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疗效观察

王强兵;王三吉;刘镜;王晓红

关键词:中西药, 保留灌肠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为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分析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并与接受非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保肛率、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子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症状子量表中疲倦、恶心欲呕吐、疼痛、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积分增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世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肛周局部注射得宝松加中药外洗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肛周局部注射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加中药外洗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将92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肛周局部注射得宝松加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派瑞松乳膏外用加中药外洗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结果显示,用药2周后,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无效病例,总显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痊愈32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显效率为87.0%(40/46).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4.300);对照组复发7例(15.2%).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周局部注射得宝松加中药外洗治疗肛周湿疹起效快,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建峰;肖永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引流加肛管直肠黏膜固化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引流加肛管直肠黏膜固化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采用引流加肛管直肠黏膜固化治疗(治疗组,120例)或单纯引流治疗(对照组,60例)的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治疗操作时间为(10.0±2.6)min,2h微痛,平均治愈时间为(6.0±1.3)d,治愈率为100%,无并发症,近期未见无效及肛瘘形成者.随访1年,成功随访65例,未见无效、复发、肛瘘形成及有后遗症者.对照组治愈时间(19.0±2.7)d.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引流加肛管直肠黏膜固化治疗肛周脓肿操作简单、疗程短、治愈率高、无复发及肛瘘形成、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元太;刘金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ICU综合征的护理

    结直肠癌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易产生ICU综合征,不利于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不利于早日康复.其表现为睡眠障碍、情绪烦躁、紧张、孤独、恐惧等.针对这些,我院实行了全方位护理措施,收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容场等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为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力求一次性消除痔羊病,笔者根据肛管直肠的解剖特点及痔的病理特征,采用消痔灵直肠猫膜注射固定术加高频电容场及亚甲蓝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6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剡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诊疗体会

    为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9例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65岁以上42例(60.9%).结果显示,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23.8%),死亡3例(7.1%).结果表明,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认识其临床特点、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文庆;陈会林;童蕾;陆松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16例临床分析

    为总结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回顾分析16例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及内镜特征.结果显示,女性多见(男,女为1.2.2),且多数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便秘等基础疾病及腹部手术史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左下腹疼痛、便血、腹泻三联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内镜下表现为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的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溃疡及增生性改变,病变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果表明,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陈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笔者应用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哈乐)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亮;梅笑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4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膜切除(TME)的临床疗效,对采用TME方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47例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骶前大出血,输尿管损伤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局部复发2例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狭窄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果表明,TME是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 效措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采用TME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作者:程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次性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27例临床疗效

    2006~2009年,我院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2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患者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7~72岁.临床均表现为肛周红肿、疼痛,排便时加重,行走不便,局部有波动感.其中3例有发热,体温38.5℃左右;脓肿破溃1例;白细胞高于12.0 X 10~9/L者8例.

    作者:栾海霞;王开辉;刘素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麻仁丸加味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58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采用麻仁丸辩证加味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5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36例;年龄26~58岁,平均43岁.其中痔术后22例,肛周脓肿术后15例,肛裂术后10例,肛瘘术后11例.

    作者:杜仲代;岳春涛;张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期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后蹄铁型肛周脓肿32例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一期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后蹄铁型肛周脓肿3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29例,女3例;年龄18~49岁,平均36岁;病程3~9d, 临床均表现为肛内持续性胀痛,发热不适,其中25例伴里急后重感,18例排便和排尿困难.

    作者:贺俊;候绪春;付佳颖;张英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PH结合电刀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电刀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采用PPH结合电刀治疗(PPH组)或外剥内扎治疗(外剥内扎组)的重度混合痔患者的资料,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均无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PP H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肛门控便能力、皮赘及痔核残留等方面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果表明,PPH结合电刀治疗重度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较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国学;王茂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肛周脓肿和肛瘘诊断中的价值

    为探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简称联合超声)在肛周脓肿、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术前行联合超声检查的肛周脓肿(72例)和肛瘘(48例)患者资料,将联合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超声诊断肛周脓肿、肛瘘显示内口的敏感度分别为97.2%(70/72)和86.7%(52/6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4.5%(52/55);联合超声诊断单纯性、复杂性肛瘩的敏感度分别为90.3%(28/31)和70.6%(12/1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6%(28/29)和92.3%(12/13).结果表明,联合超声对肛周脓肿的诊断、肛瘘内口及瘘管数目和位置的显示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包向东;夏建克;周慈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对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OOC患者应用STARR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25~45min),平均术中出血20ml(10~50ml).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排气失控、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急便感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排便频率、排便感、肛门坠胀感、排便方式、排便时间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36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34/36).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果表明,STARR治疗OOC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方建明;方跃君;覃胜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法扩肛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纳肛治疗陈旧性肛裂97例疗效观察

    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笔者采用手法扩肛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纳肛治疗陈旧性肛裂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7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65例,女32例;年龄17~62岁.

    作者:罗静泳;刘军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为探讨双吻合技术(DS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采用DST联合THE行低位保肛术的39例低位直肠癌资料.结果显示,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7.7%),吻合口狭窄2例(5.1%),吻合口出血1例(2.6%).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肝转移1例(2.6%),局部复发3例(7.7%).结果表明,DST联合THE能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胜伟;王全林;杨广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药保留灌肠在肠道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由于肠道手术后的患者脏腑虚弱、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加上手术麻醉药品的刺激,使肠蠕动恢复较.慢,易出现肠胀气、肠麻痹,因而加重患者的不适.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对30例肠道手术后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维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PH治疗重度痔152例疗效观察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行PPH治疗重度痔患者152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2例患者中,男80例,女72例;年龄19~87岁,平均51.4岁;其中Ⅲ期内痔72例,Ⅳ期内痔43例,多发混合痔37例;合并息肉6例,肛裂9例,肛乳头肥大1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3例.

    作者:梁建静;钟进营;陈朝文;詹学斌;刘东生;耿全利;张玉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消痔灵注射液四步注射法治疗Ⅰ~Ⅲ期内痔300例临床疗效

    2003~2005年,我院采用消痔灵注射液四步注射法治疗Ⅰ~Ⅲ期内痔3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8例,女152例;年龄25~72岁;病程3个月至35年.Ⅰ期内痔69例,Ⅱ期内痔174例,Ⅲ期内痔57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痔的诊断标准.

    作者:马卫华;樊光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