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
为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检测盆底裂孔改变对诊断盆底性排便障碍的价值,本研究选取60例女性盆底性排便障碍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照组),应用三维超声测量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和缩肛动作状态下盆底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周径及面积,并分析盆底裂孔改变和排便障碍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状态下,两组盆底裂孔前后径、盆底裂孔左右径、盆底裂孔周径、盆底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表明,盆底性排便障碍者盆底裂孔前后径、盆底裂孔左右径、盆底裂孔周径、盆底裂孔面积明显改变.三维超声可准确评估盆底结构的改变,对盆底性排便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柳凯伦;孙洪军;王志民;张振;林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手术配合局部换药治疗肛瘘1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5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35岁;病程20 d至6年,平均3个月.低位单纯性肛瘘11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3例.合并混合痔76例,肛裂7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治疗方法: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作者:王才刚;雷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坐浴Ⅰ号熏洗坐浴在痔瘘术后的临床疗效,将痔瘘术后患者3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坐浴Ⅰ号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 PP液坐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出血、肛门瘙痒、分泌物、创口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治疗组在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出血、肛门瘙痒、分泌物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瘘患者术后应用坐浴Ⅰ号熏洗坐浴可有效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出血、肛门瘙痒、分泌物等并发症,促进创口的愈合.
作者:魏志芳;郭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结肠黑变病4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结肠黑变病9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42~74岁;病程5~7年.对照组45例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0~72岁;病程5~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停止服用含蒽醌类泻药.1)治疗组: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液由黄芪、当归、白术、厚朴、枳实等煎煮浓缩而成.晚上睡前排尽大小便后保留灌肠,每次100 ml,每日1次,灌完后可取膝肘卧位约15 min.15d为1个疗程.
作者:杨锋;巩跃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2~2014年,我们采用环丙沙星合剂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慢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2~72岁,平均(48.5±4.3)岁;病程2~9年,平均(3.4±1.5)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3~59岁,平均(49.2±3.7)岁;病程1~10年,平均(3.6±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蒋士新;夏常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探讨多模式镇痛措施干预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将6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术后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4.17±0.84)显著低于对照组(5.33±1.04)干预后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果表明,对肛肠病手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干预措施能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景军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18~72岁.糖尿病病程1~30年;肛周脓肿病程10 d至3个月.空腹血糖6.5~8.0 mmol/L 56例,8.1~10.0mmol/L 36例,>10.0 mmol/L 8例.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热毒炽盛型:46例.证见高热、周身不适、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局部红肿热痛较剧,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拟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药用金银花15 g,连翘15 g,紫花地丁15g,生大黄10 g,当归尾10 g,白芷10 g,天花粉10 g,知母12 g,皂角刺10 g.水煎服,每日1剂.
作者:刘士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男,22岁.2年前因Ⅲ度直肠脱垂行直肠黏膜点状消痔灵注射及直肠周围注射术加肛门成形术.术后8个月直肠再次脱出,脱出长度较前缩短,脱出长度约4 cm.于2015年3月30日人我院再次行直肠黏膜及肛周消痔灵注射治疗.腰麻成功后,直肠指诊直肠黏膜壅堵感,质稍硬.扩肛检查,见高位直肠黏膜松弛呈叠瓦状,尤以前壁为重.
作者:余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切开引流内口封闭治疗高位肛周脓肿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5~41岁,平均33岁.其中坐骨直肠窝脓肿16例,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蹄铁型脓肿1例.治疗方法: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于脓肿波动处或局部压痛明显处,用肛肠综合治疗仪高频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长2.0 cm,切开至脓腔,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探查脓腔,将右手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左手持探针伸入脓腔,探及内口,探针由内口探出.用高频电刀于内口探针周围黏膜层电切一周,用5-0可吸收线,沿探针(距探针约0.4cm)做黏膜下环形荷包缝合,撤出探针,结扎缝线.
作者:汪守文;腾利秀;张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经肛双吻合器直肠前后壁黏膜切除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经排粪造影证实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70例行经肛双吻合器直肠前后壁黏膜切除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临床情况.结果显示,7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术后排粪造影、出口梗阻临床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肛双吻合器直肠前后壁黏膜切除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尚晓春;谢炜;宋晓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探讨分析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在痔病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使用QLQ-C30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获得痔病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克朗巴赫系数、相关系数、探索性因子分析观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患者近、远期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显示,QLQ-C30量表各项目的克朗巴赫系数值均在0.700以上,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695以上,提取的公因子及各条目在公因子上的大载荷值分布与问卷结构相一致.性别、年龄、术后护理状况对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QLQ-C30量表评价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还可利用QLQ-C30量表分析获得不同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保障痔TST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贵鑫;张翔;唐连君;赵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皮下末梢神经离断术配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重度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112例重度肛周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末梢神经离断术配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外涂肤痔清软膏治疗,两组均予皮肤康洗液坐浴,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8%和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和58.0%(P<0.05).结果表明,皮下末梢神经离断术配合亚甲蓝局部封闭能提高重度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梅;贾雄;颜景颖;张广燕;陈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PPH双吻合加直肠周围间隙高位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脱垂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8~78岁,平均71岁;病程5~30年,平均14年.直肠脱垂长度均超过6 cm,其中Ⅱ度脱垂6例,Ⅲ度脱垂9例.常规行电子肠镜检查排除大肠肿瘤.治疗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取截石位.
作者:孙卫东;杨寅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手术联合归脾汤加减及琥珀酸亚铁片口服治疗混合痔伴贫血的临床疗效,将46例混合痔伴贫血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组术后口服归脾汤加减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2周、3周、4周、6周、8周对用药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及中医症状积分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手术联合归脾汤加减及琥珀酸亚铁片口服治疗混合痔可明显改善混合痔伴贫血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并有效纠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作者:蒋进广;文强;陈娟;王猛;吕梅;刘福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我们将自制黄连素软膏用于治疗嵌顿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嵌顿性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6~63岁,平均(46.23±1i.10)岁;嵌顿时间4~48 h,平均(20.57±15.55)h.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6.93±12.28)岁;嵌顿时间3~46 h,平均(19.80±13.20)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孔维民;郭红平;王吉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高位悬吊、保留齿状线、分段外剥内扎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环状混合痔患者1000例采用高位悬吊、保留齿状线、分段外剥内扎缝合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989例,显效11例.疗程17~25 d.随访2.5~3.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该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可一次完成,且费用低,术后恢复快,肛门外观平整,无肛管移位、黏膜外翻、肛门溢液和肛门、直肠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孙德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我们采用手术治疗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1例年龄36岁,1例57岁.肛门指诊:1例距肛门约3.5cm直肠右后壁可及1.5 cm×1.5 cm溃疡;1例距肛门4.0 cm直肠前壁可及1.1 cm×1.1 cm溃疡.通过肛门指诊、电子结肠镜检查、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孤立性溃疡诊断.
作者:海燕;王占华;乌荣格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观察自拟五黄汤口服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将肛肠病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五黄汤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显效81例(67.5%),有效39例(3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显效62例(51.7%),有效53例(44.2%),无效5例(4.2%),总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在肛门疼痛、创面出血、渗液、创缘水肿、肛门坠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拟五黄汤对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沈常平;陈小品;卜秀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08年2月至2014年5月,笔者采用地奥司明口服联合黄连膏外敷治疗急性嵌顿痔患者12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21~78岁,平均58岁;病程10个月至32年,平均12.5年.嵌顿时间平均2d.其中环状痔嵌顿、肛缘水肿59例,单个内痔脱垂嵌顿、肛缘局部水肿69例.治疗方法:若能还纳痔核先还纳痔核,不能还纳者不强行还纳.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便秘不仅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全身中毒、肛周感染等,而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障碍[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解决便秘问题越来越迫切,便秘模型显示出其日渐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对小鼠便秘模型的造模方法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沈庆波;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