痛(治疗组,60例),一组术后给予止痛药止痛(对照组,4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34/46).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疗效肯定.
作者:杨宇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帕瑞昔布钠短期应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和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5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即帕瑞昔布钠组(A组)、帕瑞昔布钠复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B组)和安慰剂复合PCIA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前即刻及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各相邻时间点之间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和12h VAS评分升高,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和6h VAS评分降低,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和36h舒芬太尼各时段消耗量减少.结果表明,短期、少量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肾功能正常的直肠癌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术后PCIA复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使镇痛更完善,并可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消耗量.
作者:姜万维;王庆辉;张乙;隋成;周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本研究对41例急性嵌顿痔患者行PPH治疗,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1例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20.0±5.0)min.术后平均疼痛指数为(4.6±1.6)分;术后平均出血评分为(0.38±0.05)分;发生尿潴留7例(17.1%),肛缘水肿4例(9.8%).平均住院时间为(9.7±2.4)d;患者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为(10±8)d.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1.5±1.0)分.术后随访6个月,痊愈率为90.2%(37/41).结果表明,PPH是一种治疗急性嵌顿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群;廖秀军;杨琴燕;沈忠;杨关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肛周脓肿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导致的化脓性疾病.目前其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赵凤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科采用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45例;年龄58~82岁;病程0.5~12年.
作者:张文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三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肛肠外科常规换药、TDP理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1组给予珍珠生肌散外用,对照2组无其他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 <0.05或P<0.01;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压氧可明显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
作者:王大(王争);刘小文;白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本研究选择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联合侧切、皮桥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8.7%,对照组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出血、肛缘水肿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对19例26枚大肠巨大息肉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7枚亚蒂或有蒂息肉一次性尼龙绳套扎并切除成功,9枚长蒂息肉金属钛夹阻断血流后切除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周后内镜复查显示,14例创面愈合仅留瘢痕;3例创面处形成浅溃疡;1例创面处留有息肉样组织,追加热探头灼除;1例残端过长,追加尼龙绳套扎切除.结果表明,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杨治中;王卫芬;吴秀萍;李金萍;潘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