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珍;苟小军
为探讨女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口服化裁小柴胡汤,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用药28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2.0%,与对照组的91.1%相近,但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化裁小柴胡汤治疗女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袁岩平;李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肛门病术后多为开放性创口,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创口出血,预防创缘水肿,我们应用冷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肛门疾病患者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16~70岁,平均36.4岁.其中混合痔33例,肛瘘32例,肛裂33例.
作者:孙广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发病相关因素,将4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无结肠功能紊乱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血糖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观察组患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7.6±4.1)年vs (2.8±1.3)年,P<0.05],而烟酒嗜好、居住地、体质指数(BMI)、受教育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HADS总评分[(10.8±2.0)分vs (5.5±1.1)分]及HADS评分>8分者(52.5% vs 7.5%)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3)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波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17±1.20) vs (2.63±0.87) mmol/L,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4.576)、血糖波动水平(OR=7.514)及HADS评分(OR=11.924)与糖尿病患者发生结肠功能紊乱关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水平波动大及有焦虑/抑郁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结肠功能紊乱.
作者:胡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减轻肛肠病患者术后换药时疼痛的良好方法,将肛肠病术后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无痛换药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采用VAS和SAS进行疼痛和焦虑评分,采用《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评分表》评定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音乐疗法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干预手段对缓解肛肠病患者术后换药时的疼痛有良好的作用,具有有效、安全、廉价、方便的特点.
作者:孙梅;徐双双;潘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评价应用术中肠道准备、吻合后管路回肠造口在恶性左半结肠癌梗阻的临床价值,对51例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患者行梗阻近端肠减压后,用聚维酮碘灌洗肠腔,吻合后用带球囊蕈型管回肠造口.结果显示,51例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患者均一期吻合.管路回肠造口术后2周拔除,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感染、手术死亡.结果表明,术中肠道准备配合管路回肠造口,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漏,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陈海良;徐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及肠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将急性肠梗阻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组使用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肠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日均引流量高于对照组,肛门通气通便及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C D3+和CD8+的浓度低于对照组,而CD4+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比较,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可以提高肠梗阻患者临床效果,保护肠道免疫功能,是一种更好的胃肠减压方式.
作者:余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验证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的疗效,以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并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将炎性外痔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采用自制中药汤剂先熏洗后坐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两组同时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局部外涂.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6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5.4d;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10.4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英;劳玲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中药口服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80例采用PPH治疗以Ⅲ、Ⅳ期内痔为主的重度痔患者的资料,其中42例采用PPH加术后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38例只采用PPH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出血、肛门坠胀、肛缘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加中药口服治疗重度痔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顾俊;龚建明;范建明;徐琴;须海丰;杜燕红;罗志渊;马静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LDTB)的疗效,探讨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将60例急性LDTB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给予止血、补液等常规处理,治疗组32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和云南白药胶囊(每日4次,每次0.5g)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74±0.83) g/L VS (2.56±0.52) g/L,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62±0.60)g/L,P<0.05].结果表明,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LDTB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全身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能通过提高血浆FIB水平,促进血栓形成.
作者:许岚;徐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中的应用及效果,选取PPH治疗混合痔患者2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方面少于对照组,在健康知识掌握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比较中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做好PPH的临床护理路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郑华琴;丁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实施分期健康教育对肛瘘术后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将156例住院行肛瘘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干预组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分期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创口平均愈合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显示,干预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8.2±3.6)d,对照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31.6±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75例,一般3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一般40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的分期健康教育,可减少创口肉芽组织水肿,防止桥形愈合的发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钱娟;江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对92例高位肛痿患者中的高位单纯性肛痿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痿采用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术后采用中药内服、外洗.结果显示,92例中,一次手术治愈69例,二次手术治愈18例,显效5例.随访1年,复发1例.结果表明,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满意.
作者:刘玉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CT在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48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对静息和大用力时耻骨直肠肌压迹、厚度进行CT检查,并与排粪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50名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中36例患者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降低(P<0.05),且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和深度分别为(3.7±0.8)cm和(1.7±0.4)cm,另12例患者肛管直肠角无变化(P>0.05);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力排相时耻骨直肠肌厚度显著降低,平均变化量约为-0.47cm,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中41例患者耻骨直肠肌增厚,7例未增厚,与静息相比较,力排相改变较低.结果表明,CT检查较排粪造影,能够更为快速、直接、安全地反映耻骨直肠肌的厚度、位置、形态及发育情况,且能够准确判断耻骨直肠肌压迹的诱因,可联合排粪造影用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早期、全面和系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报告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45例,其中33例有糖尿病史,12例入院后发现糖尿病.均采用切排引流挂线术,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血糖治疗.结果45例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合病例讨论了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特点、治疗及血糖控制方法.
作者:林赛刚;张学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儿男,9岁.因排便时肛内肿物脱出10月余入院.患儿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脓血便,每日4~5次,伴下腹隐痛.20d后排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脱出肿物表面覆有脓血黏液,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还纳肛内.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见直肠黏膜血管纹理粗乱,直肠边缘欠规整,余各结肠段充盈良好,肠壁光滑、柔软,结肠袋明显,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充盈缺损现象.诊断:直肠炎合并息肉.
作者:宋娟;管仲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将100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双八方面体蒙脱石粉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同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指标,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各项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同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缓解根除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作者:许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只要分清引起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现就肛门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 原因分析1.1 心理因素 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差,不适应医疗环境及惧怕术后出现肛门功能异常等,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作者:王凤珍;苟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25岁.反复肛周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于肛缘6点处可见2.0cm×3.0cm红肿包块,波动(+).肛门指诊:截石位齿状线6点处可触及内口,骶尾部皮肤未见异常.治疗方法:行骶管麻醉,经美蓝注射找到齿状线6点处的内口,行脓肿及肛瘘一期切开术.术中发现窦道长约3.5cm,根部有0.5cm×1.0cm感染性病灶,内有数根卷曲的毛发及坏死物质,并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作者:董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自制中药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22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d,肛缘水肿发生率、水肿程度大致相同(P>0.05);而治疗组术后5~14d肛缘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缘水肿消退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5d、10d肛门坠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5±2.5)d(P<0.05).结果表明,自制中药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能促进创口愈合,且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作者:余瑞鹏;俞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肛肠病术后排便的影响,将80例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常规护理配合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促进创口早日愈合.
作者:王平儿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