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23例

刘国伟;张志强

关键词:经阴道, 补片修补, 术治疗, 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内脱垂, 出口梗阻型便秘, 现报告如下, 直肠指诊, 排粪造影, 临床资料, 肛肠疾病, 生育史, 经产妇, 重度, 女性, 囊袋, 肛裂
摘要:我们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为女性;年龄38~65岁,平均48.6岁;病史3~27年,平均8.6年.经产妇的生育史为1~4胎.直肠指诊扪及直肠前壁远端明显薄弱,突向阴道处呈囊袋状.排粪造影证实直肠前突中度(16~30mm)6例,重度(≥31mm) 17例;12例合并痔、肛裂、直肠黏膜内脱垂等其他肛肠疾病.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和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40例

    为了探讨以岁哌卡因和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将80例混合痔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以罗哌卡因和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85% vs 0,P<0.05).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亚甲蓝复方注射液镇痛效果肯定,是一种长效低毒的局麻药.

    作者:陈烁;周传宏;龚银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消肿止痛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自拟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将混合痔术后并发肛缘水肿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 000PP液熏洗坐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7% vs 73.7%,P<0.05).结果表明,中药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根香;任列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肛肠科常规乙状结肠镜检查11841例分析

    为评估乙状结肠镜常规检查肛肠疾病的价值,回顾性分析10年来11 841例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患肛肠疾病年龄多在30~70岁,症状以便血、肛门疼痛、肛门坠胀为主,其中直肠癌占一定比例,以60岁以上者较多,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提示对肛肠病患者行乙状结肠镜常规检查非常重要.

    作者:刘兴盛;谭琳玲;朱勇;刘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改良Delorme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30例

    自2004年起,我们采用改良Delorme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8~96岁;发病时间1d至52年.患者均为直肠全层脱垂,6例脱出直肠<5.0cm,直径4.0~6.8cm;22例脱出直肠6.9~10.0cm,直径5.2~10.0cm;2例脱出直肠11.2~15.0cm,直径4.8~6.0cm.1例合并黏膜下血管畸形及失血性重度贫血,1例偶发并急性嵌顿.

    作者:胡明;郑若;曾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口78例护理体会

    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78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减少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身心得到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7例;年龄35~81岁.78例中,术后并发造口坏死1例,造口黏膜水肿1例,造口周围皮肤炎症4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出血1例,造口旁疝2例,有不同程度腹泻或便秘21例,其他2例,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作者:陶国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三联术治疗直肠脱垂3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三联术即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消痔灵注射术及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4~82岁,平均52.5岁;病程2~32年.直肠脱出长度6~14cm.Ⅰ度直肠脱垂11例,Ⅱ度直肠脱垂18例,Ⅲ度直肠脱垂9例.

    作者:熊小利;胡有详;颉飞龙;李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滑动皮瓣移植法治疗重度肛裂的临床分析

    为观察滑动皮瓣移植法在治疗重度肛裂方面的作用,将2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经3~39个月随访观察重度肛裂的治疗效果、复发几率和创口瘢痕的大小.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的治疗效果、肛裂的复发、瘢痕的大小方面都明显好于两个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滑动性皮瓣移植法治疗重度肛裂可以有效地减少肛裂术后的复发和瘢痕的形成.

    作者:曾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肛疾洗方熏洗配合治疗肛门疾病的临床观察

    为评价肛疾洗方熏洗在肛门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将235例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同种疾病采用相同方法治疗后加熏洗.治疗组采用肛疾洗方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1∶8 000PP液熏洗治疗,两组均使用药物熏蒸治疗仪(DC-200型)熏洗.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0.0%(P<0.05).结果表明,肛疾洗方熏洗能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作用.

    作者:詹锋;黎洁;钟有芳;姚荣根;李建荣;袁琴美;王绍臣;徐静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4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7~71岁.排除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结肠息肉、肠结核等)所致肠道狭窄、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者.药物组成及用法:麻子仁30g,杏仁12g,枳实15g,党参1 5g,肉苁蓉30g,郁李仁30g,白术12g,白芍15g,炙甘草10g.上药加水1 000ml,浸泡30min以上,两煎共取药液400ml,早、晚饭后服用.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王大伟;于爱英;李小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白蔹油膏外敷在肛周脓肿术后的应用

    2008~2010年,我们将白蔹油膏纱条外敷用于肛周脓肿术后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6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42岁;对照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22~50岁,平均41岁.就诊时间均在发病3~10d.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术后创面大小、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亮;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为比较外剥内扎后位纵切横缝术与外剥内扎侧切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外剥内扎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侧切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肛缘水肿、肛门狭窄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外剥内扎侧切术相比较,外剥内扎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更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王双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瘘11例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瘘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55d至3岁;病程2周至2年.均为低位肛瘘,其中10例有1个外口,1例有2个外口.外口距肛缘0.5~2cm,内口均位于相对应的肛窦处.

    作者:王蕾;王德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护理体会

    我院收治1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治愈出院.患者男,65岁.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在全麻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周下床轻度活动,进流食.术后第14天出现右下肢肿胀,考虑DVT,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9d,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右下肢肿胀消退,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王心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24例

    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易引起直肠损伤,导致放射性直肠炎.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笔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5例;年龄37~66岁,平均56.3岁.其中宫颈癌12例,膀胱癌4例,前列腺癌2例,直肠癌6例,全部病例接受放疗总量在35~70GY,病程在3个月内.

    作者:常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外剥内扎加后位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后位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对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加后位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治愈,效果良好.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疼痛轻、创口愈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叶培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耳穴压豆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耳穴压豆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将123例肛肠病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前训练床上排尿、术后有效止痛、改变体位等传统的护理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和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1.7%和4.8%(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自行排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0)h vs (5.4±1.3)h,P<0.05].结果表明,采用耳穴压豆能有效促进排尿,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黄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黏膜袖状切除加消痔灵局部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为提高直肠脱垂的疗效,采用直肠黏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加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脱垂18例,结果治愈率100%.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及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具有切除脱垂肠段彻底,感染几率低,疼痛不明显,愈合时间短,对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周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63例临床分析

    为提高肛周脓肿的疗效,采用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63例,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62例,治愈率98.4%,复发1例.本组随访3个月以上,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果表明,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孙长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23例

    我们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为女性;年龄38~65岁,平均48.6岁;病史3~27年,平均8.6年.经产妇的生育史为1~4胎.直肠指诊扪及直肠前壁远端明显薄弱,突向阴道处呈囊袋状.排粪造影证实直肠前突中度(16~30mm)6例,重度(≥31mm) 17例;12例合并痔、肛裂、直肠黏膜内脱垂等其他肛肠疾病.

    作者:刘国伟;张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4例

    为观察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采用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4例.结果显示,本组总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直肠双重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晶晶;闫海金;牛婧;罗碧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