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灭鼠灵”中毒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痔术后大出血1例

陈龙;张玉玲;温婷

关键词:
摘要:患者女,85岁.因便血于当地医院行“痔套扎术”,术后第2天排便时出现便血,呈喷射状,色暗红,予以明胶海绵填塞及白眉蛇毒血凝酶、卡络磺纳静脉滴注等止血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前于当地医院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94.5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8.3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58.1 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18.5 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2.59 g/L,D-二聚体510 μg/L;尿常规:潜血1+,红细胞476.99/μL,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6.5×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 261×109/L.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会阴手术Ⅰ期治疗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

    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笔者采用腹会阴联合手术Ⅰ期治疗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15例,效果良好.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病程10~30年.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摄片等排除肠道肿瘤及炎症性病变.5例有子宫切除手术史,4例有剖宫产手术史.1例曾行STARR手术治疗.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本实验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替吉奥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替吉奥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应用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MTT比色法和AO/EB染色实验均显示替吉奥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替吉奥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作者:崔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换药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疼痛是肛门病术后常见症状,排便和换药时创口疼痛更甚.近年来,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应用盐酸丁卡因胶浆防治疼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肠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平均(52.13±6.78)岁;痔40例,肛裂5例,肛瘘5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7~71岁,平均(51.76±5.28)岁;痔38例,肛裂3例,肛瘘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行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肛瘘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治愈率、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瘘切开缩创缝合引流术治疗单纯性肛瘘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创伤小,创面愈合快,愈合后瘢痕小,优于常规肛瘘切开引流术.

    作者:许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肛门镜治疗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经肛门镜治疗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效果,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诊治的10例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均采取经肛门镜镜下缝扎止血治疗.结果显示,本组10例患者中,8例一次性止血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止血成功.结果表明,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采用肛门镜镜下缝扎止血治疗,止血彻底、及时,操作简单,经济,效果良好.

    作者:汤国辉;伍洲颂;刘丽兵;邓秋林;邢佼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ST-Mega与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

    为探讨大视窗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Mega)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上海医博肛泰医院收治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TST-Mega组(42例)与PPH组(44例),对比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ST-Mega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初次排便急促感、排粪梗阻症状评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PPH组,P均<0.05.结果表明,TST-Mega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吉庆;王芳;杨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自拟肛裂汤内服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拟肛裂汤内服治疗肛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自拟肛裂汤与凉血地黄汤内服治疗肛裂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肛裂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27~55岁,平均43.3岁;病程4~10 d,平均6.3d;前正中裂11例,后正中裂49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5~57岁,平均44.1岁;病程4~10 d,平均6.6d;前正中裂13例,后正中裂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岳清;李富强;高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35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该法治疗的35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资料,就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35例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术后住院时间3~18 d,平均7d.术后下腹不适及坠胀5例(14.3%),术后出血4例(11.4%),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2.9%).术后随访9~60个月(平均30个月),失访2例,其余33例均未复发.结果表明,改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兵;王广成;崔文娟;蔡杰超;郭松阳;韩瑞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灭鼠灵”中毒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痔术后大出血1例

    患者女,85岁.因便血于当地医院行“痔套扎术”,术后第2天排便时出现便血,呈喷射状,色暗红,予以明胶海绵填塞及白眉蛇毒血凝酶、卡络磺纳静脉滴注等止血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前于当地医院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94.5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8.3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58.1 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18.5 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2.59 g/L,D-二聚体510 μg/L;尿常规:潜血1+,红细胞476.99/μL,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6.5×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 261×109/L.

    作者:陈龙;张玉玲;温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策略概述

    结直肠癌发病隐匿,容易误诊、漏诊.8%~29%结直肠癌患者在伴发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后才就诊[1],患者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低于20%,明显低于一般的结直肠癌患者[2].因患者多高龄、体弱,伴随疾病较多,且此类肠梗阻为闭袢性梗阻,肠内细菌在肠梗阻后容易易位,严重者会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所以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快,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85%需要急诊手术治疗[3],急诊手术死亡率约17%[4],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本文就结直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策略概述如下.

    作者:谈利;王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ST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160例临床体会

    2011~2014年,我科采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部分切除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0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1]确诊.均为女性,年龄30~78岁,病程1~30年.中度直肠前突30例,重度直肠前突130例.伴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0例,乙状结肠疝21例,混合痔80例.

    作者:周立青;张智斌;孙洪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为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常规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年存活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切口感染率更低,术后3年存活率更高.

    作者:朱军华;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顽固性便秘伴粪石性肠梗阻继发巨结肠1例

    患者女,57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4~5 d排便1次,有便意,大便干结呈羊粪状,经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无效,间断服用泻剂辅助排便,初用时效果显著,后疗效逐渐变差,需更换药物治疗.半年前,患者自觉便秘症状加重,依赖灌肠辅助排便.此次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8d,于2015年5月27日入院.既往腹部无手术和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张杨;袁秋霞;刘洋;王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熏洗Ⅰ号对大鼠瘘管术后创面微血管生成及微循环的影响

    为探讨熏洗Ⅰ号对大鼠瘘管术后创面微循环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前3组建立瘘管术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应用中药熏洗Ⅰ号纱条、1∶5000高锰酸钾溶液纱条、生理盐水纱条湿敷创面,每次30 min,每天早晚各1次,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予特殊处理;并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从各组中取5只大鼠检测创面血流情况,然后将其处死,采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创面血流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 <0.05;熏洗Ⅰ号组与高锰酸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创面血流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 <0.05;熏洗Ⅰ号组明显高于高锰酸钾组,P<0.05.术后第14天,熏洗Ⅰ号组、高锰酸钾组创面血流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熏洗Ⅰ号组明显低于高锰酸钾组,P <0.05.术后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VEGF及CD34表达均明显增高,并基本随着术后创面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熏洗Ⅰ号组中VEGF和CD3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及高锰酸钾组,P<0.05.结果表明,熏洗Ⅰ号对大鼠痿管术后创面局部血流及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CD34表达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谢贻祥;王传思;郑学海;姚磊;黄鸿武;王永森;吴永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院采用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与瘘道剖开引流内口挂线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无严重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高位蹄铁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参照 《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其中男161例,女79例;年龄21~68岁,平均35.0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1.9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陶晓刚;刘春宇;姜冰;孙熙玲;杨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回顾我科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遵医行为与患者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90例患者中,遵医行为佳者38例(42.22%),遵医行为差者52例(57.78%).单因素分析显示,遵医行为与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病程、病情、疾病类型、药物服用种类、不良反应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60岁)、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差、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对存在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肛门狭窄并肛周会阴部感染1例

    患者男,34岁.因“肛门、会阴部肿痛并反复破溃流脓,伴排便困难10年余,加重1年余”于2016年3月5日人院.患者10年前曾行阴囊切开引流术,既往有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史,以及巨结肠、尿道瘘病史.现肛门、会阴部肿痛破溃流脓,15~20 d排便一次,每次持续6d,大便呈不间断溢出状态.

    作者:赵建萍;王立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估

    为减轻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探讨优质护理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将于本院肛肠科在骶管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312例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定.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NRS、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能有效减轻肛肠病术后患者疼痛,降低其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益霞;苏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科采用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治疗肛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内口缝闭瘘管剔除术与常规肛瘘切开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58.92±3.95)岁;病程1~20年,平均(7.51±3.26)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4岁,平均(55.82±4.11)岁;病程1~19年,平均(7.05±3.5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味痛泻要方内服配合中药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加味痛泻要方内服配合中药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将56例1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予加味痛泻要方内服加中药脐疗,对照组患者予匹维溴胺片加蒙脱石散内服.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泻次数和粪便性状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泻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总有效率(26/2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2/28,78.6%),P<0.05.结果表明,加味痛泻要方内服配合中药脐疗治疗IBS-D疗效确切.

    作者:杜刚毅;林锡芬;樊红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