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鑫;张翔;唐连君;赵海波
为观察结肠水疗在肛肠疾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有手术指征的肛肠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结肠水疗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开塞露纳肛术前清洁肠道,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结肠水疗进行肛肠疾病术前肠道准备清洁良好,安全舒适.
作者:陈丽;李蕾;付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检测盆底裂孔改变对诊断盆底性排便障碍的价值,本研究选取60例女性盆底性排便障碍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照组),应用三维超声测量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和缩肛动作状态下盆底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周径及面积,并分析盆底裂孔改变和排便障碍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状态下,两组盆底裂孔前后径、盆底裂孔左右径、盆底裂孔周径、盆底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表明,盆底性排便障碍者盆底裂孔前后径、盆底裂孔左右径、盆底裂孔周径、盆底裂孔面积明显改变.三维超声可准确评估盆底结构的改变,对盆底性排便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柳凯伦;孙洪军;王志民;张振;林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2~2014年,我们采用环丙沙星合剂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慢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2~72岁,平均(48.5±4.3)岁;病程2~9年,平均(3.4±1.5)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3~59岁,平均(49.2±3.7)岁;病程1~10年,平均(3.6±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蒋士新;夏常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男,22岁.2年前因Ⅲ度直肠脱垂行直肠黏膜点状消痔灵注射及直肠周围注射术加肛门成形术.术后8个月直肠再次脱出,脱出长度较前缩短,脱出长度约4 cm.于2015年3月30日人我院再次行直肠黏膜及肛周消痔灵注射治疗.腰麻成功后,直肠指诊直肠黏膜壅堵感,质稍硬.扩肛检查,见高位直肠黏膜松弛呈叠瓦状,尤以前壁为重.
作者:余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PPH双吻合加直肠周围间隙高位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脱垂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8~78岁,平均71岁;病程5~30年,平均14年.直肠脱垂长度均超过6 cm,其中Ⅱ度脱垂6例,Ⅲ度脱垂9例.常规行电子肠镜检查排除大肠肿瘤.治疗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取截石位.
作者:孙卫东;杨寅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结肠水疗在肠镜检查前的应用效果,利用结肠水疗对180例患者行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评价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180例患者中符合肠道清洁准备达到1级或2级者167例占92.7%,可接受该项肠道清洁方法者177例占98.4%.结果表明,结肠水疗在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方面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魏会玉;刘海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6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口服结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6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UC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孟林;谢守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自拟五黄汤口服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将肛肠病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五黄汤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显效81例(67.5%),有效39例(3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显效62例(51.7%),有效53例(44.2%),无效5例(4.2%),总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在肛门疼痛、创面出血、渗液、创缘水肿、肛门坠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拟五黄汤对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沈常平;陈小品;卜秀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特定腧穴进行烫熨疗法并联合循经闪罐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减轻肛肠病手术后疼痛、尿潴留、便秘、水肿的目的.将200例行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进行烫熨疗法和循经闪罐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疼痛、尿潴留、便秘、创口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术后疼痛、尿潴留、便秘、创口水肿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o.01,P<0.05).结果表明,烫熨疗法联合循经闪罐可以有效缓解重度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的疼痛、尿潴留、便秘、创口水肿等并发症.
作者:余静;汤绍波;李丽辉;金云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肛门后正中切扩术加芎元膏外涂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将216例肛裂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14例采用肛门后正中切扩术加芎元膏外涂治疗,B组102例采用肛门后正中切扩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显示,A组治愈率100%高于B组81.4%(P<0.01);A组疼痛VAS评分较B组低(P<0.01或P<0.05);A组在创口感染、肛缘水肿、控便能力等方面优于B组(P<0.05).结果表明,芎元膏有促进肛裂创面愈合,改善肛裂术后肛门功能,减轻疼痛的作用.
作者:郭孝然;刘全林;巩跃生;宋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手术配合局部换药治疗肛瘘1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5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35岁;病程20 d至6年,平均3个月.低位单纯性肛瘘11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3例.合并混合痔76例,肛裂7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治疗方法: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作者:王才刚;雷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18~72岁.糖尿病病程1~30年;肛周脓肿病程10 d至3个月.空腹血糖6.5~8.0 mmol/L 56例,8.1~10.0mmol/L 36例,>10.0 mmol/L 8例.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热毒炽盛型:46例.证见高热、周身不适、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局部红肿热痛较剧,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拟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药用金银花15 g,连翘15 g,紫花地丁15g,生大黄10 g,当归尾10 g,白芷10 g,天花粉10 g,知母12 g,皂角刺10 g.水煎服,每日1剂.
作者:刘士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排粪造影可有针对性地显示患者肛管直肠功能性、器质性病变,提供便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据统计,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排粪造影诊断中,直肠内套叠约占32%,直肠黏膜内脱垂约占18%,直肠前突约占21%,其他各类疾病如直肠脱垂、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等所占比例较小,在临床应用中并不多见.
作者:李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坐浴Ⅰ号熏洗坐浴在痔瘘术后的临床疗效,将痔瘘术后患者3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坐浴Ⅰ号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 PP液坐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出血、肛门瘙痒、分泌物、创口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治疗组在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出血、肛门瘙痒、分泌物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瘘患者术后应用坐浴Ⅰ号熏洗坐浴可有效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出血、肛门瘙痒、分泌物等并发症,促进创口的愈合.
作者:魏志芳;郭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罗哌卡因作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疼痛的治疗,逐渐取代了布比卡因,成为肛肠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常用药物.本文就罗哌卡因药理特性及在肛肠外科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理化特性罗哌卡因为布比卡因哌啶环的第三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产物,为不对称结构的单镜像体(single enantiomer),即S-镜像体.是左旋式1-丙基-2,6-盐酸哌啶酰胺异构体,这种纯左旋式异构体较右旋式异构体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低毒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1].罗哌卡因的脂溶性较布比卡因低,故穿透鞘膜缓慢,低浓度罗哌卡因分离阻滞效果好,对于临床上无痛、低运动神经阻滞的要求具有优势[2].
作者:贾莉;廖辉;胡安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探讨多模式镇痛措施干预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将6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术后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4.17±0.84)显著低于对照组(5.33±1.04)干预后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果表明,对肛肠病手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干预措施能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景军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08年2月至2014年5月,笔者采用地奥司明口服联合黄连膏外敷治疗急性嵌顿痔患者12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21~78岁,平均58岁;病程10个月至32年,平均12.5年.嵌顿时间平均2d.其中环状痔嵌顿、肛缘水肿59例,单个内痔脱垂嵌顿、肛缘局部水肿69例.治疗方法:若能还纳痔核先还纳痔核,不能还纳者不强行还纳.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研究D型人格对伴有症状痔患者的影响,收集有效门诊患者113例,完成一般情况调查,根据D型人格量表(DType Personality Scale,DS14)得分分为D型人格组(33例)和非D型人格组(80例),并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结果显示,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躯体疼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具有D型人格的伴有症状痔患者对躯体疼痛更敏感,D型人格对伴有症状痔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影响.
作者:庞峻;占煜;唐诗宇;陈思敏;吴青峰;关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手术联合归脾汤加减及琥珀酸亚铁片口服治疗混合痔伴贫血的临床疗效,将46例混合痔伴贫血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组术后口服归脾汤加减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2周、3周、4周、6周、8周对用药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及中医症状积分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手术联合归脾汤加减及琥珀酸亚铁片口服治疗混合痔可明显改善混合痔伴贫血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并有效纠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作者:蒋进广;文强;陈娟;王猛;吕梅;刘福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笔者将复方黄柏液联合云南白药粉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肛周脓肿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1岁,平均40.1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4~68岁,平均3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佳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