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亮;苗春红
为探讨原位肛管内括约肌切开断端固定术治疗肛裂的疗效,将7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原位肛管内括约肌切开断端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创口感染率、肛门控制功能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原位肛管内括约肌切开断端固定术治疗肛裂具有术后出血少、感染率低、对肛 门外形影响小、无损伤性肛门失禁等优点.
作者:张建余;岳中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加外切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将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ST加外切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跟踪随访、观察记录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加外切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白合提尼沙·阿地力;郭新明;谭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结肠灌洗在急诊左半结肠一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48例行结肠灌洗、左半结肠一期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未实施肠造口,全部一期治愈,无吻合口漏、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术中结肠灌洗、急诊行左半结肠一期手术具有可行性,避免了肠造口的发生,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胡金雷;周保军;鉴敬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2~2013年,我科对90例内痔患者采用痔疮胶圈套扎术(RBL)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0~65岁,平均39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病例均为单纯内痔,其中Ⅰ期内痔15例,Ⅱ期内痔36例,Ⅲ期内痔27例,Ⅳ期内痔12例.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如意金黄散敷脐(神阙穴)在痔术后应用疗效,选取住院痔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创口应用肛泰软膏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如意金黄散敷脐,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当,但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水肿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创口 愈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如意金黄散外敷神阙穴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肿,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王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将8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失禁、脓肿复发、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果表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较切开引流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治愈率高,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宏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高低错位黏膜套扎术治疗中重度痔的疗效,对40例中重度痔患者采用该法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术后患者无肛门狭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高低错位黏膜套扎术治疗中重度痔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谭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将148例肛窦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同时使用牛黄痔清栓纳肛治疗;对照组72例采用温盐水坐浴,然后给予牛黄痔清栓纳肛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1.8%,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愈率为31.9%,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柯昌松;王萍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提高直肠前突的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25例直肠前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5例经阴道行分离隔膜修复术,并针对不同合并症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率达84%.结果表明,选择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和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直肠前突治疗有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祝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评价旷置拖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旷置拖线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记录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评分,随访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结果显示,两组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91.7%与89.6%(P>0.0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6.9±13.2)d和(46.3±12.8)d(P<0.01);术后第2、7、14天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肛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旷置拖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较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肛周组织的完整性.
作者:李淼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笔者采用保留外括约肌改道引流分段缝合治疗蹄铁型肛瘘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32岁.内口位于肛管6点位9例,5点位4例,7点位2例,12点位2例.
作者:凡凤梅;陈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03~2013年,笔者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6例中,男42例,女74例;年龄5~72岁,平均38岁;病程5~14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高位蹄铁型脓肿12例.脓肿已破溃38例,未破溃78例.
作者:颜振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寻求治疗陈旧性肛裂可靠、效果满意的方法,将80例Ⅱ、Ⅲ期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缩肛运动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手术配合1∶5000 PP液坐浴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创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均为100%(P>0.05).均未出现肛门失禁及肛门功能障碍.结果表明,肛裂切除并扩肛术,配合中药冰朴散坐浴、缩肛运动治疗,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加快了创口愈合.
作者:史金鸽;赵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并内痔部分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6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4例混合痔中,男64例,女60例;年龄21~6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田文景;张鹏云;景建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肛瘘是多种原因引起肛周间隙或肛腺感染致脂肪坏死液化后自溃或切开形成的炎性管道.因其发病原因及肛周间隙的复杂性,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其治疗方面虽有一定的规律及经验可循,但具体的患者仍需个体化对待,找准内口及所有炎性管道并给予全部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的目 的及防止复发.2002 ~2012年,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93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就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道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肛洗二号中药坐浴加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肛周湿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肛洗二号坐浴后再用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均为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后皮损形态及皮疹面积方面,各项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洗二号中药坐浴加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皮损表现,疗效较好.
作者:王正亮;苗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09~2013年,我们采用手术切除、一期缝合、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患者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36岁,平均23.2岁;病程6个月至7年.病变窦口均位于骶尾部后正中臀沟处,窦口1~4个,其中6例窦口可见毛发钻出.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均无异常.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藏毛窦改变.其中11例见窦道内毛发.
作者:冯作鹏;马存林;马成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消痔栓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机制.采用小鼠冰醋酸致痛观察消痔栓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新鲜鸡蛋清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炎性组织中PGE2、NO、Pr含量.结果显示,消痔栓能显著抑制冰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明显降低新鲜鸡蛋清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炎性组织中PGE2、NO、Pr含量.结果表明,消痔栓的抗炎消肿、镇痛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的PGE2、NO、Pr的含量有关.
作者:刘永杰;寇玉明;张小元;赵高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痔术后患者易发生便秘、肛门坠胀及肛缘水肿等症状.201 3年1 2月至2014年5月,我们采用肠安康口服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 9~66岁;病程2个月至10年.
作者:颜花蕾;韩吉华;徐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 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结直肠癌手术护理干预,B组在A组护理措施基础上 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术后首次肛 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B组患者健康教育合格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A组; 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张虹;刘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