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华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为一组较多人群发病、多因素存在,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感及排便时间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功能性便秘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有其独特优势,现综述如下.
作者:郭树田;史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外痔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PH组(单纯组,41例)、PPH加外剥内扎组(内扎组,39例)和PPH加单纯外痔切除组(单切组,46例),对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组、单切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内扎组,而单切组、内扎组复发例数少于单纯组(P<0.05).结果表明,PPH加外痔切除不仅去除了外痔,同时也取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是治疗混合痔理想的术式.
作者:尹朝晖;陈灿坚;梁家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将148例肛窦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同时使用牛黄痔清栓纳肛治疗;对照组72例采用温盐水坐浴,然后给予牛黄痔清栓纳肛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1.8%,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愈率为31.9%,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柯昌松;王萍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由于直肠癌的部位特殊,很多直肠癌易被误诊,主要是忽视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和镜检.结直肠镜检查是降低直肠癌误诊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信诺XN-JC高清晰结直肠镜检查系统检出直肠癌患者21例,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全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我们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低位直肠息肉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57岁.
作者:万伟;唐艳;韩兴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结肠灌洗在急诊左半结肠一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48例行结肠灌洗、左半结肠一期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未实施肠造口,全部一期治愈,无吻合口漏、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术中结肠灌洗、急诊行左半结肠一期手术具有可行性,避免了肠造口的发生,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胡金雷;周保军;鉴敬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肛洗二号中药坐浴加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肛周湿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肛洗二号坐浴后再用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均为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后皮损形态及皮疹面积方面,各项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洗二号中药坐浴加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皮损表现,疗效较好.
作者:王正亮;苗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院2012年行痔瘘手术患者996例,其中发生术后尿潴留58例,发生率5.82%.现将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如下.1 尿潴留原因1.1 心理因素 患者自身对手术的恐惧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引起尿潴留.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痔术后患者易发生便秘、肛门坠胀及肛缘水肿等症状.201 3年1 2月至2014年5月,我们采用肠安康口服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 9~66岁;病程2个月至10年.
作者:颜花蕾;韩吉华;徐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消痔栓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机制.采用小鼠冰醋酸致痛观察消痔栓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新鲜鸡蛋清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炎性组织中PGE2、NO、Pr含量.结果显示,消痔栓能显著抑制冰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明显降低新鲜鸡蛋清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炎性组织中PGE2、NO、Pr含量.结果表明,消痔栓的抗炎消肿、镇痛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的PGE2、NO、Pr的含量有关.
作者:刘永杰;寇玉明;张小元;赵高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表达,对24例GISTs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24例GISTs发生部位包括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其中梭形细胞为主型16例,上皮细胞为主型3例,混合细胞型5例.免疫组化Dog-1、CD117、CD34、Vimentin(+)、SMA、S-100部分(+)、Desmin(-).结果表明,GISTs的病理诊断必须依据肿瘤大体形态、组织学、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Dog-1、CD117及CD34在GISTs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春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又称吻合器痔切除术或痔上黏膜环切除、肛垫悬吊术,具有于术时间短、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成为临床治疗Ⅲ、Ⅳ期痔病的常规手术之一,但仍有较多并发症发生,我们回顾近十年PPH的并发症相关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向东;黄龙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们采用PPH联合高频电容场痔切除术(HCPT)治疗环状混合痔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6~76岁.均有局部混合痔痔核不能完全还纳或外痔皮赘明显,其中有2例合并外痔血栓形成.
作者:崔海龙;唐先淮;张建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低位肛瘘分为:(1)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管道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者;(2)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与内口相连,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者.肛瘘无法自愈,只有手术才能彻底根治.手术方法可分为括约肌切断手术和括约肌保留手术两大类.
作者:李萌;党萍;吴杨;廖行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提高直肠前突的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25例直肠前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5例经阴道行分离隔膜修复术,并针对不同合并症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率达84%.结果表明,选择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和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直肠前突治疗有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祝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加外切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将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ST加外切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跟踪随访、观察记录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加外切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白合提尼沙·阿地力;郭新明;谭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并内痔部分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6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4例混合痔中,男64例,女60例;年龄21~6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田文景;张鹏云;景建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评价旷置拖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旷置拖线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记录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评分,随访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结果显示,两组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91.7%与89.6%(P>0.0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6.9±13.2)d和(46.3±12.8)d(P<0.01);术后第2、7、14天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肛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旷置拖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较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肛周组织的完整性.
作者:李淼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复发率高,疗程长,痛苦大且后遗症多.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后位挂线、支管浮线引流的手术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高位复杂性肛瘘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27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病程1周至10年,平均4年.
作者:昝久斌;武恩珍;李培;武华;李艳德;贺鑫亮;刘晓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直肠系膜来源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报道1例直肠系膜来源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直肠前切除吻合术(Dixon).解剖标本,肿瘤来自直肠系膜,向肠腔内浸润生长,并穿透肠壁全层,系膜内包裹大量墨汁样液体,有臭味.病理证实恶性黑色素瘤.术后随访4个月 复查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术后8个月死亡.结果表明,直肠系膜来源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极为罕见,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总体预后不佳.
作者:王涛;杨熊飞;杜斌斌;张维胜;冯丽莉;向振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