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门病术后创口愈合迟缓14例原因分析

耿少民

关键词:肛门病, 术后创口, 愈合迟缓, 创口愈合, 合并糖尿病, 环状混合痔, 肉芽组织, 高位肛周脓肿, 肝硬化失代偿期, 食管癌, 肛瘘, 复杂性, 原因分析, 引流不畅, 时间平均, 生长不良, 临床资料, 结果报告, 过度增生, 肛门手术
摘要:笔者对肛门病术后创口愈合迟缓14例进行原因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19~75岁,平均55.5岁.其中混合痔4例(环状混合痔1例),肛周脓肿4例,肛瘘6例(复杂性肛瘘4例).合并糖尿病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食管癌1例.创口愈合迟缓原因:创口引流不畅4例(28.6%),假性愈合2例(14.3%),肉芽组织生长不良2例(14.3%),肉芽组织过度增生1例(7.1%),异物刺激1例(7.1%),合并糖尿病2例(14.3%),合并肝硬化1例(7.1%),合并食管癌1例(7.1%).讨论:常见的肛门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5d,严重的混合痔不超过25d,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肛周脓肿不超过40d,超过者即为愈合缓慢.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PPH和经阴道修补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为评价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常用的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OOC 44例女性患者资料,其中PPH治疗25例,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治疗19例,随访3个月至1年,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总费用等指标.结果显示,PPH治愈17例,好转5例,治愈率68.0%,有效率88.0%;修补术治愈10例,好转4例,治愈率52.6%,有效率73.7%(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PH操作简便、创伤小,对治疗女性OOC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艇;高春芳;张剑锋;魏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4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7~71岁.排除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结肠息肉、肠结核等)所致肠道狭窄、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者.药物组成及用法:麻子仁30g,杏仁12g,枳实15g,党参1 5g,肉苁蓉30g,郁李仁30g,白术12g,白芍15g,炙甘草10g.上药加水1 000ml,浸泡30min以上,两煎共取药液400ml,早、晚饭后服用.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王大伟;于爱英;李小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小儿直肠脱垂

    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1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10个月至8岁;病程1周至10个月.Ⅰ度直肠脱垂18例,Ⅱ度直肠脱垂3例.治疗方法:脱垂直肠回纳后,口服中药升举汤(自拟方)加减:黄芪15g,白术6g,陈皮3g,升麻3g,柴胡3g,党参6g,炙甘草2g,当归5g,枳壳5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随证加减法:中气虚甚者加大黄芪用量,寒气盛者加肉桂;直肠反复脱垂、回纳次数多者加大升麻用量,再加石榴皮以固涩.针灸:取俯卧位,取穴长强、足三里、提肛穴、大肠俞,其中提肛穴位于肛门两侧(即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针刺时向同侧腹股沟方向刺入1~1.5寸,均给予强刺激不留针.每天用艾条悬灸百会穴,以温热为度,每次15~20min,早晚各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7d.

    作者:应土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期切除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2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一期切除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2例;年龄18~35岁,平均26.5岁;病程1.5~5年,平均2.8年.治疗方法:患者取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将美蓝溶液自窦道口注入藏毛窦组织着色标记,取梭形切口,切口上窄下宽,钝锐结合剥离切除病变组织,应用电刀止血,切口范围要够大够深,切除范围大于病变组织外0.5cm,向下至骶尾筋膜浅层,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切口基底放置一多侧孔细硅胶引流管,外接负压吸引器,视术后引流管引出量多少,一般72h内撤掉引流管.切口行全层U字缝合,表皮层间断加强缝合.

    作者:周立青;张龙;蒲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研究术前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为减少直肠癌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拟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访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躁动程度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术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降低直肠癌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姚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护理体会

    我院收治1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治愈出院.患者男,65岁.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在全麻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周下床轻度活动,进流食.术后第14天出现右下肢肿胀,考虑DVT,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9d,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右下肢肿胀消退,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王心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和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40例

    为了探讨以岁哌卡因和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将80例混合痔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以罗哌卡因和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85% vs 0,P<0.05).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亚甲蓝复方注射液镇痛效果肯定,是一种长效低毒的局麻药.

    作者:陈烁;周传宏;龚银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悬吊加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82例

    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临床表现除脱出和便血等症状外,排便困难也是一个明显症状.为了减少因术后产生便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因便秘引起的诸多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们于2009~2010年采用悬吊加固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2例,男27例,女55例;年龄26~71岁,平均48岁;病程8~36年.内痔Ⅱ期21例,Ⅲ期48例,Ⅳ期13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均通过排粪造影确诊.

    作者:李文杰;吴为明;卿艳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亚甲蓝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肛门瘙痒症81例

    笔者采用亚甲蓝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肛门瘙痒症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36例;年龄20~61岁;病程0.5~20年.单纯性肛门瘙痒51例,合并阴囊及会阴部瘙痒30例.原发性肛门瘙痒38例,继发性肛门瘙痒43例.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如痔、肛裂、肛乳头肥大等;治疗全身性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治疗寄生虫病,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爽等.(1)亚甲蓝注射:1%亚甲蓝溶液2ml,加2%利多卡因5ml、0.75%的布比卡因5ml、盐酸肾上腺素适量,加生理盐水至20ml,于6点位病变区边缘进针,沿病变皮损区均匀点状皮内注射,用无菌棉球压迫片刻.(2)小针刀:右手持小针刀仍从进针处刺入皮肤,深达皮下组织.在左手食指引导下,小针刀先向肛门左上侧倾斜,并潜行缓慢切割肛周皮下组织呈扇形面.向外超过瘙痒区2cm,向内达肛缘,向前达会阴部.

    作者:贺新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肛肠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为探讨健康教育在肛肠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治疗的影响,对120例肛肠病住院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出血1例,尿潴留6例;出院后随访,复发3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平均住院天数为14d.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在肛肠病患者的防病、治病、康复中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混合痔术后早期大便困难原因及干预研究

    为找出术后早期大便困难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文观察了80例混合痔患者手术后早期排便情况,其中有70例术后出现排便异常,占87.5%.在大便困难的69例患者中,轻度34例,中度14例,重度21例.66例大便困难者发生在首次排便,且术后首次排便中伴发的出血、疼痛程度与大便困难程度呈正相关.对66例术后大便困难患者给予口服灵菇合剂等措施干预调控,以调畅大便,总有效率为97.0%(64/66).混合痔术后早期排便异常大多为暂时性的,大便困难患者通过自身恢复及灵菇合剂等调控干预一定时间后,大部分患者排便均能趋于正常或恢复至术前状态,此时则停用灵菇合剂,而少部分患者仍需较长时间以灵菇合剂维持疗效.

    作者:王立柱;孙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光子治疗仪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光子治疗仪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将28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140例(术后4d开始采用光子治疗仪照射创面)和对照组140例(术后常规换药),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治疗疼痛及水肿并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62.5%.结果表明,光子治疗仪照射创面可缩短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疼痛及水肿.

    作者:杨继闽;邱胜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肛肠病4例举隅

    活络效灵丹方是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方剂,由四味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所组成.主治四肢、全身各处疼痛,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效.肛肠疾病多数与血脉、血行相关,故我们在肛肠疾病中应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女,37岁.肛门部有异物肿块隆起,剧烈疼痛,无便血,大便硬结.取膝胸位:肛门3、5点位见蚕豆大小炎性外痔,充血红肿,触痛明显.诊断为炎性外痔.处方:苦参10g,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麻黄10g,生石膏30g,杏仁10g,炙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熏洗,一剂效,二剂愈.

    作者:赵林;姜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消肿止痛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自拟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将混合痔术后并发肛缘水肿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 000PP液熏洗坐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7% vs 73.7%,P<0.05).结果表明,中药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根香;任列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口78例护理体会

    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78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减少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身心得到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7例;年龄35~81岁.78例中,术后并发造口坏死1例,造口黏膜水肿1例,造口周围皮肤炎症4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出血1例,造口旁疝2例,有不同程度腹泻或便秘21例,其他2例,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作者:陶国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国产弧形切割缝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笔者将国产弧形切割缝合器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35~78岁,平均54.6岁;病程0.5~90个月,平均8.2个月.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4.0cm 5例,5.0cm 7例,6.0cm 4例.组织学分型:管状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4例,绒毛状腺癌1例,黏膜腺癌1例.TNM分期:Ⅰ期3例,Ⅱa期6例,Ⅱb期5例,Ⅲa期2例.

    作者:张志强;刘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4例

    为观察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采用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4例.结果显示,本组总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晶晶;闫海金;牛婧;罗碧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滑动皮瓣移植法治疗重度肛裂的临床分析

    为观察滑动皮瓣移植法在治疗重度肛裂方面的作用,将2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经3~39个月随访观察重度肛裂的治疗效果、复发几率和创口瘢痕的大小.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的治疗效果、肛裂的复发、瘢痕的大小方面都明显好于两个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滑动性皮瓣移植法治疗重度肛裂可以有效地减少肛裂术后的复发和瘢痕的形成.

    作者:曾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23例

    我们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为女性;年龄38~65岁,平均48.6岁;病史3~27年,平均8.6年.经产妇的生育史为1~4胎.直肠指诊扪及直肠前壁远端明显薄弱,突向阴道处呈囊袋状.排粪造影证实直肠前突中度(16~30mm)6例,重度(≥31mm) 17例;12例合并痔、肛裂、直肠黏膜内脱垂等其他肛肠疾病.

    作者:刘国伟;张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运用盆底表面肌电图、结肠运输试验、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检查等方法,根据结肠动力学改变将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MC),采用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不同类型的便秘.结果显示,治疗后STC、FOOC、MC患者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效率分别为83.8%,78.9%和80.0%.结果表明,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CF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洪;李桃琴;王吉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