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剥内扎术加肛管重建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观察

韩玲玲;陈越;程卫东

关键词: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肛管重建, 疗效观察
摘要:为了观察外剥内扎术加肛管重建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疗效,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重度混合痔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加肛管重建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肛门精细控便功能(92.7%,76/82)、创面愈合时间(17.57±0.2)d与对照组的(75.6%,62/82)和(23.34±0.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水肿、赘皮残留、黏膜外翻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愈率、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外剥内扎术加肛管重建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满意,术后肛门功能保持良好,并发症少.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多切口并浮线置管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并脓肿60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并脓肿是指肛周脓肿包块范围大,内口位置深,具有多个外口和多个支管的肛管直肠瘘.一般病程长,肛周肿痛反复发作.由于其病变位置高而深,支管走向复杂的特点,因而治疗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多切口并浮线、置管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并脓肿6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并脓肿患者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讨论通过的诊断标准,且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60例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40±3)岁;病程10个月至10年.

    作者:黄恒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一期根治术加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59例

    我院采取一期根治术加中药洗剂坐浴治疗肛周脓肿59例,临床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肛周皮下脓肿3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9例,肛门后间隙脓肿1例.治疗方法:1)手术方法:麻醉后侧卧位.以肛门为中心,在脓肿波动明显处与肛门呈放射状切开,排出脓液,以食指伸入脓腔,分离脓腔内纤维隔,依次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溶液冲洗脓腔,然后从切口插入探针,寻找内口.内口不明显时,在脓肿高处与肠黏膜薄处穿出探针.低位脓肿沿探针将内口切开,清除腔内坏死组织.

    作者:桑鹏;李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冰硝痔舒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55例疗效观察

    混合痔术后的反应有疼痛,而并发症有便秘、尿潴留、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黏膜脱出和外翻、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门瘙痒、肛周水肿等.近年来,我科采用自拟协定方冰硝痔舒洗剂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4年6月至201 5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混合痔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30年.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45例.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在腰俞穴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作者:古丽娜;黄明;赖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肛门洗剂Ⅰ号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肛门洗剂Ⅰ号是针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长而自行研制的外用洗剂,在促进痔术后创口愈合方面效果明显,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120例痔患者,均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将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3~74岁,平均44.7岁;病程3d至24年.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19~73岁,平均48.3岁;病程4d至22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程及术后创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闫海金;牛婧;陈晶晶;谢远文;罗碧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内口切除缝合瘘道切开搔刮治疗婴幼儿肛瘘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内口切除缝合瘘道切开搔刮治疗婴幼儿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甘肃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内口切除缝合瘘道切开搔刮术治疗56例婴幼儿肛瘘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治愈率、瘘道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显示,56例患儿53例治愈,3例复发,治愈率94.6%(53/56).术后瘘道愈合时间12~22 d,平均17d.随访8~12个月,患儿肛门功能均正常,均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内口切除缝合瘘道切开搔刮治疗婴幼儿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

    作者:巫兴平;刘彩琴;丁亮;张春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谷参肠安胶囊联合培菲康胶囊口服对IBS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为了观察谷参肠安胶囊和培菲康胶囊联合口服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血浆BDNF与焦虑程度的相关性.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5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谷参肠安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谷参肠安胶囊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治疗前后皆依据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lae,SAS)进行测试,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DNF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干预前焦虑病例轻度10例,中度11例;治疗后变为12例和3例.对照组治疗前为轻度9例、中度12例和治疗后12例、7例.2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发生率,治疗组60.0%(15/25),对照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SAS标准化评分(42.05±9.61)下降率优于对照组(44.21±8.12),而血浆BDNF水平较之干预前有所上升,分别为治疗组(3.52±1.91)ng/mL,对照组(3.07±2.0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谷参肠安联合培菲康口服对IBS患者焦虑程度改善效果满意,IBS患者的焦虑程度与BDNF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郭有雷;杨宏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胶黛糊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为观察胶黛糊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68例轻、中度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睡前2h予以胶黛糊剂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甲哨唑100 mL加庆大霉素16万U和地塞米松10 mg混合液保留灌肠.结果显示,治疗组组愈率67.6%(23/3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6.5%(9/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胶黛糊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保留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作者:严力维;辛学知;许媛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主要为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等腹泻表现,或大便难排、粪质干结等便秘表现,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1,2].罗马Ⅲ诊断标准根据大便性状将其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4个临床亚型,其中以IBS-D患病率高.目前认为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性、肠道炎症、精神心理因素、免疫系统紊乱、内分泌功能异常等相关.其中内脏高敏性被认为是IBS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轴的各个水平均可参与其中,近年相关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3].本文就脑-肠轴与IBS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肖兴会;税杰;兰翔;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排粪造影联合结肠运输试验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又称直肠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表现为排便困难、便后不尽感及大便干结.临床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方法众多,有直肠指诊、肛门直肠压力检测、排粪造影、磁共振、球囊排出试验等,目前较多采用排粪造影联合结肠运输试验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便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资料: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诊治180例便秘患者.其中,男108例,女72例;年龄30~78岁,平均(50±9)岁;病史2~24年.

    作者:刘佳贞;梁靖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汗孔角化症诱发肛周鳞癌合并不全肠梗阻1例

    患者女,44岁.主因排便困难2个月余,加重2d于2015年8月12日入院.2个月余前患者自觉排便困难,偶有腹胀、腹痛等不适.无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及外伤史.1年前曾因臀部皮肤破损、瘙痒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汗孔角化症,未予正规治疗.近1年来臀部皮肤破损反复溃破不愈合,向肛门部及肛管侵犯.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T:37.0℃,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亢进,局部有气过水声.右大腿可见局部皮肤丘疹样隆起破溃.

    作者:宇永军;李玉玮;许晨;孟令祥;张锡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直肠间质瘤2例并文献复习

    [例1]男,38岁.因“排便不畅半年,停止排气排便伴腹痛腹胀5d”,于2016年3月24日人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不畅,每次排便约210 min,无便血,无排便肛门脱出物及疼痛,排便不畅症状逐渐加重,排便时间逐渐延长至0.5h左右,人院前5d患者停止排气排便,伴有腹痛,腹胀.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遗传性、家族性疾病史.查体:腹软,左下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专科检查:肛门指检距肛缘约4 cm直肠前壁可扪及一球形肿物,凸出于肠腔内,直径6 cm,光滑,质硬,指套无血迹.盆腔MRI示:直肠下段前壁软组织混杂信号肿物,大小约6.2 cm×5.8 cm,边缘光整,内部可见灶性囊性信号,扩散无明显受限,盆腔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及积液改变,诸骨未见破坏征象.直肠腔内超声示:直肠前壁可见一囊性肿物,大小约6.18 cm×5.88 cm.

    作者:刘经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后位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12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后位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11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Ⅱ~Ⅲ期肛裂患者112例.诊断均符合Ⅱ~Ⅲ期肛裂临床诊断标准.112例中,男48例,女64例;年龄16~65岁,平均(43.44±9.85)岁.病程(17.8±4.9)个月.其中,Ⅱ期肛裂68例,Ⅲ期肛裂44例.治疗方法:骶麻,取左侧卧位.手法扩肛,以纳入4指中节,肛裂溃口扩大,后正中位肛管皮下组织有轻微断裂感、少量渗血及指检肛门松弛为度.若合并哨兵痔、肛乳头肥大、皮下瘘等一并切除或结扎.若出现皮下血肿则按压2~3 min.术毕肛管内置肛泰软膏油纱填塞后加压包扎.

    作者:袁东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术后八珍汤联合化疗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八珍汤加减口服联合FOL-FOX-4改良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肛肠中心共收治结直肠癌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4岁.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学检查排除淋巴结转移.Karnofsky评分均达到60分及以上,中医辨证符合气血两虚证,并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作者:李磊;黄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混合痔便血致贫血1例

    患者女,54岁,因“间歇性便血1月余”入院.患者1月前因过食辛辣出现间歇性便血,出血量逐渐增加,色鲜红,偶如注,伴肛内肿物脱出,需用手还纳.平素自觉四肢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患者入院时见面色苍黄,爪甲泛白,平卧时常闻耳鸣音.肛门镜检:痔区黏膜充血糜烂.人院查体: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57 g/L,贫血三项:铁1.6μmol/L,铁蛋白2.91 ng/mL,维生素B12 328.1pg/mL,叶酸14.17 ng/mL.检查结果并结合病史分析认为:该患者属便血迁延日久,气血两虚,引起重度贫血,给予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致康胶囊、槐角丸治疗,并用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内服,具体处方如下:生地黄9 g,熟地黄9 g,当归12 g,炙黄芪15 g,红参15 g,白芍12 g,川芎6 g,茯苓15 g,陈皮12 g,地榆炭9 g,蜜槐角6 g,甘草9 g,用药8d后,复查血红蛋白:63 g/L,11d后血红蛋白:81 g/L,并于当天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探查直肠黏膜12点处可见波动出血点,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手术顺利.

    作者:韩亚辉;梅笑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邓氏坐浴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坐浴在痔疮术后患者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疗效差异,将2015年3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邓氏坐浴方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水肿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4.35±1.11)、水肿评分(3.42±1.0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58±1.32)和(3.9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6.1±3.8)d、水肿持续时间(4.2±2.6)d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9±2.5)d和(6.7±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邓氏坐浴方熏洗坐浴对痔术后患者可减轻创口疼痛和水肿症状,提高痔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游晓青;林文津;邱少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内痔10例

    我院肛肠科于2016年1月至8月,采用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内痔患者10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5~77岁,平均51岁.诊断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制定的《痔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王期内痔2例,Ⅱ期内痔6例,Ⅲ期内痔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或滴血或呈喷射状.合并高血压病1例,糖尿病1例.手术方法:采用自动痔疮套扎器[江苏华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090981号].

    作者:贺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薰衣草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薰衣草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药物,具有促进细胞再生、加速创口愈合和止痛之功效.为了观察薰衣草水煎液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我院将其应用于肛门病手术后的治疗中,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6年1月至3月我院收治60例混合痔患者,诊断均为混合痔(内痔二期),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岁.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范培;黄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新液雾化和换药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自拟苦参汤熏洗联合康复新液雾化、换药在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行外剥内扎术的12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应用自拟苦参汤熏洗坐浴后,联合康复新液超声雾化治疗,并给予康复新纱条换药.对照组62例给予高锰酸钾稀释液坐浴和碘伏棉片换药.观察2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水肿程度轻,术后疼痛消退快,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2组术后肛缘水肿评分,治疗组术后5 d(0.22±0.39)、7 d(0.04±0.12),对照组5 d(1.52±0.45)、7 d(0.71±0.56);疼痛消退时间治疗组(4.21±1.45)d,对照组(8.12±1.13)d;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14.22±1.28)d,对照组(21.34±3.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运用自拟苦参汤熏洗联合康复新液雾化、换药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疼痛、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刘君德;魏小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Ⅳ期内痔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Ⅳ期内痔伴有明显外痔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100例痔病及合并肛裂及肛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44例,单纯采用RPH.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56例,对照组痊愈35例,好转或无效9例(9/44,20.45%).治疗组治愈率100.0% (56/56)优于对照组的79.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病·可以弥补单纯RPH手术的局限性,拓展治疗范围,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许智荣;吕生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痔189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将新手术器械一次性使用肛肠吻合器(ASR)应用于临床,治疗189例痔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89例痔患者.其中,男97例,女92例;年龄36~69岁,平均53岁;病程3~11年,平均6年.189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其中,选择单开口肛门镜11例,双开口肛门镜24例,三开口肛门镜154例.治疗方法:采用宁波海泰科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肛肠吻合器[浙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090418号]及部件.腰麻或骶管内麻醉,患者取截石位.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