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奥司明治疗产后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孙卫东;郭俭

关键词:
摘要:经阴道分娩后出现重度混合痔是产科常见病,是影响产后进食、排泄及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尽快解决重度混合痔引起的水肿、疼痛、排便困难等问题.笔者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产后重度混合痔,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疗效与采用硫酸镁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为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的90例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30例术中切除全部内括约肌(A组),30例切除部分内括约肌(B组),30例保留部分齿状线(C组).参照Williams分级标准评价3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6、12个月时,B组和C组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尽可能地保留部分内括约肌和齿状线对改善术后肛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有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我科应用XNG系列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9岁,病程1~18年.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浸润麻醉,扩肛至可容3~4指.以皮钳提起3点位混合痔外痔部分,用治疗探头切开皮肤,剥离皮下曲张静脉丛至齿状线上约0.5 cm处,将电极钳插入,夹紧痔核基底部,踩下治疗仪脚控开关,治疗3~6 s,电极钳钳夹处干结变白即可,切除干结上部痔核组织,保留残端约0.5 cm.同法处置其他痔核,修剪创缘,查无活动性出血.

    作者:孙云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路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路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行TST,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FTS路径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2组在痊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TST联合FTS路径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筑;梁健涛;徐博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科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68例,均一期治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患者中,男58例,女10例;年龄18~60岁;病程3~10 d;肛周皮下脓肿3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8例.

    作者:崔如森;崔希同;李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肛窦炎的疗效观察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笔者用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肛窦炎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62岁,平均32.5岁.治疗方法:复方黄柏液涂剂80~100 mL保留灌肠.每天1次,保留60 min,2h内控制排便.保留灌肠后微波治疗仪治疗20 min,每天1次,7d为一疗程,治疗1~4个疗程.

    作者:武永连;王方见;张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外切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158例疗效观察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科采用外切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15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其中,男35例,女123例;年龄20~72岁,平均57.0岁;病程3~20年.临床表现:肛周有环状赘生物,便后肿物脱出不能回纳,或伴疼痛,大便带血(滴血或喷血).

    作者:陆静;许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肛周会阴部感染性创面20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肛周会阴部感染性创面的安全性、可行性,笔者对20例肛周会阴部感染性创面采用此法修复,其中外伤致感染,皮肤坏死形成感染创面9例;肛周脓肿手术后,会阴皮肤感染坏死,形成感染创面7例;会阴部肿物切除、游离植皮术后,植皮感染坏死4例,具体治疗方法:先予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设计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创面组织缺损,肌瓣表面给予游离植皮.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股薄肌瓣及游离皮片色泽红润,全部成活.原缺损部位组织填充饱满且不显臃肿.随访8个月至3年,会阴部外观良好,无需二次修整;右股内侧肌瓣、皮片供区无瘢痕痉挛,下肢活动正常.结果表明,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肛周会阴部感染性创面方法简便易行,血运良好,皮瓣易成活,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修复方法.

    作者:常飞;李杉;石国荣;魏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100例F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并依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 mg/次,3次/d,餐前服用)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42g/次,3次/d)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总体疗效和治疗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结果显示,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38/50),P<0.05.2)复发率: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3%,1/44)明显低于对照组(13.2%,5/38),P<0.05.3)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6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PF、RP、GH 3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H、VT、RE、MH 4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FC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唯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53、Tip60和14-3-3ó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为探讨p53、Tip60及14-3-3ó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6例结肠癌患者标本组织中p53、Tip60和14-3-3ó基因的表达,并检测25例结肠炎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结肠组织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健康体检者和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p53、Tip60和14-3-3ó基因表达很低(阳性细胞率≤25%)或不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p53、Tip60和14-3-3ó基因均有明显表达.三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P<0.01).p53、Tip60、14-3-3ó的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p53和14-3-3ó表达与结肠癌是否转移有关(P<0.01),Tip60表达与结肠癌是否转移无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p53、Tip60和14-3-3ó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8~0.548,P<0.05.结果表明,p53、Tip60和14-3-3ó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姜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五联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五联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选择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8例患者接受外痔剥离、内痔分段齿形结扎术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接受五联术治疗(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创口愈合时间、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五联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智;李毅忠;王俊;王甜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继发性巨结肠症5例

    继发性巨结肠症临床少见.我院收治巨结肠患者5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孩3例,女孩2例.3例男孩,平均年龄6岁,病程3~4 d,均为食入带皮瓜子导致大便排出困难,蓄积直肠引起的巨结肠症.2例女孩,均为学生,平均年龄8岁,病程6个月至1年,均为自行控制排便,便意感减弱或消失,长期宿便蓄积,形成便秘,引起的巨结肠症.患儿均精神尚可,情绪烦躁,腹部胀满,饮食尚可,大便不通3~4 d,小腹胀满,小便不利,严重者小便不通,肛门疼痛,舌质红苔厚黄.专科检查:肛周皮肤潮红,肛门口扩张达1.0~1.5 cm,肛门口渗出血性分泌物,恶臭,粪便暴露,触之坚硬,无法指检.病情较急,急诊入院.查CT示:巨结肠症.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肛门损伤致肛周脓肿1例

    患者女,56岁.因“肛门右侧包块肿痛6d”入院,入院前6d,患者无明显诱因肛门右侧出现硬结,压痛,无明显红肿,无溃破流脓,伴肛门坠胀感,外用药物无效,硬结增大红肿,变软,自觉发热.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甲氨蝶呤片、甲泼尼松龙片”等药物治疗.入院诊断为:1)肛周脓肿;2)类风湿性关节炎.拟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截石位)肛门居中,肛旁9点位距肛缘2 cm处可扪及一大小约4 cm×3 cm的肿物,皮温稍高,无破溃口,可扪及波动感.

    作者:李红燕;吴志均;史冰花;蒋尚玲;刘世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肛泰栓和痔疮栓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肛泰栓和痔疮栓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疗效,将6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应用复方荆芥熏洗剂+肛泰软膏+肛泰栓,B组术后应用复方荆芥熏洗剂+肛泰软膏+痔疮栓,C组术后应用0.02%高锰酸钾溶液熏洗,然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涂创面.对比3组患者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及便秘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第7天、第30天,A、B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C组,P<0.05;A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B、C组,P<0.05;B组术后便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C组,P<0.05.结果表明,在加快创面愈合方面,肛泰栓优于痔疮栓;在缓解便秘方面,痔疮栓优于肛泰栓.另外,洗剂、膏和栓联合应用,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面的长期疗效优于生物敷料.

    作者:黄伟;黄晓东;王敏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肠神经递质在慢传输型便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因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致病机理及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发现,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在消化道运动调控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通过分泌多种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来控制结肠收缩运动.众多研究表明,ENS异常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异常是便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少华;邓小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拟苦榆汤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效果观察

    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明显,且创面愈合缓慢.近年来,我科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给予自拟苦榆汤熏洗坐浴,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3~2016年我科于骶管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16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34例,女46例;年龄18~65岁,平均39.3岁;病程2~15年,平均5.2年.对照组男37例,女43例;年龄20~66岁,平均38.9岁;病程2~13年,平均5.0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姚文俊;李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估

    为探讨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每次30 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行凯格尔盆底肌肉家庭锻炼,治疗1个月后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本组16例患者因未能坚持治疗退出试验,终104例纳入统计.104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45例,无效55例,总有效率为47.12% (49/10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排便时间方面评分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方面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发现,治疗前后前基线平均波幅、大收缩力、平均收缩力及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10 s放松、休息放松及后基线平均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及患者盆底肌的收缩功能.

    作者:陈峰;黄如华;郑玉金;邓正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地奥司明治疗产后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经阴道分娩后出现重度混合痔是产科常见病,是影响产后进食、排泄及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尽快解决重度混合痔引起的水肿、疼痛、排便困难等问题.笔者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产后重度混合痔,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疗效与采用硫酸镁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卫东;郭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下消化道出血急诊肠镜诊治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急诊行肠镜检查诊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将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来我院就诊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肠镜检查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患者发病24~48 h内使用OlympusCF-240型肠镜进行检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肠道清洁及止血处理(如在出血点喷洒肾上腺素注射液和凝血酶等止血药,钛夹止血和高频电凝切等),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 (40/42);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19%(32/42).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急诊肠镜检查及肠镜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方面有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世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混合痔术后延续性管理中的应用

    为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肛肠科混合痔患者术后延续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5年4~8月我科收治的20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开展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体式”医护管理模式开展工作.比较2组三方满意度(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医护配合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医护配合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三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医护一体化模式能促进肛肠科医护配合,使医、护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敏;赖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外剥内悬吊创面一期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外剥内悬吊、创面一期缝合术治疗混合痔患者11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0例患者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22~70岁,平均(45.3±10.2)岁;病程2~30年,平均(5.3±2.7)年.

    作者:南社教;杨军;沈文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