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军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效果,回顾分析50例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1周左右均出现便意感;2~3周仅2例患者对稀便自控能力较差,其他患者排便自控意识均良好;1个月左右均恢复排成形粪便,每天1~2次.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避免腹壁造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志久;张本寿;朱克军;解潮;储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80例脱垂性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血、脱出症状改善情况,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情况,以及术后排便通畅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脱出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排便通畅程度及肛缘水肿发生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Milligan-Morgan术相比,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疼痛轻,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平;季利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包括手术切开、挂线,中药辨证口服,术后特色处理)治疗的2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10例患者中,痊愈196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5 d.随访半年,复发2例(1.0%).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马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常涉及盆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而且肿瘤常侵犯肠道组织,从而导致盆腔手术创面广泛,加之盆腔小肠游离性大,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因此,应积极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本文就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预防及处理作一概述.
作者:王有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35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患者于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胀痛不适,不耐久站,伴轻度畏寒,自觉发热但体温正常,不伴腹痛、腹泻.2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示骶尾部局部改变,多系感染性病变,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局麻下行肛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术后患者自觉肛旁胀痛有所缓解,但缓解不明显,遂到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常规:白细胞9.12×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8%,C反应蛋白20.2 mg/L.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肛门后侧可见一纵行小切口,内置白纱条,并有少量红褐色分泌物.肛门指检:直肠后壁稍丰满,肛管直肠后壁可扪及大小约5 cm×5 cm的波动性肿块,压之有少量分泌物流出.诊断:肛周脓肿术后.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术中延长6点位引流口后探查脓腔,发现腔壁距肛门皮肤约3 cm处可见腔壁为连续性上皮组织,表面光滑,色白质韧.考虑该病变可能为骶前囊肿.
作者:侯长城;何涛宏;王月月;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了解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整体上按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城市居民从抽取的地级市(地区)各城区中随机抽取,农村居民从地级市(地区)各县或郊区中随机抽取;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怀孕史(怀孕1次50.78%,生育2次及以上52.86%)和生育史(生育1次52.30%,生育2次及以上50.52%)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44.07%)和生育史(43.91%)的女性高.不同分娩方式中,顺产(49.33%)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低,其次为剖宫产(56.14%),难产(79.72%)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结果表明,有过孕产史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和生育史的女性高.难产女性较顺产和剖宫产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
作者:章文颖;周璐;朱丽芬;李静;尹玲;曹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阳虚型便秘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通便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口服,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使用泻剂情况、粪便性质评分及便秘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7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6.7%),P<0.01.结果表明,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锋;刘全林;巩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回顾2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应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观察组(130例),单纯应用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对照组(7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不良反应及平均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清亮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符合率(99.2%,12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70),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12/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2/70),P<0.05.结果表明,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育葵;许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79岁.因牛角插入肛门,导致肛管撕裂,以“肛管撕裂伤”急诊人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8/8.0kPa.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精神较差,形体消瘦,处于惊吓状态,不断呻吟.心电图正常,腹部X线透视无异常.彩色B超示:膀胱壁完整.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急性发作期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51.7±4.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52.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处理的效果,笔者对1124例混合痔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纵行连续贯穿结扎、主副队列结扎、局限皮瓣结扎、近皮瓣边缘连续锁边收扎.结果显示,1 12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Ⅲ度疼痛41例(3.6%),Ⅲ度水肿12例(1.1%),Ⅲ度排便困难179例(15.9%),Ⅲ度肛门坠胀感15例(1.3%),肛门狭窄1例(0.1%),继发性动脉出血2例(1.8%),残留皮赘214例(19.0%).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结扎方案,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肛门外观较光滑平整.
作者:尹敏;张启锋;吴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洁肤液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每日排便后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7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彭晚桂;覃薛文;鲁龙生;向鹏;董先政;陈宇;黄慧君;罗贤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雷火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2h给予雷火灸治疗,取穴关元、中极,灸20 min,以熏灸部位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且皮肤红晕为度,治疗后协助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2h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当患者有明显尿意感而不能自行排尿时给予常规护理,用热毛巾湿热敷小腹部,并给予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对比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8h内无尿潴留病例,术后24 h内尿潴留1例(1.6%).对照组术后8h内尿潴留8例(13.3%),术后24 h内尿潴留9例(15.0%).观察组术后8h内及12 h内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2.96±1.21)h]早于对照组[(5.48±1.38) h],P<0.01.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2h予雷火灸治疗,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降低术后导尿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韦俊武,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从事肛肠学科专业40余年,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在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治疗各类肛肠疾病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他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笔者有幸蒙师重训,获益匪浅,现总结导师诊治肛肠病部分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余传学;余洪艳;杨士磊;陈勇;王练习;刘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观察阿痢1号汤在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50例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每次0.5 g(2片),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痢1号汤直肠点滴(100mL,早晚各1次).2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肠镜下黏膜病变、中医证候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在疾病疗效、肠镜下黏膜病变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果表明,阿痢1号汤可明显提高奥硝唑片口服治疗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太平;罗林山;刘全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5岁.因“发现肛旁突起肿物4年余”入院.肿物初起如蚕豆大小,稍突出皮肤表面,无痛感,近4年来肿块逐渐增大,用手触之有囊性感,患者曾到外科就诊,未做任何处理,现肿块如鸡蛋大小,完全突出皮肤表面.患者诉平时无任何不适,仅在坐下时碰到肿块会有酸胀感.入院查体:肛缘5点位有一约4 cm×3 cm×2 cm大小的肿块,肿块皮肤非常薄,表面布有毛细血管,用手触诊有囊性感,犹如皮下囊肿,细诊其内组织似有分叶状,与底部组织分界清楚,肛内指诊未触及异常肿块,指套无血染,肛门功能正常.患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作者:张艳明;解丽珍;李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08例(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130.7±141.2) mL vs(232.6±290.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3.1±1.6)d vs(3.9±1.4)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3.5±6.7) dvs (15.3±8.4) d],术后肺部感染(4.2%vs 6.5%)、创口愈合不良(2.1%vs 4.6%)、心血管意外(2.1%vs 3.7%)发生率明显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成功率、总体保肛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标本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对于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直肠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炎症,是肛肠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肛周皮肤,也可延及会阴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临床表现以局部瘙痒、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由于其病程长,分泌物反复刺激,故肛门及肛周皮肤常常变厚,发生苔藓样变或皲裂.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治疗肛周湿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臧旭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将21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1%,10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72.3%,76/105),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李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12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资料,其中110例患者术后予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观察组),102例不予特殊处理(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7天、第14天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在肛周采取微创小切口行对口引流及剔除皮下血栓,可从根源上消除水肿诱因,防治肛缘水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