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珠软膏外涂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

罗春生

关键词:慢性肛门湿疹, 龙珠软膏, 疗效
摘要:为探讨龙珠软膏外涂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疗效,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龙珠软膏外涂治疗(治疗组,33例),一组采用无极膏(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23/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龙珠软膏外涂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诱导因子-2α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HIF-2α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1)单纯缺氧组细胞中HIF-2α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缺氧+HIF-2α siRNA1组和缺氧+HIF-2α siRNA2组(P<0.05);(2)单纯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常氧组、缺氧+HIF-2α siRNA1组和缺氧+HIF-2α siRNA2组之间细胞凋亡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HIF-2α可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张和平;王敬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坐浴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1例

    肛周尖锐湿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为预防其复发,多采用中药液坐浴干预.受此启发,笔者直接采用中药液坐浴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46岁,平均25.7岁;初诊者9例,术后复发者12例.本组患者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

    作者:刘百羽;齐光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直肠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直肠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80例直肠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组);一组口服麻仁丸治疗(对照组),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便秘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直肠型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朱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术中失血量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为探讨术中失血量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收集8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化疗情况,复发情况和生存时间等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患者术中失血量为(271±24)ml,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227±19)ml,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化疗情况与术后远处转移相关,P<0.05;术中失血量<250ml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术中失血量≥250m1患者,P<0.05.结果表明,术中失血量是一个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失血少,预后好,反之术中出血多,则预后差.

    作者:李建胜;张新根;俞美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瘘管潜行剥离挂线治疗高位肛瘘35例

    自2008年至今,我院行切开挂线治疗高位肛痿3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中,男33例,女2例;年龄18~63岁;病程2~15年.治疗方法: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环形切开外口处皮肤,并用组织钳提起,潜行剥离瘘管至黏膜下;在肛缘外做一纵形切口,钝性向下分离括约肌,把瘘管壁组织拉出;用探针将橡皮筋自切口处探人,从瘘管壁顶点穿出,收紧橡皮筋,完成挂线.外口与肛缘切口之间挂浮线.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换药至创口愈合.浮线15d后拆除.

    作者:高潮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复方四黄栓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

    为评价复方四黄栓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将63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用复方四黄栓和九华痔疮栓纳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排尿情况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8h、24h、48h、72h、120hVAS评分和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复方四黄栓纳肛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肛缘水肿吸收和排尿,效果优于九华痔疮栓纳肛.

    作者:关瑞剑;巢阳发;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天津市人民医院1980~2009年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

    为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变迁情况,本研究统计天津市人民医院1980~2009年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共7585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住院人数逐年递增;中位发病年龄由1980~1984年的52.0岁上升至2005~2009年的64.0岁;青年人(<40岁)结直肠癌比例由1980~1984年的18.9%下降至2005~2009年的3.1%;直肠癌比例由89.5%降至65.7%,结肠癌比例由10.5%升至34.3%;病理类型仍以腺癌为主(87.5%);从术式选择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由19.3%升至37.2%),Miles术比例下降(由66.8%降至24.3%).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逐年增加,发病年龄趋于老龄化,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发病部位仍以直肠为主,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保肛手术比例逐年扩大.

    作者:赵丽中;韩洪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发生二次化疗相关性腹泻1例

    患者男,58岁,因患直肠癌作本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示(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肠壁全层达浆膜,肿块旁1.5cm黏膜及上下切缘均呈阴性,肠周淋巴结(16/17)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3/3)见癌转移.术后2周以Folfox方案行术后首次化疗,化疗后24h出现腹痛伴腹泻,初为褐色水样便,后为暗红色血便,每次排便量约200ml,每天7~8次,遂停止该方案化疗,给予止血、止酸、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5d后血便止,病情好转.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拟润肠通便汤加减治疗便秘260例

    我科采用自拟润肠通便汤加减治疗便秘2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0例患者中,男126例,女134例;年龄21~73岁,平均47岁;病程3~6个月47例,6个月至1年66例,1~5年51例,5~10年50例,10年以上46例.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润肠通便汤加减治疗,基础方为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15g,当归15g,桃仁8g,地榆15g,生首乌20g,火麻仁20g,瓜蒌仁15g,枳壳15g,炒谷芽15g,阴虚者加天冬、知母,津液亏损肠枯者加郁李仁、柏子仁,气滞者加莱菔子、厚朴,便血鲜红者加地榆、槐角、三七.

    作者:窦红云;窦修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结肠镜术中的应用比较

    为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术的临床效果,将择期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麻醉用药:A组为0.05mg/kg地佐辛+丙泊酚;B组为0.075mg/kg地佐辛+丙泊酚;C组为0.1mg/kg地佐辛+丙泊酚.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镇痛评级、术后15min VAS评分、停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B、C两组患者的术后15min VAS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降幅均显著小于A组(P<0.05或P<0.01);与C组比较,B组在停药后10~25min的镇静程度较低(P<0.05),离院时间较短(P<0.05).结果表明,0.075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术麻醉及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周斌福;倪艳乐;朱晓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抚中止泻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中药抚中止泻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106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应用抚中止泻散和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治疗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19例(35.2%),有效29例(53.7%),无效6例(11.1%),总有效率为88.9%(48/54);对照组显效11例(21.2%),有效26例(50.0%),无效15例(28.8%),总有效率为71.2%(37/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抚中止泻散治疗D-IBS疗效肯定.

    作者:董智宇;徐洋;陈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46例

    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我科采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4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6例患者中,男59例,女87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病程1~5年23例,5~10年31例,10~20年49例,20年以上43例.治疗方法: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局部浸润麻醉或骶管麻醉.扩肛,检查痔核大小,数目及分布情况.

    作者:费绪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直肠癌骶前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占主导地位,其疗效肯定,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为提高直肠癌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回顾直肠癌骶前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4例患者资料,分析发生原凼,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行直肠癌骶前切除术68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

    作者:韦富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以局部封闭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以局部封闭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回顾235例肛周湿疹患者资料,其中110例采用中药熏洗加外敷药物治疗(对照组),1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113例,有效12例,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125/125);对照组痊愈45例,有效5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7.3%(96/11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6例(4.8%),对照组复发33例(30.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复方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肛周湿疹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刘纪炎;韩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制中药方坐浴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为观察自制中药方坐浴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将160例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自制中药方坐浴(治疗组),一组应用温水坐浴(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创口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创面均愈合.但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制中药方坐浴可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创口疼痛.

    作者:顾俊;龚建明;罗志渊;范建明;徐琴;须海丰;杜燕红;乔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DNR下改良剥扎术加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56例

    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利用数字热能治疗系统(DNR)对125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改良剥扎术,并对残余内痔给予1:1芍倍注射液或1:1消痔灵注射液黏膜下注射,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56例患者均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确诊.其中,男725例,女531例;年龄16~92岁;病程1.5~40余年.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或膝胸位,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

    作者:王荣光;王保学;侯波;贾玉英;郭光华;杨素敏;朱洪涛;张燕;佟启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449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145例)、中医治疗组(148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6例),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治愈率、总显效率高,而且显效快、复发率低,P均<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

    作者:兰韶峰;陈栋;崔焌辉;刘伟芬;辛亦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位悬吊、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高位悬吊、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9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资料,其中50例采用高位悬吊、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痔核脱落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排便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位悬吊、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德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PH加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加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PPH治疗以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89例,术后采用中药坐浴.结果显示,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2±6.7)min,平均住院时间(4.4±2.0)d.术后发生尿潴留8例;需用镇静药或止痛药11例;术后大便带血18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止血,其余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好转;术后第3天肛门皮瓣水肿14例.随访1个月至2年,平均8.6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发生.结果表明,PPH加中药坐浴治疗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谢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侧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26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双侧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我科采用肛裂原位病灶切除、双侧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潜行挑出切断、双侧切口缝合治疗陈旧性肛裂260例.结果显示,本组手术均顿利完成,治愈率100%.术后创口疼痛轻微;无排便困难;27例术后出现短期大便失禁,1个月内均恢复正常.随访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双侧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

    作者:何峰;董自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