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华;肖志英
为探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者脓液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者75例(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者78例(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脓液中克雷伯菌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菌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脓肿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敏感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达1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达98.9%.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的肛周脓肿患者克雷伯菌分布较高,临床中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曾涛;何钱章;唐春蓉;苏维霞;佘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主要适用于内痔,对于外痔皮赘及重度环状痔效果不理想.我科应用RPH联合超声刀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0岁;病程6个月至5年.
作者:萧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治疗肛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与常规肛瘘切开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58.92±3.95)岁;病程1~20年,平均(7.51±3.26)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4岁,平均(55.82±4.11)岁;病程1~19年,平均(7.05±3.5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57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4~5 d排便1次,有便意,大便干结呈羊粪状,经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无效,间断服用泻剂辅助排便,初用时效果显著,后疗效逐渐变差,需更换药物治疗.半年前,患者自觉便秘症状加重,依赖灌肠辅助排便.此次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8d,于2015年5月27日入院.既往腹部无手术和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张杨;袁秋霞;刘洋;王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减轻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探讨优质护理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将于本院肛肠科在骶管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312例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定.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NRS、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能有效减轻肛肠病术后患者疼痛,降低其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益霞;苏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与瘘道剖开引流内口挂线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无严重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高位蹄铁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参照 《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其中男161例,女79例;年龄21~68岁,平均35.0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1.9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陶晓刚;刘春宇;姜冰;孙熙玲;杨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行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肛瘘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治愈率、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单纯性肛瘘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创伤小,创面愈合快,愈合后瘢痕小,优于常规肛瘘切开引流术.
作者:许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Desm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使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Desmin表达情况,分析Desmin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esmin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hi-square分析结果显示,Desmin的表达与T分期(P<0.05)、N分期(P<0.05)、M分期(P<0.05)、TNM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以及术前血CEA水平(P<0.05)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以及术前血CA1 9-9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Desmin高表达患者相比,Desmin低表达患者总的3年生存率(3-year OS)明显增高(Log-rank检验,P<0.001).结果表明,Desmin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一种潜在性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曹传敏;尹少平;苏松盛;彭慧;何进达;曾成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上常把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a,CD)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结肠癌等进行鉴别,但累及直肠及肛门的CD与肛周脓肿、直肠癌有时也极难区分,需仔细鉴别.近几年我院遇到2例直肠CD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龙炜海;姜蓓蓓;李晓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本实验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替吉奥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替吉奥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应用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MTT比色法和AO/EB染色实验均显示替吉奥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作者:崔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水肿难以避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对混合痔患者术前、术后予地奥司明片口服,以减轻肛门疼痛、水肿,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科拟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单纯混合痔或环状混合痔,无其他伴发疾病.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大视窗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Mega)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上海医博肛泰医院收治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TST-Mega组(42例)与PPH组(44例),对比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ST-Mega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初次排便急促感、排粪梗阻症状评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PPH组,P均<0.05.结果表明,TST-Mega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吉庆;王芳;杨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加味痛泻要方内服配合中药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将56例1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予加味痛泻要方内服加中药脐疗,对照组患者予匹维溴胺片加蒙脱石散内服.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泻次数和粪便性状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泻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总有效率(26/2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2/28,78.6%),P<0.05.结果表明,加味痛泻要方内服配合中药脐疗治疗IBS-D疗效确切.
作者:杜刚毅;林锡芬;樊红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大肠水疗治疗急性粪嵌塞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与常规灌肠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急性粪嵌塞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60例,女20例;年龄17~74岁,平均46.0岁;合并高血压23例,并发尿潴留20例.对照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20~71岁,平均45.1岁;合并高血压21例,并发尿潴留18例.2组患者—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周晓梅;李莲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混合痔外切内扎术中保留宽黏膜桥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将60例拟行外切内扎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术中保留黏膜桥宽0.5~0.8 cm,对照2组术后创面点状注射稀释的亚甲蓝液,对照1组不注射亚甲蓝液,治疗组术中保留黏膜桥宽0.8 cm以上,创面不注射亚甲蓝液.对比3组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漏气漏液、排便困难程度.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2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排便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P <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治疗组术后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及肛门漏气漏液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2组,P <0.05;对照1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中保留宽黏膜桥(>0.8 cm)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发生肛门漏气漏液、排便困难的情况更少.
作者:张俊;任远;胡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肛漏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甚则发生癌变.中医学对本病的认知有悠久的历史,如《丹溪心法》所载:“大抵外伤血气,内窘七情,与夫饮食乖常,染触蠢动含灵之毒,未有不变为瘘疮,穿孔一深,脓汁不尽,得冷而风邪并之,于是涓涓而成漏矣.”其病因包括外感风湿燥热之邪,或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内生湿热,或禀赋素虚,湿热乘虚下注,或因肌肤损伤,感染毒邪,外邪与内湿、正虚与邪实合而为病.本文结合文献,认为肛漏病缠绵难愈的关键病机因素在于“瘀毒病络”,其中“瘀毒”为毒、瘀相互交织形成的病理产物兼致病因素,“病络”即瘀毒侵犯于络使之处于病理状态,深入探讨肛漏病的病机对于制定其术后治则治法以促进愈合并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坤;史学文;王成敬;胡献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常规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年存活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切口感染率更低,术后3年存活率更高.
作者:朱军华;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采用此法治疗与采用单纯切开术治疗的肛瘘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0岁;病程4个月至2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7~51岁,平均34.0岁;病程4个月至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肛周脓肿史,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且只有1个瘘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路明;牛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探讨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方法,本研究将90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口服抗组胺类药物配合外用药膏(A组)、亚甲蓝局部注射配合外用药膏(B组)、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配合外用药膏(C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周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后6、12个月随访评价其远期疗效,并观察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有效控制致病因素与1年后总有效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B组近期疗效显著,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3组远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能有效控制致病因素患者1年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未能有效控制致病因素的患者.结果表明,对于症状较重的急性期原发性肛门瘙痒症,可采用亚甲蓝局部注射配合外用药膏法治疗;对于症状轻者及慢性期肛门瘙痒症,可采用口服抗组胺类药物配合外用药膏法治疗.该病治疗重在针对病因病机,关键是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作者:蒋俊杰;朱健;袁海健;徐海萍;吴敏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笔者采用腹会阴联合手术Ⅰ期治疗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15例,效果良好.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病程10~30年.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摄片等排除肠道肿瘤及炎症性病变.5例有子宫切除手术史,4例有剖宫产手术史.1例曾行STARR手术治疗.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