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徐中华;周卫军
为探讨CT在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48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对静息和大用力时耻骨直肠肌压迹、厚度进行CT检查,并与排粪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50名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中36例患者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降低(P<0.05),且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和深度分别为(3.7±0.8)cm和(1.7±0.4)cm,另12例患者肛管直肠角无变化(P>0.05);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力排相时耻骨直肠肌厚度显著降低,平均变化量约为-0.47cm,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中41例患者耻骨直肠肌增厚,7例未增厚,与静息相比较,力排相改变较低.结果表明,CT检查较排粪造影,能够更为快速、直接、安全地反映耻骨直肠肌的厚度、位置、形态及发育情况,且能够准确判断耻骨直肠肌压迹的诱因,可联合排粪造影用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早期、全面和系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自制中药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22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d,肛缘水肿发生率、水肿程度大致相同(P>0.05);而治疗组术后5~14d肛缘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缘水肿消退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5d、10d肛门坠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5±2.5)d(P<0.05).结果表明,自制中药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能促进创口愈合,且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作者:余瑞鹏;俞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乐陵信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NG-ZZ型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内痔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80岁,平均41岁;病程平均5年.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
作者:原大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98例肛肠疾病患者(肛周脓肿25例,肛瘘39例,肛周炎症12例,直肠癌22例)行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统计其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肛周脓肿诊断符合率为100%,肛瘘为82.1%,肛周炎症为100%,直肠癌为95.5%,总诊断符合率为91.8%.结果表明,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用于肛周脓肿、直肠癌等肛肠疾病的诊断时,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莉;王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16排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的评估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价值,选取直肠癌60例,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与其诊断将分期进行评估,后和其病理分期与手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以术后病理学TNM分期为金标准,与术前CT-TNM诊断一致的有44例,CT-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73.33%.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669,P<0.05).对影响手术方案选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肿瘤下缘与齿状线的距离(F =3.397,P =0.031)、肿瘤的厚度(F=4.533,P=0.015),CT-M分期(x2=9.568,P=0.009)以及CT-TNM分期(x2 =12.163,P=0.034)与手术方案的选择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厚度(cc=0.328,P=0.015)、CT-M分期(cc=0.358,P=0.006)以及CT-TNM分期(cc=0.354,P=0.006)与手术方案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肿瘤下缘与齿状线的距离(cc=0.082,P=0.536)与手术方案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16排螺旋CT检查,在术前对肿瘤的厚度、CT-M分期以及CT-TNM分期进行评估,能够给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孔令伟;安慧敏;渠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直肠癌以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探讨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对5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分期.结果显示,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0.8%,N分期总的准确性为65.3%.结果表明,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冰;徐中华;周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25岁.反复肛周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于肛缘6点处可见2.0cm×3.0cm红肿包块,波动(+).肛门指诊:截石位齿状线6点处可触及内口,骶尾部皮肤未见异常.治疗方法:行骶管麻醉,经美蓝注射找到齿状线6点处的内口,行脓肿及肛瘘一期切开术.术中发现窦道长约3.5cm,根部有0.5cm×1.0cm感染性病灶,内有数根卷曲的毛发及坏死物质,并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作者:董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比较留置肠梗阻导管与胃管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回顾性分析留置胃管和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比较.其中18例留置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导管组)和30例留置胃管治疗(胃管组),结果显示,两组在引流量、腹围缩小程度、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患者的自身感受及拔管时间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留置肠梗阻导管有明显的优势.结果表明,留置肠梗阻导管应作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剑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肛门病术后多为开放性创口,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创口出血,预防创缘水肿,我们应用冷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肛门疾病患者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16~70岁,平均36.4岁.其中混合痔33例,肛瘘32例,肛裂33例.
作者:孙广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不同剂量泮托拉唑静脉注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低剂量组(37例)和大剂量组(39例).低剂量组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mg,大剂量组静脉注射泮托拉唑80mg,疗程均为10d.分别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患者疗效(74.4%)明显优于低剂量组(5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较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组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可使患者治疗后IL-6和IL-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大剂量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注射对溃疡性结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王友帆;叶咸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5年来,我们收治骶尾部藏毛窦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45岁.1例在外院反复行骶尾部切除术,致原发病区域创面过大,形成溃疡不愈合;3例骶尾部反复肿痛,在外院反复切开3次;5例骶尾部反复溢脓水;余为初次单纯病变.所有患者常规行窦道造影,均与直肠不通.探针可探及其通往尾骨方向,指向肛内,排除骶尾部畸胎瘤病变.
作者:赵大方;张涛;杨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例的疗效及术后疼痛、出血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
作者:张亚波;周宝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笔者采用自拟解毒化瘀汤口服加肛窦切开术治疗肛窦炎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27例;年龄27~48岁;病程4个月至7年.其中6例患者有肠炎病史,2例有便秘史.治疗方法:(1)解毒化瘀汤.药物组成:黄芪20g,黄连10g,玄参10g,马齿苋10g,三七15g(捣碎),当归15g,槐花15g,陈皮10g,生地15g,肉苁蓉15g,板蓝根10g.
作者:余云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实施分期健康教育对肛瘘术后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将156例住院行肛瘘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干预组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分期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创口平均愈合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显示,干预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8.2±3.6)d,对照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31.6±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75例,一般3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一般40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的分期健康教育,可减少创口肉芽组织水肿,防止桥形愈合的发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钱娟;江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验证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的疗效,以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并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将炎性外痔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采用自制中药汤剂先熏洗后坐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两组同时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局部外涂.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6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5.4d;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10.4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英;劳玲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聚乙二醇口服在痔瘘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嘱患者术前晚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3盒,观察肠道准备的效果,并与传统的清洁灌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口服行痔瘘术前肠道准备在肠道清洁度、病人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清洁灌肠.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口服是痔瘘术前应用效果良好的肠道准备方式.
作者:伍文文;叶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患者7d前无诱因出现肛旁肿痛,疼痛剧烈,自述无发热,肛旁肿物漫肿增大,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消炎药物(具体不详)、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肛旁肿物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影响活动,急诊入院.入院症见:肛旁肿大,侵及阴囊,阴囊部漫肿,肛旁肿痛影响活动.专科检查:骑伏位,肛缘皮肤增殖,右侧距肛门5cm处可见溃口,压之有灰褐色脓液溢出,味恶臭,肿块向前经会阴侵及阴囊,范围15cm×15cm,皮温高,皮色红,右侧部分坏死,呈黑色,压痛明显,因疼痛剧烈未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将云南白药痔疮膏用于肛瘘术后换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低位单纯性肛瘘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6~65岁.肛瘘术后创面大小以创面纵径测量,纵径<2cm 4例,2~5cm30例,>5cm 6例.对照组40例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创面纵径<2cm 8例,2~5cm22例,>5cm10例.
作者:王忠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只要分清引起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现就肛门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 原因分析1.1 心理因素 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差,不适应医疗环境及惧怕术后出现肛门功能异常等,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作者:王凤珍;苟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肛肠病术后排便的影响,将80例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常规护理配合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促进创口早日愈合.
作者:王平儿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