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华;陈峰;郑玉金;邓正明;林巧媚
结直肠癌发病隐匿,容易误诊、漏诊.8%~29%结直肠癌患者在伴发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后才就诊[1],患者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低于20%,明显低于一般的结直肠癌患者[2].因患者多高龄、体弱,伴随疾病较多,且此类肠梗阻为闭袢性梗阻,肠内细菌在肠梗阻后容易易位,严重者会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所以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快,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85%需要急诊手术治疗[3],急诊手术死亡率约17%[4],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本文就结直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策略概述如下.
作者:谈利;王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TST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70例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70例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4~9 d,创面愈合时间8~14 d.术后随访6~12个月,肛门外形平整.术后5例患者因精神焦虑,需间断性口服福松帮助排便,其余患者通过运动、饮食调节均能自主规律排便,无大出血、肛门失禁、吻合口狭窄等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TST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好,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疗程短.
作者:蒋应祥;张平;杜仲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疼痛是肛门病术后常见症状,排便和换药时创口疼痛更甚.近年来,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应用盐酸丁卡因胶浆防治疼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肠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平均(52.13±6.78)岁;痔40例,肛裂5例,肛瘘5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7~71岁,平均(51.76±5.28)岁;痔38例,肛裂3例,肛瘘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笔者采用腹会阴联合手术Ⅰ期治疗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15例,效果良好.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病程10~30年.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摄片等排除肠道肿瘤及炎症性病变.5例有子宫切除手术史,4例有剖宫产手术史.1例曾行STARR手术治疗.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治疗肛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与常规肛瘘切开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58.92±3.95)岁;病程1~20年,平均(7.51±3.26)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4岁,平均(55.82±4.11)岁;病程1~19年,平均(7.05±3.5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切口愈合后期流质饮食及控制排便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手术效果的影响,将6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多切口虚挂线引流术,术后均用头皮针导管抽吸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在切口愈合后期,当头皮针导管不能进入脓腔进行冲洗时,观察组患者改流质饮食,并控制排便,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在脓腔未被肉芽组织填满的情况下,使切口先行愈合;对照组行再次扩创,继续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直至脓腔完全被肉芽组织填满.比较2组切口愈合时间、后遗肛瘘率、脓肿复发率、一次治愈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后遗肛瘘率、脓肿复发率、一次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切口愈合后期流质饮食及控制排便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手术总体疗效没有影响,但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丁晓红;陆杰;赵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男,34岁.因“肛门、会阴部肿痛并反复破溃流脓,伴排便困难10年余,加重1年余”于2016年3月5日人院.患者10年前曾行阴囊切开引流术,既往有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史,以及巨结肠、尿道瘘病史.现肛门、会阴部肿痛破溃流脓,15~20 d排便一次,每次持续6d,大便呈不间断溢出状态.
作者:赵建萍;王立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拟肛裂汤内服治疗肛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自拟肛裂汤与凉血地黄汤内服治疗肛裂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肛裂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27~55岁,平均43.3岁;病程4~10 d,平均6.3d;前正中裂11例,后正中裂49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5~57岁,平均44.1岁;病程4~10 d,平均6.6d;前正中裂13例,后正中裂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岳清;李富强;高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将15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肛门功能等情况,以及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显示,PPH组和DG-HAL组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肛门功能方面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组,P <0.01或P<0.05.外剥内扎术组、DG-HAL组肛门坠胀情况方面优于PPH组,P<0.05.术后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发现,PPH组和DG-HAL组在生理领域方面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P<0.01;心理、社会、环境领域方面比较,3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PPH及DG-HAL在减轻重度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外剥内扎术,DG-HAL在减轻肛门坠胀方面优于PPH.
作者:黄如华;陈峰;郑玉金;邓正明;林巧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我院对直肠癌实施结肠造口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总结报道如下.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结肠造口术患者常有焦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耐心向其讲解肠造口的必要性、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造口的护理方法及手术造口成功的病例,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肠道准备.术前3~4 d进半流质饮食,1~2 d进流质饮食.术前12 h禁食,4h禁水.指导患者口服肠道抗菌药物.术前3d用番泻叶10g泡水喝,连续2d;术前1d口服硫酸镁30g,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
作者:刘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男,34岁.因“便时肛内肿物脱出半年”于2016年1月25日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入院第2天患者自述便后肛门疼痛难忍,予美辛唑酮栓1粒纳肛.纳肛15 min后,患者头面部、颈部、胸部出现红色斑块状、团状皮疹,瘙痒难忍,伴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测量血压110/70 mnHg.立即予吸氧(2.5 L/min),地塞米松和非那根静脉给药,氯雷他定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涂.30 min后患者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症状缓解,2h后患者头面部,颈部、胸部皮疹逐渐消退,直至出院患者病情稳定.
作者:胡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熏洗Ⅰ号对大鼠瘘管术后创面微循环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前3组建立瘘管术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应用中药熏洗Ⅰ号纱条、1∶5000高锰酸钾溶液纱条、生理盐水纱条湿敷创面,每次30 min,每天早晚各1次,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予特殊处理;并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从各组中取5只大鼠检测创面血流情况,然后将其处死,采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创面血流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 <0.05;熏洗Ⅰ号组与高锰酸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创面血流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 <0.05;熏洗Ⅰ号组明显高于高锰酸钾组,P<0.05.术后第14天,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创面血流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熏洗Ⅰ号组明显低于高锰酸钾组,P <0.05.术后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VEGF及CD34表达均明显增高,并基本随着术后创面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熏洗Ⅰ号组中VEGF和CD3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及高锰酸钾组,P<0.05.结果表明,熏洗Ⅰ号对大鼠痿管术后创面局部血流及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CD34表达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谢贻祥;王传思;郑学海;姚磊;黄鸿武;王永森;吴永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上常把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a,CD)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结肠癌等进行鉴别,但累及直肠及肛门的CD与肛周脓肿、直肠癌有时也极难区分,需仔细鉴别.近几年我院遇到2例直肠CD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龙炜海;姜蓓蓓;李晓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本实验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替吉奥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替吉奥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应用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MTT比色法和AO/EB染色实验均显示替吉奥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作者:崔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25岁.因“经阴道排便、排气24余年”入院.24余年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及气体从阴道排出,大便稀溏时尤甚,无肛旁肿痛、便血、肛门肿物脱出、恶寒、发热等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直肠阴道瘘,建议患者长大后手术治疗.
作者:温付东;曾杰;庄轲;曹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1~2014年,我科采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部分切除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0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1]确诊.均为女性,年龄30~78岁,病程1~30年.中度直肠前突30例,重度直肠前突130例.伴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0例,乙状结肠疝21例,混合痔80例.
作者:周立青;张智斌;孙洪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者脓液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者75例(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者78例(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脓液中克雷伯菌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菌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脓肿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敏感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达1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达98.9%.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的肛周脓肿患者克雷伯菌分布较高,临床中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曾涛;何钱章;唐春蓉;苏维霞;佘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混合痔外切内扎术中保留宽黏膜桥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将60例拟行外切内扎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术中保留黏膜桥宽0.5~0.8 cm,对照2组术后创面点状注射稀释的亚甲蓝液,对照1组不注射亚甲蓝液,治疗组术中保留黏膜桥宽0.8 cm以上,创面不注射亚甲蓝液.对比3组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漏气漏液、排便困难程度.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2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排便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P <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治疗组术后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及肛门漏气漏液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2组,P <0.05;对照1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中保留宽黏膜桥(>0.8 cm)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发生肛门漏气漏液、排便困难的情况更少.
作者:张俊;任远;胡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该法治疗的35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资料,就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35例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术后住院时间3~18 d,平均7d.术后下腹不适及坠胀5例(14.3%),术后出血4例(11.4%),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2.9%).术后随访9~60个月(平均30个月),失访2例,其余33例均未复发.结果表明,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兵;王广成;崔文娟;蔡杰超;郭松阳;韩瑞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Desm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使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Desmin表达情况,分析Desmin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esmin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hi-square分析结果显示,Desmin的表达与T分期(P<0.05)、N分期(P<0.05)、M分期(P<0.05)、TNM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以及术前血CEA水平(P<0.05)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以及术前血CA1 9-9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Desmin高表达患者相比,Desmin低表达患者总的3年生存率(3-year OS)明显增高(Log-rank检验,P<0.001).结果表明,Desmin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一种潜在性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曹传敏;尹少平;苏松盛;彭慧;何进达;曾成永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