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珍
为探索吸注套扎疗法治疗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内痔部分的临床效果,用此疗法治疗痔1256例,治愈率100%;597例随访3~5年,无复发,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此疗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郭广华;李震;郑华齐;潘彦杰;浦志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10年5月以来,笔者采用自制熏洗3号中药水煎液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56岁;病程1~2d.均为单个血栓外痔.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连30g,芒硝30g,明矾30g,苦参30g,黄柏15g,川芎15g,白芷15g,冰片(后入)3g,没药10g,乳香10g,川椒30g.将上述药煎成药液约2000ml,倒入盆中,先熏洗,然后将药液加热,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将毛巾浸湿,折叠敷于痔核上热敷,每次30min,每日3次.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科将中药却毒汤洗剂用于肛肠病术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肛肠病术后患者男120例,女135例;年龄2~80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却毒汤洗剂药物组成及用法:马齿苋、蒲公英、五倍子、苍术、黄柏、乳香、没药、侧柏叶各15g,红花、苏木、明矾各10g,芒硝30g.将以上药物放入盆中,加水2000ml将药物浸泡20min,然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煎10min;将药液倒入盆中,先熏洗后坐浴,坐浴时间约20min,每日2~3次.
作者:周春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回顾性分析了5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历资料.结果显示,5例患者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起病急,病变发展快,感染易发展到会阴部、下腹部及腰部等部位是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诊断本病的必备条件是皮下组织及筋膜广泛性感染性坏死,早期肌肉不受累.早期诊断、尽早切开、充分引流、联合使用抗生素、支持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杨阳;宫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柳叶形切口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对189例陈旧性肛裂采用柳叶形切口松解内括约肌,同时对病变组织予以切除.结果显示,189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疗程10~14d,平均11.4d.随访0.5~1年,2例因习惯性便秘复发,远期治愈率98.9%,无肛门失禁或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治疗肛裂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辉;范学顺;王晏美;郑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Y-V皮瓣肛管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2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112例)和外剥内扎加Y-V皮瓣肛管成形术(治疗组113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3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2.0%,创口愈合时间(22.54±5.3)d,术后Ⅱ、Ⅲ度疼痛103例,术后出血15例,术后水肿50例,肛门狭窄18例,复发2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创口愈合时间(14.7±3.8)d,术后Ⅱ、Ⅲ度疼痛87例,术后出血5例,术后水肿12例,复发7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Y-V皮瓣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作者:肖国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行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提高安全性的护理要点,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21例.结果显示,21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无大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能起到双重保险,提高了肠镜下巨大息肉治疗的成功率,同时降低了肠道大出血、穿孔的危险性;在治疗方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曾丽芬;陈萍;陈丽珍;何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改良的痔环切术治疗Ⅲ、Ⅳ期内痔的效果,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的痔环切术治疗Ⅲ、Ⅳ期内痔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36个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结果表明,改良的痔环切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排便功能良好、费用低,可有效治疗Ⅲ、Ⅳ期内痔.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及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间断性长期发作的腹痛、腹泻史.结肠镜检查病变肠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有浅小不规则溃疡.排除慢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克隆病.将慢性结肠炎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1~56岁;病程5个月至8年.
作者:王月亭;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我们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46.2岁;病程2~28年.肛裂切除术加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18例,瘘管切除术11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4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57例.
作者:符发年;李莲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期以上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1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5例,女53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73例,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45例.均有便时痔核脱出,98例伴有便血.
作者:王才刚;李凌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7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2例,女86例;年龄16~70岁;病程3个月至30年.临床表现为腹泻(3~10次/d)或便秘、腹痛(排便后缓解)、黏液稀便和脓血便,其中15例伴有低热.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均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梁坤明;丁军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减少和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灵活正确选用手术方式与操作,包括正确扩肛、保护齿状线、保留皮桥、选择性内括约肌切断术等治疗痔病患者960例,观察术后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肛缘水肿发生率为4.1%.结果表明,正确选用手术方式,把好手术关,治疗个体化,可较好地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急攻疗法配合复方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15例.结果显示,110例临床缓解,5例24h后症状加重而手术.结果表明,急攻疗法配合复方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但方法简便,而且可及时动态观察病情,随时提供手术指征,安全有效.
作者:徐永强;杨建梁;茹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笔者采用直肠前壁层状套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5.8岁;病程2~5年.排粪造影检查示直肠前突深度6~30mm.治疗方法:(1)直肠前壁层状套扎.简易骶麻成功后取右侧卧位.
作者:高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研究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联合三味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45例肛窦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联合三味痔疮栓外用纳肛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22例采用替硝唑片o.5g口服,每日2次,庆大霉素片120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0d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2~3d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0d后治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2.7%)(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联合三味痔疮栓治疗肛窦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商群献;吴周选;田茂林;谢敏;杨宇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泻药性便秘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一种类型,是指长期服用泻药导致结肠运动功能紊乱,不能自行排便,需依赖泻药维持排便功能的病症.近年来,滥用泻药所造成的泻药依赖患者日益增多,有的可演变成结肠神经丛变性,给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造成痛苦,因此,泻药性便秘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尤显重要.
作者:胡春阳;张小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盆底肌由一对肛提肌和一对尾骨肌构成,肛提肌各部在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统的作用各有侧重,本文就肛提肌功能进行介绍.1 肛提肌形态学研究1.1 尸体上肛提肌形态 尸体解剖中肛提肌呈漏斗状,它是一对三角形肌肉,两侧对称,由两侧盆底向中线行走.起自耻骨联合后面、肛提肌腱弓和坐骨棘,止于尾骨、肛尾韧带和会阴中心腱.在左右两肌的前内缘与耻骨联合之间有一空隙即盆隔裂孔,亦称盆底隧道,两肌的后缘与尾骨肌相接.
作者:刘百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39岁.以肛周肿痛3d入院.患者入院时肛周呈持续性胀痛,渐加重,行走、坐位时明显,无发热、寒战等症状.既往曾行肛周脓肿手术治疗,有糖尿病史10年,血糖控制不理想.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无畸形,肛周1、6点见手术瘢痕,6点肿胀不明显,皮肤不红.触诊皮温高、压痛明显.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粪便在结肠或直肠内停留时间太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并结成球状,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和会阴部疼痛,称为肠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形式.笔者采用手指掏挖、高压灌肠、嵌物取出及服用中药等方法治疗肠粪嵌塞,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烁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