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瑞鹏;俞悦
近年来,我院采用乐陵信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NG-ZZ型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内痔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80岁,平均41岁;病程平均5年.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
作者:原大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及肠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将急性肠梗阻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组使用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肠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日均引流量高于对照组,肛门通气通便及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C D3+和CD8+的浓度低于对照组,而CD4+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比较,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可以提高肠梗阻患者临床效果,保护肠道免疫功能,是一种更好的胃肠减压方式.
作者:余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验证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的疗效,以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并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将炎性外痔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采用自制中药汤剂先熏洗后坐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两组同时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局部外涂.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6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5.4d;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10.4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英;劳玲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减轻肛肠病患者术后换药时疼痛的良好方法,将肛肠病术后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无痛换药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采用VAS和SAS进行疼痛和焦虑评分,采用《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评分表》评定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音乐疗法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干预手段对缓解肛肠病患者术后换药时的疼痛有良好的作用,具有有效、安全、廉价、方便的特点.
作者:孙梅;徐双双;潘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我们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内口切除术治疗肛周脓肿1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8例,女54例;年龄16~40岁;病程3~6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84例,低位肌间脓肿48例.脓肿内口均在肛管直肠环以下,引出脓液20ml以下94例,20~30ml 18例,>30ml 20例.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红光照射配合中药祛毒汤熏洗坐浴促进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龄41.2岁;病程6d至20年.治疗方法:82例混合痔患者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
作者:白树梓;滕圣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女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口服化裁小柴胡汤,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用药28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2.0%,与对照组的91.1%相近,但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化裁小柴胡汤治疗女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袁岩平;李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自制中药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22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d,肛缘水肿发生率、水肿程度大致相同(P>0.05);而治疗组术后5~14d肛缘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缘水肿消退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5d、10d肛门坠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5±2.5)d(P<0.05).结果表明,自制中药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能促进创口愈合,且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作者:余瑞鹏;俞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56岁.因肛周肿物10年,逐渐增大,加重1年,于2012年3月26日收入院.专科检查:于截石位12点肛旁距肛缘4cm处可见隆起一6cm×6cm大小肿物,呈圆形,皮肤色泽无异常,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活动,触诊时囊肿有似面团样的柔韧感.
作者:戈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复方紫草膏纱条换药联合红外线治疗仪理疗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13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采用复方紫草膏纱条换药联合红外线理疗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红肿消失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复方紫草膏纱条换药联合红外线治疗仪理疗促进肛肠病术后创口愈合疗效明显,可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而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吕美英;钱灵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CT在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48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对静息和大用力时耻骨直肠肌压迹、厚度进行CT检查,并与排粪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50名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中36例患者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降低(P<0.05),且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和深度分别为(3.7±0.8)cm和(1.7±0.4)cm,另12例患者肛管直肠角无变化(P>0.05);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力排相时耻骨直肠肌厚度显著降低,平均变化量约为-0.47cm,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中41例患者耻骨直肠肌增厚,7例未增厚,与静息相比较,力排相改变较低.结果表明,CT检查较排粪造影,能够更为快速、直接、安全地反映耻骨直肠肌的厚度、位置、形态及发育情况,且能够准确判断耻骨直肠肌压迹的诱因,可联合排粪造影用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早期、全面和系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评价应用术中肠道准备、吻合后管路回肠造口在恶性左半结肠癌梗阻的临床价值,对51例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患者行梗阻近端肠减压后,用聚维酮碘灌洗肠腔,吻合后用带球囊蕈型管回肠造口.结果显示,51例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患者均一期吻合.管路回肠造口术后2周拔除,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感染、手术死亡.结果表明,术中肠道准备配合管路回肠造口,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漏,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陈海良;徐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10年来,笔者采用手术治疗肛肠疾病10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0例,女440例;年龄16~85岁.其中混合痔520例,肛瘘、肛周脓肿350例,肛裂100例,其余为肛门异物、肛周尖锐湿疣等.体会:(1)术中注意事项.①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时,结扎线的留出长度为3~4cm,末端打1~4个结,按结的多少标记位置.过长容易缠绕,过短则容易缩入肛内不宜观察脱落情况.②肛瘘手术挂线,橡皮筋不宜留得太短,否则容易刺激创面引起疼痛.
作者:李建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98例肛肠疾病患者(肛周脓肿25例,肛瘘39例,肛周炎症12例,直肠癌22例)行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统计其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肛周脓肿诊断符合率为100%,肛瘘为82.1%,肛周炎症为100%,直肠癌为95.5%,总诊断符合率为91.8%.结果表明,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用于肛周脓肿、直肠癌等肛肠疾病的诊断时,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莉;王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例的疗效及术后疼痛、出血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
作者:张亚波;周宝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直肠癌以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探讨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对5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分期.结果显示,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0.8%,N分期总的准确性为65.3%.结果表明,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冰;徐中华;周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LDTB)的疗效,探讨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将60例急性LDTB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给予止血、补液等常规处理,治疗组32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和云南白药胶囊(每日4次,每次0.5g)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74±0.83) g/L VS (2.56±0.52) g/L,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62±0.60)g/L,P<0.05].结果表明,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LDTB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全身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能通过提高血浆FIB水平,促进血栓形成.
作者:许岚;徐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报告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45例,其中33例有糖尿病史,12例入院后发现糖尿病.均采用切排引流挂线术,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血糖治疗.结果45例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合病例讨论了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特点、治疗及血糖控制方法.
作者:林赛刚;张学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实施分期健康教育对肛瘘术后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将156例住院行肛瘘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干预组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分期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创口平均愈合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显示,干预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8.2±3.6)d,对照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31.6±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75例,一般3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一般40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的分期健康教育,可减少创口肉芽组织水肿,防止桥形愈合的发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钱娟;江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患者7d前无诱因出现肛旁肿痛,疼痛剧烈,自述无发热,肛旁肿物漫肿增大,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消炎药物(具体不详)、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肛旁肿物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影响活动,急诊入院.入院症见:肛旁肿大,侵及阴囊,阴囊部漫肿,肛旁肿痛影响活动.专科检查:骑伏位,肛缘皮肤增殖,右侧距肛门5cm处可见溃口,压之有灰褐色脓液溢出,味恶臭,肿块向前经会阴侵及阴囊,范围15cm×15cm,皮温高,皮色红,右侧部分坏死,呈黑色,压痛明显,因疼痛剧烈未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