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异物致肠穿孔1例

于洋;赵欣;管仲安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43岁.因“一铁丝样异物置入肛门2d,不能自行排出”入院.患者无明显疼痛,无肛门下坠感,无腹痛、腹胀,大便2日未行,肛门可排气.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患者无病容,自主体位,步态正常,言语欠流利,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血常规:白细胞16.36×109/L.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示:直肠异物.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197例临床观察

    2015年笔者应用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患者1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7例患者中,男110例,女87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病程半个月至2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24例,Ⅲ期内痔73例;3、7、11点位内痔较大且脱出者68例.

    作者:李喜才;李鹏飞;高鹏;张海燕;韩紫瑞;孙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雷火灸预防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研究

    为探讨雷火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2h给予雷火灸治疗,取穴关元、中极,灸20 min,以熏灸部位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且皮肤红晕为度,治疗后协助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2h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当患者有明显尿意感而不能自行排尿时给予常规护理,用热毛巾湿热敷小腹部,并给予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对比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8h内无尿潴留病例,术后24 h内尿潴留1例(1.6%).对照组术后8h内尿潴留8例(13.3%),术后24 h内尿潴留9例(15.0%).观察组术后8h内及12 h内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2.96±1.21)h]早于对照组[(5.48±1.38) h],P<0.01.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2h予雷火灸治疗,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降低术后导尿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SMPCCR)临床少见.我院诊治SMPCCR患者1例,现回顾此例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就SMPCCR诊断、病因、病理、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参考.

    作者:戴秋安;方芳;周伟进;朱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针刀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扩肛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笔者应用小针刀内括约肌松解术配合扩肛术治疗肛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比此法与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的肛裂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120例肛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18~55岁;病程1~12年;肛裂部位:前正中位11例,后正中位37例,前、后正中位均有12例;并发哨兵痔44例,肛乳头肥大28例,潜行瘘道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17~60岁;病程1~10年;肛裂部位:前正中位10例,后正中位36例,前、后正中位均有14例;并发哨兵痔42例,肛乳头肥大29例,潜行瘘道2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符发年;安红山;钟英芬;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伤寒论》中“便秘病”的治疗方法

    “便秘病”是指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过长,排便不通畅,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硬,费力而粪便排出困难,或有排便感觉但便后无畅快感的病证.《伤寒论》中没有明确提出“便秘病”这一病名,但关于便秘症状的描述很多,有60余条.对于便秘证候的描述主要包括大便难、不通者、不大便、有燥屎等[1],每条均详细描述了辨证及治疗方法.伤寒论用药简明,对于临床治疗便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列举原文数条,浅谈《伤寒论》用药规律如下.

    作者:程洪权;崔雅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巨大直肠息肉1例

    患者女,15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2h”于2014年1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3年来,大便间断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近期出现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及黏液,便次增多,有时肿物脱出,便后可回纳.2h前患者排便后肿物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出血,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门见一6 cm×4 cm×4 cm的球形肿物,紫红色,充血、糜烂,表面凸凹不平,有淡红色渗液,质地中等,有一蒂与肛内相连,触痛明显.6年前因肠套叠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道多发性息肉.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体会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包括手术切开、挂线,中药辨证口服,术后特色处理)治疗的2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10例患者中,痊愈196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5 d.随访半年,复发2例(1.0%).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马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性的研究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08例(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130.7±141.2) mL vs(232.6±290.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3.1±1.6)d vs(3.9±1.4)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3.5±6.7) dvs (15.3±8.4) d],术后肺部感染(4.2%vs 6.5%)、创口愈合不良(2.1%vs 4.6%)、心血管意外(2.1%vs 3.7%)发生率明显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成功率、总体保肛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标本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对于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直肠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肛周皮下纤维脂肪瘤1例

    患者,男,45岁.因“发现肛旁突起肿物4年余”入院.肿物初起如蚕豆大小,稍突出皮肤表面,无痛感,近4年来肿块逐渐增大,用手触之有囊性感,患者曾到外科就诊,未做任何处理,现肿块如鸡蛋大小,完全突出皮肤表面.患者诉平时无任何不适,仅在坐下时碰到肿块会有酸胀感.入院查体:肛缘5点位有一约4 cm×3 cm×2 cm大小的肿块,肿块皮肤非常薄,表面布有毛细血管,用手触诊有囊性感,犹如皮下囊肿,细诊其内组织似有分叶状,与底部组织分界清楚,肛内指诊未触及异常肿块,指套无血染,肛门功能正常.患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作者:张艳明;解丽珍;李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洁肤液用于混合痔术后熏洗坐浴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洁肤液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每日排便后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7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彭晚桂;覃薛文;鲁龙生;向鹏;董先政;陈宇;黄慧君;罗贤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骶前囊肿误诊1例

    患者女,35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患者于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胀痛不适,不耐久站,伴轻度畏寒,自觉发热但体温正常,不伴腹痛、腹泻.2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示骶尾部局部改变,多系感染性病变,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局麻下行肛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术后患者自觉肛旁胀痛有所缓解,但缓解不明显,遂到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常规:白细胞9.12×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8%,C反应蛋白20.2 mg/L.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肛门后侧可见一纵行小切口,内置白纱条,并有少量红褐色分泌物.肛门指检:直肠后壁稍丰满,肛管直肠后壁可扪及大小约5 cm×5 cm的波动性肿块,压之有少量分泌物流出.诊断:肛周脓肿术后.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术中延长6点位引流口后探查脓腔,发现腔壁距肛门皮肤约3 cm处可见腔壁为连续性上皮组织,表面光滑,色白质韧.考虑该病变可能为骶前囊肿.

    作者:侯长城;何涛宏;王月月;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中医方剂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便秘门诊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例)予以济川煎加减煎剂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16例)在口服济川煎加减煎剂的同时配合腹结穴埋线,隔15 d埋线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情况,总体疗效,安全性,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16/16)高于对照组(85.71%,1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及排便费力程度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复查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4)随访2个月,治疗组便秘治愈者及缓解者复发率(4/16,25.0%)低于对照组(12/12,100%),P<0.05.结果表明,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但因随访时间较短及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顾尽晖;汤灵娇;杨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68例诊治分析

    为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处理方法,回顾6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资料.患者一旦出现吻合口漏,立即将原骶前引流管做成双套管,用呋喃西林液持续缓慢冲洗至引流管内基本无浑浊物流出(一般需5~7 d)后改为间断冲洗,引流液清亮2~3 d后停止冲洗,观察3~4 d无明显浑浊引流液、体温恢复正常后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继续观察,皮肤切口处无污秽液溢出、创口基本愈合证明吻合口漏已自行愈合.结果显示,本组68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时间为术后第3~7天,主要表现为盆腔引流管内有粪样引流液,个别患者伴有发热、腹痛.经处理66例(97.06%)自行愈合,1例(1.47%)3周后试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堵塞治愈,1例(1.47%)因漏口较大,行回肠造口后逐渐愈合.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无肿瘤局部残留和复发病例.结果表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勿需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出现吻合口漏后依赖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引流,绝大多数可自行愈合,漏口较大、冲洗2~3周后仍不能愈合者宜早行回肠造口.

    作者:刘勇敢;雷挺;李龑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分析

    为了解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整体上按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城市居民从抽取的地级市(地区)各城区中随机抽取,农村居民从地级市(地区)各县或郊区中随机抽取;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怀孕史(怀孕1次50.78%,生育2次及以上52.86%)和生育史(生育1次52.30%,生育2次及以上50.52%)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44.07%)和生育史(43.91%)的女性高.不同分娩方式中,顺产(49.33%)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低,其次为剖宫产(56.14%),难产(79.72%)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结果表明,有过孕产史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和生育史的女性高.难产女性较顺产和剖宫产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

    作者:章文颖;周璐;朱丽芬;李静;尹玲;曹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的应用

    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处理的效果,笔者对1124例混合痔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纵行连续贯穿结扎、主副队列结扎、局限皮瓣结扎、近皮瓣边缘连续锁边收扎.结果显示,1 12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Ⅲ度疼痛41例(3.6%),Ⅲ度水肿12例(1.1%),Ⅲ度排便困难179例(15.9%),Ⅲ度肛门坠胀感15例(1.3%),肛门狭窄1例(0.1%),继发性动脉出血2例(1.8%),残留皮赘214例(19.0%).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结扎方案,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肛门外观较光滑平整.

    作者:尹敏;张启锋;吴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开环式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痔病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80例脱垂性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血、脱出症状改善情况,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情况,以及术后排便通畅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脱出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排便通畅程度及肛缘水肿发生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Milligan-Morgan术相比,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疼痛轻,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平;季利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预防和处理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常涉及盆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而且肿瘤常侵犯肠道组织,从而导致盆腔手术创面广泛,加之盆腔小肠游离性大,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因此,应积极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本文就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预防及处理作一概述.

    作者:王有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效果,回顾分析50例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1周左右均出现便意感;2~3周仅2例患者对稀便自控能力较差,其他患者排便自控意识均良好;1个月左右均恢复排成形粪便,每天1~2次.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避免腹壁造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志久;张本寿;朱克军;解潮;储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笔者应用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急性发作期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51.7±4.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52.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云锡散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云锡散涂抹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应用云锡散(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的混合物)涂抹创口换药,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油膏换药.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而且观察组治疗第4天、第7天、第10天创口疼痛、出血、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云锡散涂抹换药,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优于生肌玉红油膏换药.

    作者:宋丙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