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徐双双;潘红英
肛门病术后多为开放性创口,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创口出血,预防创缘水肿,我们应用冷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肛门疾病患者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16~70岁,平均36.4岁.其中混合痔33例,肛瘘32例,肛裂33例.
作者:孙广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5年来,我们收治骶尾部藏毛窦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45岁.1例在外院反复行骶尾部切除术,致原发病区域创面过大,形成溃疡不愈合;3例骶尾部反复肿痛,在外院反复切开3次;5例骶尾部反复溢脓水;余为初次单纯病变.所有患者常规行窦道造影,均与直肠不通.探针可探及其通往尾骨方向,指向肛内,排除骶尾部畸胎瘤病变.
作者:赵大方;张涛;杨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10年来,笔者采用手术治疗肛肠疾病10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0例,女440例;年龄16~85岁.其中混合痔520例,肛瘘、肛周脓肿350例,肛裂100例,其余为肛门异物、肛周尖锐湿疣等.体会:(1)术中注意事项.①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时,结扎线的留出长度为3~4cm,末端打1~4个结,按结的多少标记位置.过长容易缠绕,过短则容易缩入肛内不宜观察脱落情况.②肛瘘手术挂线,橡皮筋不宜留得太短,否则容易刺激创面引起疼痛.
作者:李建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验证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的疗效,以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并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将炎性外痔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采用自制中药汤剂先熏洗后坐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两组同时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局部外涂.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6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5.4d;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平均治愈天数为10.4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制汤剂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英;劳玲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及肠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将急性肠梗阻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组使用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肠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日均引流量高于对照组,肛门通气通便及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C D3+和CD8+的浓度低于对照组,而CD4+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比较,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可以提高肠梗阻患者临床效果,保护肠道免疫功能,是一种更好的胃肠减压方式.
作者:余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不同剂量泮托拉唑静脉注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低剂量组(37例)和大剂量组(39例).低剂量组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mg,大剂量组静脉注射泮托拉唑80mg,疗程均为10d.分别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患者疗效(74.4%)明显优于低剂量组(5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较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组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可使患者治疗后IL-6和IL-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大剂量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注射对溃疡性结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王友帆;叶咸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干预改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一般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探讨改进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护理效果的方法,将64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围手术期专门制定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儿术后精神状态、进食及排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精神状态、进食及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为2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可明显改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一般情况,并可减少其并发症,促进手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卢华萍;毛慧萍;陈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手指扩肛法结合肛泰栓治疗肛裂的疗效,对60例肛裂患者采用手指扩肛法结合肛泰栓纳肛治疗,结果治疗5~20d,患者全部症状消失,裂口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果表明,手指扩肛法结合肛泰栓纳肛治疗Ⅰ、Ⅱ期肛裂疗效确切,方法简单,痛苦小,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刘慧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68例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所有病例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结果表明,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大肠息肉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术式,可有效阻断腺瘤-腺癌的进程,是防治大肠癌的重要措施.
作者:申月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患者7d前无诱因出现肛旁肿痛,疼痛剧烈,自述无发热,肛旁肿物漫肿增大,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消炎药物(具体不详)、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肛旁肿物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影响活动,急诊入院.入院症见:肛旁肿大,侵及阴囊,阴囊部漫肿,肛旁肿痛影响活动.专科检查:骑伏位,肛缘皮肤增殖,右侧距肛门5cm处可见溃口,压之有灰褐色脓液溢出,味恶臭,肿块向前经会阴侵及阴囊,范围15cm×15cm,皮温高,皮色红,右侧部分坏死,呈黑色,压痛明显,因疼痛剧烈未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主管道内口皮筋挂紧线,支管留桥挂浮线引流,肛周创面封闭罗哌美蓝长效麻醉剂,创面敷以化腐生肌散,便后用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姬中清;姬涛;姬后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减轻肛肠病患者术后换药时疼痛的良好方法,将肛肠病术后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无痛换药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采用VAS和SAS进行疼痛和焦虑评分,采用《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评分表》评定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音乐疗法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干预手段对缓解肛肠病患者术后换药时的疼痛有良好的作用,具有有效、安全、廉价、方便的特点.
作者:孙梅;徐双双;潘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98例肛肠疾病患者(肛周脓肿25例,肛瘘39例,肛周炎症12例,直肠癌22例)行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统计其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肛周脓肿诊断符合率为100%,肛瘘为82.1%,肛周炎症为100%,直肠癌为95.5%,总诊断符合率为91.8%.结果表明,肛周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用于肛周脓肿、直肠癌等肛肠疾病的诊断时,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莉;王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对92例高位肛痿患者中的高位单纯性肛痿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痿采用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术后采用中药内服、外洗.结果显示,92例中,一次手术治愈69例,二次手术治愈18例,显效5例.随访1年,复发1例.结果表明,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满意.
作者:刘玉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中药口服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80例采用PPH治疗以Ⅲ、Ⅳ期内痔为主的重度痔患者的资料,其中42例采用PPH加术后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38例只采用PPH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出血、肛门坠胀、肛缘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加中药口服治疗重度痔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顾俊;龚建明;范建明;徐琴;须海丰;杜燕红;罗志渊;马静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直肠癌以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探讨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对5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分期.结果显示,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0.8%,N分期总的准确性为65.3%.结果表明,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冰;徐中华;周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自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加扩肛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28~65岁;病程5~25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或局麻.首先将左右食指、中指伸入肛内,双手交叉用力充分扩肛,使之容纳四指为度.
作者:张安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只要分清引起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现就肛门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 原因分析1.1 心理因素 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差,不适应医疗环境及惧怕术后出现肛门功能异常等,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作者:王凤珍;苟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重度混合痔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行TST围手术期护理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60例行TST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出血,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果表明,TST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对TST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及减少复发率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笔者采用自拟解毒化瘀汤口服加肛窦切开术治疗肛窦炎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27例;年龄27~48岁;病程4个月至7年.其中6例患者有肠炎病史,2例有便秘史.治疗方法:(1)解毒化瘀汤.药物组成:黄芪20g,黄连10g,玄参10g,马齿苋10g,三七15g(捣碎),当归15g,槐花15g,陈皮10g,生地15g,肉苁蓉15g,板蓝根10g.
作者:余云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