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洁肤液用于混合痔术后熏洗坐浴的临床观察

彭晚桂;覃薛文;鲁龙生;向鹏;董先政;陈宇;黄慧君;罗贤亚

关键词:混合痔, 术后, 洁肤液, 熏洗坐浴, 效果
摘要:为探讨洁肤液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每日排便后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7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痔特佳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一种弥漫性的炎症性病变,可发生在结、直肠的任何部位.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表现为黏膜的大片水肿、充血、糜烂和溃疡形成.临床上以血性腹泻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脓血便,腹痛表现为轻到中度的痉挛性疼痛,少数患者因直肠受累而引起里急后重[1].笔者采用痔特佳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将采用此法治疗与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牛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SMPCCR)临床少见.我院诊治SMPCCR患者1例,现回顾此例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就SMPCCR诊断、病因、病理、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参考.

    作者:戴秋安;方芳;周伟进;朱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云锡散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云锡散涂抹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应用云锡散(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的混合物)涂抹创口换药,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油膏换药.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而且观察组治疗第4天、第7天、第10天创口疼痛、出血、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云锡散涂抹换药,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优于生肌玉红油膏换药.

    作者:宋丙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肛周少见恶性肿瘤3例报告

    我科2012~2014年诊治肛周横纹肌肉瘤、肛周腺癌、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患者各1例,这些都属于肛周少见的恶性肿瘤病例,极易误诊误治,现将诊疗过程分析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44岁.因“发现肛门肿物2个月”入院.人院专科检查:环肛门周围皮下有质硬肿物,右侧达会阴体,轻微压痛.外院穿刺病理涂片提示大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散在中性粒细胞.人院后查MRI提示肛周肿物,考虑炎性可能.B超提示肛周肿物.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瘤或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检查可排除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瘤、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笔者应用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急性发作期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51.7±4.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52.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传导介质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按罗马Ⅲ标准[1],功能性便秘被定义为排便持续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CFC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传导介质参与CF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与CFC相关的传导介质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倪平;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微生态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肠止泻散敷脐、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对比2组临床总体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治疗组发热、呕吐、腹泻消失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于高尚;李成刚;劳慧敏;曹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分析

    为了解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整体上按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城市居民从抽取的地级市(地区)各城区中随机抽取,农村居民从地级市(地区)各县或郊区中随机抽取;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怀孕史(怀孕1次50.78%,生育2次及以上52.86%)和生育史(生育1次52.30%,生育2次及以上50.52%)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44.07%)和生育史(43.91%)的女性高.不同分娩方式中,顺产(49.33%)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低,其次为剖宫产(56.14%),难产(79.72%)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结果表明,有过孕产史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和生育史的女性高.难产女性较顺产和剖宫产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

    作者:章文颖;周璐;朱丽芬;李静;尹玲;曹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68例诊治分析

    为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处理方法,回顾6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资料.患者一旦出现吻合口漏,立即将原骶前引流管做成双套管,用呋喃西林液持续缓慢冲洗至引流管内基本无浑浊物流出(一般需5~7 d)后改为间断冲洗,引流液清亮2~3 d后停止冲洗,观察3~4 d无明显浑浊引流液、体温恢复正常后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继续观察,皮肤切口处无污秽液溢出、创口基本愈合证明吻合口漏已自行愈合.结果显示,本组68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时间为术后第3~7天,主要表现为盆腔引流管内有粪样引流液,个别患者伴有发热、腹痛.经处理66例(97.06%)自行愈合,1例(1.47%)3周后试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堵塞治愈,1例(1.47%)因漏口较大,行回肠造口后逐渐愈合.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无肿瘤局部残留和复发病例.结果表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勿需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出现吻合口漏后依赖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引流,绝大多数可自行愈合,漏口较大、冲洗2~3周后仍不能愈合者宜早行回肠造口.

    作者:刘勇敢;雷挺;李龑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痢1号汤在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阿痢1号汤在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50例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每次0.5 g(2片),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痢1号汤直肠点滴(100mL,早晚各1次).2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肠镜下黏膜病变、中医证候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在疾病疗效、肠镜下黏膜病变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果表明,阿痢1号汤可明显提高奥硝唑片口服治疗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太平;罗林山;刘全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湿疡洗剂熏洗联合四妙丸口服治疗肛周湿疹50例临床观察

    自2010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湿疡洗剂熏洗配合四妙丸口服治疗肛周湿疹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1~60岁;病程15 d至10年;肛周湿疹急性期5例,亚急性期12例,慢性期33例.

    作者:王磊;张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洁肤液用于混合痔术后熏洗坐浴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洁肤液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每日排便后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7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彭晚桂;覃薛文;鲁龙生;向鹏;董先政;陈宇;黄慧君;罗贤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阳通便方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阳虚型便秘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通便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口服,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使用泻剂情况、粪便性质评分及便秘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7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6.7%),P<0.01.结果表明,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锋;刘全林;巩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伤寒论》中“便秘病”的治疗方法

    “便秘病”是指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过长,排便不通畅,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硬,费力而粪便排出困难,或有排便感觉但便后无畅快感的病证.《伤寒论》中没有明确提出“便秘病”这一病名,但关于便秘症状的描述很多,有60余条.对于便秘证候的描述主要包括大便难、不通者、不大便、有燥屎等[1],每条均详细描述了辨证及治疗方法.伤寒论用药简明,对于临床治疗便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列举原文数条,浅谈《伤寒论》用药规律如下.

    作者:程洪权;崔雅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效果,回顾分析50例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1周左右均出现便意感;2~3周仅2例患者对稀便自控能力较差,其他患者排便自控意识均良好;1个月左右均恢复排成形粪便,每天1~2次.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避免腹壁造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志久;张本寿;朱克军;解潮;储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便秘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便秘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从病因研究来看,可将其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便秘2类.其中功能性便秘多由饮食结构及习惯、心理因素、生活环境、药物滥用等原因所致,大多数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如何?临床上又如何利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本文就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蒲湛;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探讨

    为探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回顾2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应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观察组(130例),单纯应用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对照组(7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不良反应及平均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清亮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符合率(99.2%,12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70),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12/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2/70),P<0.05.结果表明,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育葵;许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体会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包括手术切开、挂线,中药辨证口服,术后特色处理)治疗的2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10例患者中,痊愈196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5 d.随访半年,复发2例(1.0%).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马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直肠异物致肠穿孔1例

    患者男,43岁.因“一铁丝样异物置入肛门2d,不能自行排出”入院.患者无明显疼痛,无肛门下坠感,无腹痛、腹胀,大便2日未行,肛门可排气.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患者无病容,自主体位,步态正常,言语欠流利,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血常规:白细胞16.36×109/L.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示:直肠异物.

    作者:于洋;赵欣;管仲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栓形成在痔疮形成中的意义

    目前痔疮形成的学说,比较重要的有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血管分布学说、细菌感染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其中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支持者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痔疮的形成可能更倾向于各种学说所提示的综合结果[1].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肛垫下移学说,这些学说的依据是:在病理研究中可以证实痔核内有明确的静脉曲张、血管增生或者肛垫下移.发生病理改变实际是基于某种原因的结果.病因学的层面上,其实没有被重视.虽然细菌感染学说和血管分布学说是基于病因学提出的理论,但痔核因感染而起的证据并不充分,血管的“Y”型分布在实际解剖时也并未达到很高的吻合率,因此这两个学说也是不被认可的.

    作者:谢珉宁;陈兴华;杨奕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