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殊;杨定刚;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龙炜海;姜蓓蓓;李晓蕊
近年来我院采用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与瘘道剖开引流内口挂线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无严重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高位蹄铁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参照 《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其中男161例,女79例;年龄21~68岁,平均35.0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1.9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陶晓刚;刘春宇;姜冰;孙熙玲;杨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大视窗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Mega)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上海医博肛泰医院收治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TST-Mega组(42例)与PPH组(44例),对比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ST-Mega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初次排便急促感、排粪梗阻症状评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PPH组,P均<0.05.结果表明,TST-Mega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吉庆;王芳;杨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将15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肛门功能等情况,以及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显示,PPH组和DG-HAL组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肛门功能方面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组,P <0.01或P<0.05.外剥内扎术组、DG-HAL组肛门坠胀情况方面优于PPH组,P<0.05.术后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发现,PPH组和DG-HAL组在生理领域方面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P<0.01;心理、社会、环境领域方面比较,3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PPH及DG-HAL在减轻重度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外剥内扎术,DG-HAL在减轻肛门坠胀方面优于PPH.
作者:黄如华;陈峰;郑玉金;邓正明;林巧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复方黄柏液熏蒸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效果,将12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观察组应用复方黄柏液熏蒸坐浴肛门局部,对照组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蒸坐浴肛门局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5、7天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愈显率(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46/60),P<0.05;治疗后第2、5、7天观察组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复方黄柏液熏蒸坐浴,可明显减轻肛门疼痛及创缘水肿,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成红;苗传娜;马传玉;宋富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85岁.因便血于当地医院行“痔套扎术”,术后第2天排便时出现便血,呈喷射状,色暗红,予以明胶海绵填塞及白眉蛇毒血凝酶、卡络磺纳静脉滴注等止血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前于当地医院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94.5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8.3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58.1 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18.5 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2.59 g/L,D-二聚体510 μg/L;尿常规:潜血1+,红细胞476.99/μL,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6.5×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 261×109/L.
作者:陈龙;张玉玲;温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上常把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a,CD)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结肠癌等进行鉴别,但累及直肠及肛门的CD与肛周脓肿、直肠癌有时也极难区分,需仔细鉴别.近几年我院遇到2例直肠CD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龙炜海;姜蓓蓓;李晓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回顾我科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遵医行为与患者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90例患者中,遵医行为佳者38例(42.22%),遵医行为差者52例(57.78%).单因素分析显示,遵医行为与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病程、病情、疾病类型、药物服用种类、不良反应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60岁)、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差、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对存在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采用此法治疗与采用单纯切开术治疗的肛瘘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0岁;病程4个月至2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7~51岁,平均34.0岁;病程4个月至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肛周脓肿史,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且只有1个瘘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路明;牛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笔者采用腹会阴联合手术Ⅰ期治疗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15例,效果良好.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病程10~30年.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摄片等排除肠道肿瘤及炎症性病变.5例有子宫切除手术史,4例有剖宫产手术史.1例曾行STARR手术治疗.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治疗肛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与常规肛瘘切开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58.92±3.95)岁;病程1~20年,平均(7.51±3.26)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4岁,平均(55.82±4.11)岁;病程1~19年,平均(7.05±3.5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回顾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2组,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本组106例患者中,24例(22.64%)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创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漏4例,出血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肠梗阻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肺栓塞1例,多功能脏器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内科合并症、手术时间长短有关,P <0.05或P<0.001.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以感染、吻合口漏为主.年龄>60岁、存在内科合并症、手术时间长(>3 h)是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贾小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男,34岁.因“便时肛内肿物脱出半年”于2016年1月25日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入院第2天患者自述便后肛门疼痛难忍,予美辛唑酮栓1粒纳肛.纳肛15 min后,患者头面部、颈部、胸部出现红色斑块状、团状皮疹,瘙痒难忍,伴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测量血压110/70 mnHg.立即予吸氧(2.5 L/min),地塞米松和非那根静脉给药,氯雷他定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涂.30 min后患者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症状缓解,2h后患者头面部,颈部、胸部皮疹逐渐消退,直至出院患者病情稳定.
作者:胡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经肛门镜治疗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效果,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诊治的10例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均采取经肛门镜镜下缝扎止血治疗.结果显示,本组10例患者中,8例一次性止血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止血成功.结果表明,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采用肛门镜镜下缝扎止血治疗,止血彻底、及时,操作简单,经济,效果良好.
作者:汤国辉;伍洲颂;刘丽兵;邓秋林;邢佼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切口愈合后期流质饮食及控制排便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手术效果的影响,将6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多切口虚挂线引流术,术后均用头皮针导管抽吸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在切口愈合后期,当头皮针导管不能进入脓腔进行冲洗时,观察组患者改流质饮食,并控制排便,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在脓腔未被肉芽组织填满的情况下,使切口先行愈合;对照组行再次扩创,继续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直至脓腔完全被肉芽组织填满.比较2组切口愈合时间、后遗肛瘘率、脓肿复发率、一次治愈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后遗肛瘘率、脓肿复发率、一次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切口愈合后期流质饮食及控制排便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手术总体疗效没有影响,但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丁晓红;陆杰;赵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结直肠癌发病隐匿,容易误诊、漏诊.8%~29%结直肠癌患者在伴发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后才就诊[1],患者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低于20%,明显低于一般的结直肠癌患者[2].因患者多高龄、体弱,伴随疾病较多,且此类肠梗阻为闭袢性梗阻,肠内细菌在肠梗阻后容易易位,严重者会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所以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快,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85%需要急诊手术治疗[3],急诊手术死亡率约17%[4],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本文就结直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策略概述如下.
作者:谈利;王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该法治疗的35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资料,就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35例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术后住院时间3~18 d,平均7d.术后下腹不适及坠胀5例(14.3%),术后出血4例(11.4%),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2.9%).术后随访9~60个月(平均30个月),失访2例,其余33例均未复发.结果表明,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兵;王广成;崔文娟;蔡杰超;郭松阳;韩瑞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常规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年存活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切口感染率更低,术后3年存活率更高.
作者:朱军华;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肛漏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甚则发生癌变.中医学对本病的认知有悠久的历史,如《丹溪心法》所载:“大抵外伤血气,内窘七情,与夫饮食乖常,染触蠢动含灵之毒,未有不变为瘘疮,穿孔一深,脓汁不尽,得冷而风邪并之,于是涓涓而成漏矣.”其病因包括外感风湿燥热之邪,或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内生湿热,或禀赋素虚,湿热乘虚下注,或因肌肤损伤,感染毒邪,外邪与内湿、正虚与邪实合而为病.本文结合文献,认为肛漏病缠绵难愈的关键病机因素在于“瘀毒病络”,其中“瘀毒”为毒、瘀相互交织形成的病理产物兼致病因素,“病络”即瘀毒侵犯于络使之处于病理状态,深入探讨肛漏病的病机对于制定其术后治则治法以促进愈合并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坤;史学文;王成敬;胡献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拟肛裂汤内服治疗肛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自拟肛裂汤与凉血地黄汤内服治疗肛裂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肛裂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27~55岁,平均43.3岁;病程4~10 d,平均6.3d;前正中裂11例,后正中裂49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5~57岁,平均44.1岁;病程4~10 d,平均6.6d;前正中裂13例,后正中裂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岳清;李富强;高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本实验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替吉奥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替吉奥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应用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MTT比色法和AO/EB染色实验均显示替吉奥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作者:崔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