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分析

张萍;李海

关键词:肛周湿疹, 保留灌肠, 坐浴, 疗效
摘要:为探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将21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1%,10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72.3%,76/105),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直肠息肉1例

    患者女,15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2h”于2014年1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3年来,大便间断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近期出现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及黏液,便次增多,有时肿物脱出,便后可回纳.2h前患者排便后肿物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出血,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门见一6 cm×4 cm×4 cm的球形肿物,紫红色,充血、糜烂,表面凸凹不平,有淡红色渗液,质地中等,有一蒂与肛内相连,触痛明显.6年前因肠套叠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道多发性息肉.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光子治疗仪照射联合藻酸盐敷料换药在肛瘘术后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光子治疗仪照射联合藻酸盐敷料换药在肛瘘术后的应用效果,将10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创面予光子治疗仪照射,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组单纯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和术后创面渗液、渗血、疼痛情况,以及创面愈合速度及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44/50),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观察组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第10天,观察组创面渗液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瘘术后给予光子治疗仪照射、藻酸盐敷料换药,可减少创面渗液、渗血,缓解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仲超祥;张琼;姚秋菊;胡玉超;江飞;韩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阳通便方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阳虚型便秘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通便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口服,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使用泻剂情况、粪便性质评分及便秘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7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6.7%),P<0.01.结果表明,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锋;刘全林;巩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分析

    为了解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整体上按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城市居民从抽取的地级市(地区)各城区中随机抽取,农村居民从地级市(地区)各县或郊区中随机抽取;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怀孕史(怀孕1次50.78%,生育2次及以上52.86%)和生育史(生育1次52.30%,生育2次及以上50.52%)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44.07%)和生育史(43.91%)的女性高.不同分娩方式中,顺产(49.33%)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低,其次为剖宫产(56.14%),难产(79.72%)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结果表明,有过孕产史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和生育史的女性高.难产女性较顺产和剖宫产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

    作者:章文颖;周璐;朱丽芬;李静;尹玲;曹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云锡散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云锡散涂抹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应用云锡散(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的混合物)涂抹创口换药,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油膏换药.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而且观察组治疗第4天、第7天、第10天创口疼痛、出血、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云锡散涂抹换药,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优于生肌玉红油膏换药.

    作者:宋丙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68例诊治分析

    为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处理方法,回顾6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资料.患者一旦出现吻合口漏,立即将原骶前引流管做成双套管,用呋喃西林液持续缓慢冲洗至引流管内基本无浑浊物流出(一般需5~7 d)后改为间断冲洗,引流液清亮2~3 d后停止冲洗,观察3~4 d无明显浑浊引流液、体温恢复正常后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继续观察,皮肤切口处无污秽液溢出、创口基本愈合证明吻合口漏已自行愈合.结果显示,本组68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时间为术后第3~7天,主要表现为盆腔引流管内有粪样引流液,个别患者伴有发热、腹痛.经处理66例(97.06%)自行愈合,1例(1.47%)3周后试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堵塞治愈,1例(1.47%)因漏口较大,行回肠造口后逐渐愈合.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无肿瘤局部残留和复发病例.结果表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勿需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出现吻合口漏后依赖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引流,绝大多数可自行愈合,漏口较大、冲洗2~3周后仍不能愈合者宜早行回肠造口.

    作者:刘勇敢;雷挺;李龑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针刀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扩肛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笔者应用小针刀内括约肌松解术配合扩肛术治疗肛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比此法与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的肛裂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120例肛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18~55岁;病程1~12年;肛裂部位:前正中位11例,后正中位37例,前、后正中位均有12例;并发哨兵痔44例,肛乳头肥大28例,潜行瘘道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17~60岁;病程1~10年;肛裂部位:前正中位10例,后正中位36例,前、后正中位均有14例;并发哨兵痔42例,肛乳头肥大29例,潜行瘘道2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符发年;安红山;钟英芬;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便秘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便秘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从病因研究来看,可将其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便秘2类.其中功能性便秘多由饮食结构及习惯、心理因素、生活环境、药物滥用等原因所致,大多数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如何?临床上又如何利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本文就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蒲湛;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牛角致肛管撕裂伤1例

    患者男,79岁.因牛角插入肛门,导致肛管撕裂,以“肛管撕裂伤”急诊人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8/8.0kPa.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精神较差,形体消瘦,处于惊吓状态,不断呻吟.心电图正常,腹部X线透视无异常.彩色B超示:膀胱壁完整.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探讨

    为探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回顾2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应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观察组(130例),单纯应用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对照组(7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不良反应及平均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清亮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符合率(99.2%,12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70),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12/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2/70),P<0.05.结果表明,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育葵;许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肛周少见恶性肿瘤3例报告

    我科2012~2014年诊治肛周横纹肌肉瘤、肛周腺癌、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患者各1例,这些都属于肛周少见的恶性肿瘤病例,极易误诊误治,现将诊疗过程分析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44岁.因“发现肛门肿物2个月”入院.人院专科检查:环肛门周围皮下有质硬肿物,右侧达会阴体,轻微压痛.外院穿刺病理涂片提示大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散在中性粒细胞.人院后查MRI提示肛周肿物,考虑炎性可能.B超提示肛周肿物.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瘤或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检查可排除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瘤、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性的研究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08例(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130.7±141.2) mL vs(232.6±290.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3.1±1.6)d vs(3.9±1.4)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3.5±6.7) dvs (15.3±8.4) d],术后肺部感染(4.2%vs 6.5%)、创口愈合不良(2.1%vs 4.6%)、心血管意外(2.1%vs 3.7%)发生率明显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成功率、总体保肛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标本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对于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直肠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韦俊武诊治肛肠病经验撷要

    韦俊武,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从事肛肠学科专业40余年,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在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治疗各类肛肠疾病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他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笔者有幸蒙师重训,获益匪浅,现总结导师诊治肛肠病部分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余传学;余洪艳;杨士磊;陈勇;王练习;刘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12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资料,其中110例患者术后予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观察组),102例不予特殊处理(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7天、第14天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在肛周采取微创小切口行对口引流及剔除皮下血栓,可从根源上消除水肿诱因,防治肛缘水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栓形成在痔疮形成中的意义

    目前痔疮形成的学说,比较重要的有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血管分布学说、细菌感染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其中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支持者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痔疮的形成可能更倾向于各种学说所提示的综合结果[1].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肛垫下移学说,这些学说的依据是:在病理研究中可以证实痔核内有明确的静脉曲张、血管增生或者肛垫下移.发生病理改变实际是基于某种原因的结果.病因学的层面上,其实没有被重视.虽然细菌感染学说和血管分布学说是基于病因学提出的理论,但痔核因感染而起的证据并不充分,血管的“Y”型分布在实际解剖时也并未达到很高的吻合率,因此这两个学说也是不被认可的.

    作者:谢珉宁;陈兴华;杨奕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预防和处理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常涉及盆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而且肿瘤常侵犯肠道组织,从而导致盆腔手术创面广泛,加之盆腔小肠游离性大,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因此,应积极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本文就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预防及处理作一概述.

    作者:王有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传导介质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按罗马Ⅲ标准[1],功能性便秘被定义为排便持续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CFC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传导介质参与CF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与CFC相关的传导介质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倪平;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将21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1%,10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72.3%,76/105),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李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SMPCCR)临床少见.我院诊治SMPCCR患者1例,现回顾此例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就SMPCCR诊断、病因、病理、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参考.

    作者:戴秋安;方芳;周伟进;朱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肛周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炎症,是肛肠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肛周皮肤,也可延及会阴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临床表现以局部瘙痒、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由于其病程长,分泌物反复刺激,故肛门及肛周皮肤常常变厚,发生苔藓样变或皲裂.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治疗肛周湿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臧旭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