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新;席顺利
为探讨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微生态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肠止泻散敷脐、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对比2组临床总体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治疗组发热、呕吐、腹泻消失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于高尚;李成刚;劳慧敏;曹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35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患者于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胀痛不适,不耐久站,伴轻度畏寒,自觉发热但体温正常,不伴腹痛、腹泻.2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示骶尾部局部改变,多系感染性病变,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局麻下行肛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术后患者自觉肛旁胀痛有所缓解,但缓解不明显,遂到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常规:白细胞9.12×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8%,C反应蛋白20.2 mg/L.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肛门后侧可见一纵行小切口,内置白纱条,并有少量红褐色分泌物.肛门指检:直肠后壁稍丰满,肛管直肠后壁可扪及大小约5 cm×5 cm的波动性肿块,压之有少量分泌物流出.诊断:肛周脓肿术后.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术中延长6点位引流口后探查脓腔,发现腔壁距肛门皮肤约3 cm处可见腔壁为连续性上皮组织,表面光滑,色白质韧.考虑该病变可能为骶前囊肿.
作者:侯长城;何涛宏;王月月;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经典术式,疗效确切,但术后肛缘较易出现水肿,患者痛苦大.笔者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给予香连金黄散湿敷以减轻创缘水肿,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60例,均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确诊,均在骶麻(腰俞穴麻醉)下手术.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38.2岁;病程0.5~25年,平均9.7年.
作者:刘四顺;焦莹;吴极;张亮亮;李东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5岁.因“发现肛旁突起肿物4年余”入院.肿物初起如蚕豆大小,稍突出皮肤表面,无痛感,近4年来肿块逐渐增大,用手触之有囊性感,患者曾到外科就诊,未做任何处理,现肿块如鸡蛋大小,完全突出皮肤表面.患者诉平时无任何不适,仅在坐下时碰到肿块会有酸胀感.入院查体:肛缘5点位有一约4 cm×3 cm×2 cm大小的肿块,肿块皮肤非常薄,表面布有毛细血管,用手触诊有囊性感,犹如皮下囊肿,细诊其内组织似有分叶状,与底部组织分界清楚,肛内指诊未触及异常肿块,指套无血染,肛门功能正常.患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作者:张艳明;解丽珍;李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79岁.因牛角插入肛门,导致肛管撕裂,以“肛管撕裂伤”急诊人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8/8.0kPa.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精神较差,形体消瘦,处于惊吓状态,不断呻吟.心电图正常,腹部X线透视无异常.彩色B超示:膀胱壁完整.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效果,回顾分析50例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1周左右均出现便意感;2~3周仅2例患者对稀便自控能力较差,其他患者排便自控意识均良好;1个月左右均恢复排成形粪便,每天1~2次.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避免腹壁造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志久;张本寿;朱克军;解潮;储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5年笔者应用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患者1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7例患者中,男110例,女87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病程半个月至2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24例,Ⅲ期内痔73例;3、7、11点位内痔较大且脱出者68例.
作者:李喜才;李鹏飞;高鹏;张海燕;韩紫瑞;孙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常涉及盆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而且肿瘤常侵犯肠道组织,从而导致盆腔手术创面广泛,加之盆腔小肠游离性大,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因此,应积极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本文就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预防及处理作一概述.
作者:王有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80例脱垂性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血、脱出症状改善情况,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情况,以及术后排便通畅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脱出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排便通畅程度及肛缘水肿发生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Milligan-Morgan术相比,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疼痛轻,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平;季利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便秘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从病因研究来看,可将其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便秘2类.其中功能性便秘多由饮食结构及习惯、心理因素、生活环境、药物滥用等原因所致,大多数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如何?临床上又如何利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本文就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蒲湛;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观察阿痢1号汤在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50例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每次0.5 g(2片),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痢1号汤直肠点滴(100mL,早晚各1次).2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肠镜下黏膜病变、中医证候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在疾病疗效、肠镜下黏膜病变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果表明,阿痢1号汤可明显提高奥硝唑片口服治疗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太平;罗林山;刘全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3岁.因“一铁丝样异物置入肛门2d,不能自行排出”入院.患者无明显疼痛,无肛门下坠感,无腹痛、腹胀,大便2日未行,肛门可排气.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患者无病容,自主体位,步态正常,言语欠流利,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血常规:白细胞16.36×109/L.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示:直肠异物.
作者:于洋;赵欣;管仲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将21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1%,10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72.3%,76/105),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李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处理的效果,笔者对1124例混合痔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纵行连续贯穿结扎、主副队列结扎、局限皮瓣结扎、近皮瓣边缘连续锁边收扎.结果显示,1 12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Ⅲ度疼痛41例(3.6%),Ⅲ度水肿12例(1.1%),Ⅲ度排便困难179例(15.9%),Ⅲ度肛门坠胀感15例(1.3%),肛门狭窄1例(0.1%),继发性动脉出血2例(1.8%),残留皮赘214例(19.0%).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结扎方案,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肛门外观较光滑平整.
作者:尹敏;张启锋;吴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按罗马Ⅲ标准[1],功能性便秘被定义为排便持续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CFC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传导介质参与CF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与CFC相关的传导介质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倪平;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了解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整体上按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城市居民从抽取的地级市(地区)各城区中随机抽取,农村居民从地级市(地区)各县或郊区中随机抽取;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怀孕史(怀孕1次50.78%,生育2次及以上52.86%)和生育史(生育1次52.30%,生育2次及以上50.52%)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44.07%)和生育史(43.91%)的女性高.不同分娩方式中,顺产(49.33%)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低,其次为剖宫产(56.14%),难产(79.72%)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结果表明,有过孕产史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和生育史的女性高.难产女性较顺产和剖宫产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
作者:章文颖;周璐;朱丽芬;李静;尹玲;曹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云锡散涂抹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应用云锡散(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的混合物)涂抹创口换药,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油膏换药.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而且观察组治疗第4天、第7天、第10天创口疼痛、出血、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云锡散涂抹换药,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优于生肌玉红油膏换药.
作者:宋丙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雷火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2h给予雷火灸治疗,取穴关元、中极,灸20 min,以熏灸部位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且皮肤红晕为度,治疗后协助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2h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当患者有明显尿意感而不能自行排尿时给予常规护理,用热毛巾湿热敷小腹部,并给予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对比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8h内无尿潴留病例,术后24 h内尿潴留1例(1.6%).对照组术后8h内尿潴留8例(13.3%),术后24 h内尿潴留9例(15.0%).观察组术后8h内及12 h内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2.96±1.21)h]早于对照组[(5.48±1.38) h],P<0.01.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2h予雷火灸治疗,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降低术后导尿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15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2h”于2014年1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3年来,大便间断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近期出现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及黏液,便次增多,有时肿物脱出,便后可回纳.2h前患者排便后肿物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出血,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门见一6 cm×4 cm×4 cm的球形肿物,紫红色,充血、糜烂,表面凸凹不平,有淡红色渗液,质地中等,有一蒂与肛内相连,触痛明显.6年前因肠套叠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道多发性息肉.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便秘病”是指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过长,排便不通畅,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硬,费力而粪便排出困难,或有排便感觉但便后无畅快感的病证.《伤寒论》中没有明确提出“便秘病”这一病名,但关于便秘症状的描述很多,有60余条.对于便秘证候的描述主要包括大便难、不通者、不大便、有燥屎等[1],每条均详细描述了辨证及治疗方法.伤寒论用药简明,对于临床治疗便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列举原文数条,浅谈《伤寒论》用药规律如下.
作者:程洪权;崔雅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